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文两篇(蝉 贝壳)》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3.《短文两篇(蝉 贝壳)》精品资料包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08:10:08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蝉》 《贝壳》
云南省怒江州 段国春 制作 QQ:767091006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作者简介
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小思
作者简介
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席慕蓉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贝壳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研读与赏析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入进来,言少而意浓。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让同学们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2.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作业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识记字词:收敛 宽恕 短暂 脆弱 卑微 一丝不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 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
明确学习日标。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
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小组讨沦交流明确:
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后明确:
1、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入进来。言少而意浓。
2、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清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让同学们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解答这类题目必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文。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鲜活的社会生活永远是学好语文的不竭源泉和重要保证)
教师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作业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5.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5.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3.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流利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体会作者从一只小小的蝉和一枚精美的贝壳引发我们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借鉴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命的真谛。
名师讲析
(一)蝉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马风,祖籍广东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题目点拔
蝉,昆虫的一种,雄性腹部有发声器。幼虫生活在土里,也叫“知了”。本文以“蝉”为题,引起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蝉》一文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于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知知不休的蝉鸣声让人心烦。
第二部分(2—5):由蝉的一生17年埋的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无论生命长短,都要好好活着。
第三部分(6):照应开头,被蝉的生命意义所感动,原谅了它烦人的聒聒。
3.谋篇布局
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于生命的感悟。文章先写蝉聒噪,接着写病蝉的微弱、细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后写从朋友口中得知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这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在作者眼里变得令人惊讶起来。紧接着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历程就是这样。这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着。结尾写作者也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所感动。
4.语言探究
赏析语段中优美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一下,为什么用得好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这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烦人的聒聒,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是长是短,都要好好地活,给人精神振奋的感觉。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我们一般只能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却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把属于秋天的视觉形象加了进来,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浓。它也令人想起蝉如同夕阳西下、行将结束的短暂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中却有着值得肯定的生命意义,蝉呜声自然是值得宽恕的。
5.写法探究
《蝉》一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文章首先写蝉的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这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文中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二)贝壳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1943年10月15日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哈尔盟明安旗。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1966年,她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曾获比利时王国金牌奖。曾以不同的笔名发表多部作品,代表诗集有《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
2.题目点拔
贝壳,即贝类的硬壳。文中作者以“贝壳”为题,旨在选取生命中这一微小事物来书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让短暂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贝壳》一文由贝壳图案的精美想到贝壳生命的卑劣微以及人类生命与之相比的优越,提出思考,不辜负生命,让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l段),写贝壳外形美观,是一件艺术品。
第二部分(第2段),写贝壳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
第三部分(第3、4段),作者的思索:“把握生命,实现价值,把事做好。”
3.谋篇布局
这篇文章与《蝉》都是哲理散文。作者都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阐述了抽象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由一枚贝壳联想到为了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用心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再进一步联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比起贝壳的生命时间更长、空间更多,要好好面对生命、营造生命,使它像贝壳一样美丽、精致,将事情做到得更仔细、更完善、更一丝不苟,为人们留下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4.语言探究
(1)由贝壳引起的联想。“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
作者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和美丽的形象,回馈着生命、打动着人们。这是执著的、纯粹的生命的向往,“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我们似乎从这句话中听到了作者从心底进发出来的铮铮誓愿:坚韧、执著、目标专一地刻意追求,把更加精美的东西留给世界。
5.写法探究
(1)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能够选取生活中细微的事物,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醒人们关注生命,珍爱生命,使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2)富含深刻哲理的语句。
文章中许多语句蕴含深刻的道理。例如:“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引起人们思索和关爱生命,揭示主题。
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响彻( ) 埋藏( ) 杜鹃( ) 收敛( ) 聒聒( )( )
宽恕( ) 颤动( ) 零落( ) 贝壳( ) 断续( )
卑微( ) 短暂( ) 淘洗( ) 痕迹( )( ) 固执( )
知知不休( ) 一丝不苟(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杜鹘 宽恕 脾微 淘洗 断绪 收敛 颤动 聒躁 回旋 捡拾 翠弱 轻声叹息 一丝不苟
( ) ( ) ( )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透明的翅收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必聒聒 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杜鹃花还没_________(散落 凋谢 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_________(谅解 宽恕 饶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3)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_________(精美 精致 精巧)。
(4)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________(淘洗 洗涤 淘汰)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5.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6.(1)《蝉》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本名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贝壳》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台湾________、__________。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散文集——等。
7.下面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多读些书就具有了写作能力
②写的时候自然会“有神”
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决不会有枯竭之感
⑤头脑丰富了
⑥而是说博览群书能增长多方面的知识
A.⑤④①⑥③②
B.③①⑥⑤②④
C.①③⑤②⑥④
D.③④⑤①⑥②
8.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舒畅优美的语言,把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匦面描述出来。(50字左右)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阅读《贝壳》。完成文后题目。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的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中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3.作者由贝亮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第二人称的口气组合文中所有加线的语句,写一段赞美贝壳的话。可以适当添加自己的语言。
贝壳你很小很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延伸阅读
谈生命
冰 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砂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chán ,山势高险)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乎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①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②生命又像……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③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 ’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
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5.画线句①“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画线句③给人深刻的启示,下列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17.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人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18.画线句②“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
(1)“生命又像”什么 生命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文中的比喻和上题中推断的比喻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训练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人生到处有风景,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最睛。”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续写时,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800之间;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阳光收集在瓶子里,瓶子便有了温暖;阳光收集在心里,内心便有了爱;如果经常收集阳光,我们的内心也便有了阳光的普照,爱的滋润。
请以“收集阳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800之间;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答案与导解
1.chè mái juān liǎn guō ɡuō shù chàn luò ké xù bēi zàn táo hén jì zhí xiū gǒu
2.脾——卑 绪——续 躁——噪 翠——脆
3.(1)收敛:收拢,合拢。(2)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3)宽恕:宽容,饶恕。恕,饶恕。(4)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5)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4.(1)零落 (2)宽恕 (3)精致 (4)淘洗
5.颤 (chàn)颤动 (zhàn)寒颤
埋 (mái)埋葬 (mán)埋怨
壳 (ké)贝壳 (qiào)地壳
落 (luò)零落 (là)丢三落四 (lào)落枕
6.(1)《承教小记》 小思 卢玮銮 香港 (2)《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 席慕蓉 画家 作家 《七里香》 《有一首歌》
7.B 解析:句序的排列要依据各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连贯顺畅。
8.极目远望,一叶扁舟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能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水天相接之处奔流而去。
9.坚硬精致如获至宝努力做事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lO.弱小的生命却创造了完美的居所。(贝壳精致而生命短暂)
11.第4段中的两个句子都是反问句。前一个句子强调“我”的生命和活动范围都比贝壳多得多;后一个句子强调“我”应当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好。这两个意思都是作者看到贝壳后产生的感慨。
12.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做事,让后人从中体会出“我”的坚忍不拔和执著的追求,体会出“我”的一颗淳朴、真诚的心。
13.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14.合乎题干要求,言之有序、成理即可。
15.雨 16.C 17.D
18.(1)一颗种子或一棵小树;(2)如:它在生长中伴随着快乐和痛苦。春天抽叶开花,夏天蔚成浓阴,秋天果实累累,霜叶似火,冬天落叶归根
19.可用如下比喻,如:生命像一支蜡烛,流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再如:生命像秋天的红叶,经霜色愈浓。又如:生命像灿烂星空,愈是黑暗,愈能显出繁星的璀璨。
20.(1)B 解析:考查了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这样的题目,要结合原题语境,第一句中的“人物刻画”与之搭配最好是“单薄”,而“薄弱”是指“不雄厚,不坚强”;第二句是与“风力”搭配,而“观察”只是指“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而定点“风力”是需要数据来测定的,所以最好用“观测”;第三句根据原意可以知道是“力量的变化”,而“削减”侧重“从已有的数目中减去”,所以最好用可以表达“(力量势力)变弱”的削弱。所以答案选B。
(2)A 解析:考查了成语的运用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和成语的感彩来作答。B句中面对历史变迁。用“感慨万千”更合适;C句中“随机应变”是褒义词,用在这儿不合适;D句中“鹤立鸡群”是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人群中显得很出众”,与原文语境不符。
(3)D 解析:考查了对文意的理解,选句时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考虑行文语意的转换,这一题目更多地考查了“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掌握,注意主语与谓语之间的搭配。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