《角
的
度
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本课时的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为: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设计
设计思路
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谈话导入。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提出问题:对近似大小的两个角进行比较呢?激发“冲突”。
二、了解角的度量单位产生的过程。理解量角器的构成要件和工作原理。加深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出指定刻度线。3.动态展示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4、请学生独立完成测量角的过程,老师可以适时引导。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练习1
练习2练习3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
认真观察屏幕,发现生活图片中的角。学生从图片中抽象出角,并进行角的直观大小比较。产生问题冲突。学生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的构成要件,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更加深入了解。
同学们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出内圈和外圈的刻度线。组内交流,尝试解决90刻度线只有一条的原因问题。根据动画演示学习测量角的方法。并在小组之间讨论测量角的步骤一名学生黑板演示如何测量角,并讲解量角步骤。通过辨一辨并说明原因,加深学生对度量角操作的规范性。动手量一量讨论: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之间的关系?动手量一量讨论: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运用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出示多媒体呈现图片,动画抽象出角,并且出示近似大小的两个角比较场景。出示课件中一度角的大小。动态演示量角器的构成要件。动态展示:30刻度线,60刻度线和90刻度线。出示课件中的动态测量角的步骤。出示练习题。出示练习题。出示练习题。
产生生问题的冲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角的度量单位。明白一度角的大小。同时让学生明白180个一度小小角的集合就构成了量角器。加深学生对量角器内外刻度的认识,为如何测量角奠定基础。。通过自主探究到小组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甄别、交流的习惯。通过倾听讲解、直观看图让学生认识如何测量角并总结量角的步骤。通过辨一辨并说明原因,加深学生对度量角步骤:点点重合,线边重合及角的度量单位的的认知。通过习题进一步熟练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操作,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的回顾交流,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了解了量角器的构成,掌握了测量角的正确步骤。
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多媒体课件的出示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跃动。直观形象地促进了学生对量角器的刻度线认识,为如何测量角奠定基础。多媒体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动态量角步骤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测量角的大小。课件出示学生有关测量角的误区操作,并由同学辨一辨说一说加深测量角的规范操作步骤。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角概念的理解。
板书设计:
角
的
度
量
度
“
°”
点点重合
测
线边重合
量
读刻度(分辨内外)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通过直观演示,突现本节课的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难度高,不易理解的程序性操作技能课“活”了起来,也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便于教学最后的总结,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