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
)
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
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
2.“(摩加迪沙)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这是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的描绘。据此可知摩加迪沙(
)
A.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B.广泛使用奴隶
C.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
D.阿拉伯商人的作用突出
3.阿兹特克文明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下列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明了“浮动园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B.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C.都城位于湖心岛上,交通便利
D.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
4.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时间早,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5.“以前认为西非主要就是一个‘音乐和舞蹈之地’,是‘世界的尽头’,长期以来,廷巴克图是一个有所耳闻但却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更多的是神秘的传说而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城市。通过保护、分类和学习廷巴克图保存的文学手稿,现如今人们印象中的廷巴克图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材料说明(
)
A.廷巴克图城是非洲的文化中心
B.历史研究可以提升对地域文化的认知
C.西非黑人文化集中表现在音乐舞蹈领域
D.文学让廷巴克图的地理环境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6.“1986年,该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
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
C.阿克苏姆王国
D.桑海帝国
7.以班图文明为核心扩散,在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除了原始森林、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带,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发展出了农业社会,非洲的古代文明也进化得更加多样和完整。材料揭示出班图文明(
)
A.是非洲文明的起源
B.深刻影响了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发展
C.使非洲进入农耕时代
D.推动了中部和南部非洲文明的进程
8.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表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
)
A.相同,都是由巨石建成的宗教建筑
B.相同,都是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C.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
D.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
9.在非洲,古代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当时阿克苏姆王国是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最强大的国家,其版图一度包括今天埃塞俄比亚北部、苏丹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大片土地。据此判断,阿克苏姆文明(
)
A.深受伊斯兰文明的影响
B.与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同源
C.继承和发展了埃及文明
D.应具有混合型文明的特征
10.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文化的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反例是(
)
A.奥斯曼帝国崛起
B.东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C.大津巴布韦的不知所踪
D.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衰
11.《2012玛雅预言》给你一个可以免费去玛雅旅行的机会,这当然是个新创游戏,如若你真到了,会看到玛雅文化艺术的(
)
①独特的表意文字
②复杂的历法纪年
③用于祭祀用的金字塔庙宇
④有壁画装饰的神庙
⑤繁荣的庄园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2.“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指(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13.1375年,在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马里国王曼萨?穆萨一手拿着金权杖,一手拿着金块,地图上对其的解说为:这个黑人皇帝,因其国家黄金之富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显贵的皇帝。这表明当时(
)
A.西非的文明发展程度高于欧洲
B.欧洲人对非洲极力殖民
C.马里国家的名声远播至欧洲
D.曼萨?穆萨仰慕欧洲文化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肥沃的淤泥有利于增加耕地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上众多的远古文明中,玛雅文明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然而,它却在500年前像谜一样消失了,大约在10世纪,高耸的金字塔,庄严的神殿,精美的纪年石碑,发达的水利沟渠系统,以及那些象形文字、历法、宗教……这些累累硕果都掩埋在了丛林之中、泥土之下。
——摘编自赵刘阳、程垫丰、王智力《“失落”的文化遗产——玛雅文明》
材料二
据统计,在公元550年到公元750年,玛雅的人口由300万急速上升到了1300万,面对粮食危机的“挑战”,玛雅人砍伐丘陵和高岗上的树木以开垦梯田,可这丝毫不能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再加上自公元750年就开始席卷玛雅的干旱,人民的生活更是每况愈下。然而玛雅的统治者采取了更为错误的“应战”手段,就是开展疯狂的祈雨祭祀活动!在玛雅地区存在着数量惊人的金字塔……大量需求导致战火在尤卡坦半岛蔓延……
——摘编自樊森《“挑战”与应战——以玛雅文明的盛衰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玛雅文明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将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由“按年记事的需要”“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可知,玛雅人发展数学主要是为了记事和发展农业,故本题选择A项。“记录文明发展”“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皆与材料信息不符,B、C项排除;按时种植玉米属于发展农业的需求,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摩加迪沙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故选A。B、C、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3.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的要求“错误的是”,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是玛雅文明的成就,故D项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一方面强调了阿克苏姆文字发明以及融合了外来文字,另一方面强调了阿克苏姆文字——阿姆哈拉文在欧洲部分地区的传播,故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前认为西非主要就是一个……通过保护、分类和学习廷巴克图保存的文学手稿,现如今人们印象中的廷巴克图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可得出西非不仅音乐与舞蹈繁盛,而且文学也很发达,城市历史也很悠久,这主要是通过对文学手稿的研究得出的认知,故材料表明历史研究可以提升对地域文化的认知,故选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廷巴克图是非洲的“文化中心”,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以前认为西非主要就是一个‘音乐和舞蹈之地’”,可得出西非黑人文化不仅仅表现在音乐舞蹈领域,故排除C项;人们有了对廷巴克图的新认识,主要不是表现在地理环境上,而是在文化上,故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石头城建筑群体”可知,该遗址为大津巴布韦遗址,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班图文明推动非洲文明进程,“撒哈拉沙漠以南”即中部和南部非洲,故选择D项,排除B项;材料中未出现能与A项“起源”一说相印证的信息,故排除A项;C项夸大了班图文明的影响,故排除。
8.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史料实证考查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不同。材料中没有提及两种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故A错误;至今没有考古发现证明美洲金字塔是陵墓,所以B错误;两者都是其文明的象征,这方面是相同的,故C错误;从材料中,美洲金字塔用于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属于宗教建筑,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所以两者是不同的,D正确。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克苏姆王国的文明特征。从地理位置判断,阿克苏姆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阿克苏姆文明在各种文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应该具有混合型文明的特征,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大津巴布韦衰亡的原因。材料主旨是强调文明通过文化的交流才会不断发展进步,其反例应是缺乏文化的交流和融会贯通,文明最终走向消亡。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但并没有导致文明的衰亡,排除A;东罗马帝国是内部矛盾和外族入侵等多种因素导致衰亡,不是由于文明交流不畅,B不符合;阿克苏姆文明是混合文明的典型,不符合题意,排除D;大津巴布韦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其他文明交流不畅,虽然曾辉煌一时,但最终不知所踪,符合题意,故C正确。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所给前四项内容均符合题干要求,⑤“繁荣的庄园”属于欧洲,不可能在美洲看到,其他组合项与玛雅文化相符,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文明的成就之一就是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故“他们”是指玛雅人,A为正确答案。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非洲。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是在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遥远非洲的国王,这说明马里的名声远播至欧洲,故选C项。材料没有讨论文明发展的程度,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欧洲人对非洲进行殖民,故排除B项。曼萨?穆萨的形象看不出有欧洲文化的影响,故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的人口和财富剧增"可以看出,随着人口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于是因地制宜,建造“浮动园地”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果,故A正确;据材料“……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D错误。
16.答案:(1)建造了精美的建筑,发明了独特的文字,使用复杂历法,农业文明辉煌。
(2)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开荒,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疯狂的祭祀活动耗费了大量资源;战争的影响。
解析:第(1)问,据材料“高耸的金字塔,庄严的神殿,精美的纪年石碑”可知其建筑精美,据“象形文字、历法、宗教”可知其文化繁荣,据“水利沟渠系统”可知其农耕文明辉煌。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人口……急速上升”“粮食危机”“砍伐……树木”“干旱”“疯狂的祈雨祭祀活动”“战火……蔓延”等及所学知识作答。
17.答案:(1)城市建筑水平较高;人口较多,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2)黑格尔认为非洲本土落后、野蛮、未开化。
看法:不同意。
理由:古代非洲产生了灿烂的文明。东非沿海地区曾产生了桑给巴尔、摩加迪沙等国家,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曾兴起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马里的城市和文化都相当繁荣。津巴布韦鼎盛时期将南非的部分地区都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解析:(1)根据“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可得出城市建筑水平较高;根据“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可得出人口较多;根据“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将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可得出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2)根据“‘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可知,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沿海地区曾产生的桑给巴尔、摩加迪沙等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曾兴起的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马里的城市和文化都相当繁荣。津巴布韦鼎盛时期将南非的部分地区都纳入它的统治之下,这些都说明非洲文明并不是“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也不是“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故黑格尔的观点并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