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 检测卷(含答案)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制)物理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 检测卷(含答案)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制)物理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4 20: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
℃,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  )
A.偏低了
B.属正常
C.偏高了
D.无法确定
2.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石蜡
B.松香、玻璃
C.冰、沥青
D.海波、铜
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冰的熔化
B.水的凝固
C.冰的升华
D.水的汽化
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  )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
A.蒸发
B.升华
C.液化
D.沸腾
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8.小明口渴了,跑到厨房只看到了一壶刚烧开的热水,正冒着“热气”,于是就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发现饮料瓶周围在冒着“冷气”。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液化现象
B.都是汽化现象
C.“热气”是液化现象,“冷气”是汽化现象
D.“热气”是汽化现象,“冷气”是液化现象
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0.“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华
B.液化
C.凝固
D.升华
11.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对有关简易冰箱问题讨论中,正确的是(  )
A.纱布的作用是可以隔热
B.纱布上的水蒸发时会吸热,就可以使食物的温底较低
C.这种简易冰箱跟电冰箱一样都消耗能量
D.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12.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液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固成冰,封住了河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钻石尘奇观。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________成微小冰晶飘浮在空中,该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
15.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6.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水就变少了。这两种热现象,前者主要发生________,后者主要发生________。(均填“沸腾”或“蒸发”)
17.如图所示的是加热固态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态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紫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生活中________(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8.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________(填“a”或“b”)所示,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填“保持不变”
“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0.“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当地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为100
℃)。
(1)图乙是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共经历了________min。
(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10~12
min________(填“一定”“可能”或“不会”)处于沸腾过程。
21.小李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
(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说明液态酒精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9
℃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99
℃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小李在烧杯中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2.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______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水泥桥面都结冰了,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________。
某同学上网查到“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盐水浓度/%
小于0.1
2.9
4.3
11
15
23
23.8
25
26
36.3
凝固点/℃
0
-1.8
-2.6
-7.5
-11
-21
-17
-9.4
-1.8
0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电影较真实地还原了游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4分,共8分)
24.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是什么液体?请写出判断的理由。
物质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酒精
78


100

煤油
150

 
25.蒸食物时将碗倒扣在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当支架,把装有食物的盘子放在上方,如图甲所示。蒸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熄火一会儿,发现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如图乙所示。
(1)锅盖内表面为什么有许多小水珠?
(2)锅中的水为什么会被“吸入”碗内?
答案
一、1.B 2.D
3.B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
℃,放到水中后,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
℃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
℃;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
℃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了”。
4.C 露珠的形成和壶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湿手烘干是汽化现象。
5.B
6.A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发。
7.C 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8.A 烧开的热水,正冒着“热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发现饮料瓶周围在冒着“冷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后,液化成小水滴,故BCD错误,A正确。
9.D 由图甲可知,在-117
℃时酒精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温度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态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在-117
℃时,酒精温度处于熔点,酒精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液态,还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
℃,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10.A
11.B 在这种简易冰箱中,水会沿着纱布的纤维结构“爬”上来,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可以使食物保持较低的温度,这样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A错误,B正确。电冰箱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电能,这种简易冰箱利用水的蒸发致冷,不需要消耗其他能量,故C错误。此简易冰箱利用的是汽化吸热,而吃冰棒解热利用的是冰棒熔化吸热,两者的原理不同,故D错误。 
12.D
二、13.乙;甲;38.5;-7 
14.凝华;放出 点拨: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热。
15.凝华;熔化 点拨: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凝华为固态小冰晶;冻鱼身上的霜变成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16.蒸发;沸腾 
17.升华;凝华;霜
18.b;水蒸气;液化
三、19.保持不变;放热 点拨:冰是晶体,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20.(1)晶体;3 (2)不会
(1)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从第2
min开始熔化到第5
min完全熔化,经历了3
min。(2)由图乙可知,试管内物质的沸点不会低于水的沸点,如果高于水的沸点,该物质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必然不会沸腾;如果该物质沸点刚好和水的沸点相同,在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从水中吸热,则该物质也无法沸腾。综上,试管内的物质不会沸腾。
21.(1)自下而上 (2)汽化 (3)低于
(4)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5)升高
(1)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因此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因此要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发生了汽化。(3)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实验中测出的水的沸点小于100
℃,说明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由于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从烧杯中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5)在烧杯中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烧杯中水的沸点高于99
℃,即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升高。
22.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物质的种类;酒精的表面积;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
23.熔点;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答案合理即可);-2.6

点拨:(1)在道路上撒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是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2)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答案合理即可)。(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4.3%时盐水的凝固点为-2.6
℃,则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2.6
℃。
四、24.解:乙容器内盛的是酒精。液体的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说明乙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根据表格中各液体的沸点可知,只有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乙容器中装的是酒精。
25.解:(1)锅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锅盖内表面。
(2)熄火后,碗中的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