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案例设计
学习目标
:
1.通过直观观察、分析比较、活动体验等方法,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通过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分与秒的关系,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师生活动设计:
一、建立关系
1.主题图导入:新年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
(师生一起倒计时,德育渗透:新年送祝福的传统文化教育。)
问题1:刚才我们倒数的数是用什么时间单位?(秒)
2.揭示课题
二、问题导航
问题2:对于秒这个朋友,你了解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引导质疑,归纳大问题:
(1)秒针怎样计时?
(2)分与秒的关系?
(3)秒的应用?)
三、探究活动
(一)观察、比较,认识秒
1.认识秒针
观察钟面,问题3:秒针有什么特点?
2.认识1秒
(1)问题4:秒针是怎样计时的?
(2)课件演示,初步感受1秒有多长。
3.认识几秒
问题5:秒针走了多长时间?你怎么知道?
(1)5秒(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
(2)20秒(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5)
(3)12秒(课件演示:秒针从5走到7再过2小格)
问题6: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引导归纳发现)
4.探究分与秒的关系
(1)问题7:如果秒针从12走了1圈回到12,经过了多少秒?
猜一猜,秒针走1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2)观察验证。
问题8:分和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它们用的时间是一样长的,所以1分=60秒)
(3)拓展应用。
半分是几秒?120秒是几分?3分是几秒?
(4)系统整理,建构知识结构。
问题9:时针、分针、秒针每天都在钟面上赛跑,谁跑的最快?谁最慢?为什么?
(同桌交流)
归纳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5.认识测秒工具
(1)问题10: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秒来计时?
(体育运动比赛、导弹发射倒计时、红绿灯计时、电子表……)
(2)说一说电子表、秒表上的时间
(二)活动体验,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1.初体验——1秒有多长?
(1)问题11: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
(拍一下手、眨一下眼、写一个字、站起来、蹲下、呼吸1次、开电视、开灯……)
(2)同桌互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3)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
2.次体验——感受10秒
(1)问题12:用秒的知识估计一下这段音乐大概有多长时间?
(2)播放音乐。
(3)交流
(4)课件验证:你是怎样估计的?
3.再体验——感受30秒
用数数的方法再次估计时间的长短。
4.1分钟(60秒)能做些什么?
(1)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老师为每4人小组准备了四项活动:做口算题、写字、数心跳、从0开始写数。
要求:组内做好分工,一人一项,尽可能把字、数写好。时间到后,把数据填到表里。
60秒(1分钟)我能做什么?
做口算题
写字
数心跳
从0开始写数
第一次
(
)题
(
)个
(
)下
(
)个
第二次
(
)题
(
)个
(
)下
(
)个
(2)小组活动
(3)分组汇报
问题13:在1分钟里做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同学做得多?有的做得少呢?
(能力不一样)
问题14:无论1分钟还是1秒钟,对于这个同学或那个同学,长短是一样的吗?
(德育渗透: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要珍惜时间。)
(4)举例:生活中1分钟你还能做哪些事情?
(叠被子、洗脸、喝一杯水、电脑开机、从1楼上到3楼……)
(德育渗透:合理利用时间,1分钟还是可以做不少事的。)
4.联系生活,对比感受1秒的价值。
(1)问题引发思考:1分钟能做上面的事情,给你1秒钟能完成吗?为什么?
(2)问题15:1秒钟很短,好像干不了什么事,看了下面的资料,你又会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资料)
(德育渗透:1秒钟的作用很大,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利用好每分每秒。)
四、巩固应用
1.基本训练
(1)填空(抢答)
我身上有(
)根针,走得最快的是(
)针,它走1小格是(
),走1圈是(
)秒,也就是(
)分。走半圈是(
)秒。
秒针在钟面上从3走到6经过(
)秒,从6走到6经过了(
)秒。
(2)判断
①秒针走2圈是2分。
(
)
②秒针在钟面上走1大格是1秒。(
)
③3分<
300秒。
(
)
2.综合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课本第6页习题)
(2)猜冠军。
①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表
姓名
小亮
小红
小华
成绩
85下
76下
80下
②50米比赛中,跑得最快的是(
)号
3.拓展练习
猜谜语:
一个座钟滴滴答,几点钟时敲几下,每敲一下两秒钟,按这规律重复它,
如果时针指向
5,多少秒钟敲完它?
五、总结提升
1.问题17: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怎样?关于时间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2.赠送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3.畅谈如何珍惜时间。
六、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很短的时间
1
秒针怎样计时?
走
1
小格——
1
秒
走(
)小格——(
)秒
2
分与秒的关系?
1分=60秒
1时=60分
时
分
秒
3
生活中秒的应用?
珍惜时间
课程整合设计亮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构建高效课堂。
本课教学中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1.生活中感受。本节课开始由激动人心的迎新年倒计时视频引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激起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比较中发现。在两次观察钟面秒针走动的视频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秒针的特征及分与秒的关系,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探索中感悟。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必不可少,“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的提问,借助活动的钟面视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秒针走动情况的同时,发散性思维得以训练。
4.活动中体验。通过播放10秒、30秒音乐视频及60秒(1分钟)可以做什么等三次层次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秒,体验秒所持续的时间,逐渐学会用秒作单位的估测,也是学生进一步建立“秒”概念的过程。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生活中领悟。通过欣赏有关秒的短片,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拓展了相关交叉学科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认识1秒”时,通过引导观察钟面上秒针走一格,同时滴答一响,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在体验1秒的长短时,让学生自己做一些一秒能完成的动作: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摸一下耳朵……再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同时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秒的认识后,引导学生感受10秒、30秒的长短,通过自己估计10秒、30秒的长短——验证,渗透了学生对几秒的估测与感悟,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随后,又开展1分钟能做什么的体验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三)“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对课题的施问,师生共同提炼出3个“大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中围绕“大问题”层层设问、追问,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促思导学,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巩固应用中深入追问,强化认识。课尾设计归纳提问,评价升华。
做熟饭大约需要
25(
)
系红领巾大约需要
20(
)
大约每天睡9(
)
时
秒
分
1号:我跑了11秒
2号:我跑了9秒
3号:我跑了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