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目标
1.掌握东周的概念、历史分期和“春秋”名称
的由来。
2.掌握春秋时期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为特点的农业发展状况,大体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3.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并能简单分析其原因。
4.了解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周平王迁都洛邑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又因镐京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处于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的分期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一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表现
作用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9结合刚才所讲,完善上面的表格。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等)
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使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增加
商业活动活跃,城市发展
表现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重要作用(作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1)农业上的变化—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表现
勾践剑
夫差矛
漆木豆
春秋时期的服饰
(2)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发展
(3)商业上—商品活动逐渐活跃,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被大量使用
名称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匮乏
西周和东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天子在政治上
是最高统治者
天子成为傀儡,
依靠强大的诸
侯
二、王室衰微
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朝觐),则贬其爵(废除诸侯的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削减封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派兵攻打)。
——《墨子·告子》
两则材料反映了周王室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聘
、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仰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东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变化: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以用七鼎。但初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为什么在西周刚建立时,诸侯不争霸,而到了东周就争霸呢?
西周建立时,采取了分封制来巩固统治,当时周天子拥有最高的权力,诸侯必须向天子承担各种义务和责任。西周后期,发生了国人暴动,使西周国势衰弱。烽火戏诸侯,使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齐桓公
吴王阖闾
公文晋
王庄楚
春秋霸主
公穆秦
越王勾践
三、诸侯争霸
春秋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人口、土地,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位置,成为“霸主”,谁是第一个霸主?
争霸原因:一是王室衰微;二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各诸侯国争夺人口、财产、土地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春秋第一霸—齐桓公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意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齐国国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管鲍之交
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天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征战之机,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讨就能得到各国拥戴。
启示:综合国力是国家发展根本,要提高综合国力
退避三舍—晋文公
晋文公
诚信
一鸣惊人—楚庄王
三年不飞,飞将冲天
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问鼎中原
努力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毅力
小组讨论: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春秋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春秋争霸的利弊:
(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2)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牛耕、铁农具的使用
王室衰微:原因、表现和结果
诸侯争霸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原因
齐桓公首霸诸侯
实质和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