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
雪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简介,弄清诗歌创作相关背景
2、在总结诗歌内容的同时,反复背诵诗歌。
3、赏析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领会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和对梦想的追逐。
【核心知识】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诗歌中关键词句的内涵与其呈现的表达效果。
2、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图像的特征,明确云雀的象征意义。
【艺术特色及欣赏】
1、分析文中隐喻和对比的表达效果,理解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
【本课重难点】
1、分析云雀的形象。
2、
赏析诗歌的语言表达特色。
3、总结诗人雪莱的在本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天堂吗?你能想象到云雀的叫声吗?你想象出来的云雀的声音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雪莱笔下中的云雀。让我们来看看诗人通过云雀感受到了什么,表达出了什么?
【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雪莱生于英国一个世袭男爵的家庭中,父母思想都陈腐庸俗。他是英国赫赫有名的作家和浪漫主义诗人,也被称赞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诗人之一和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1811
年,这位诗人因撰写关于无神论的哲学和传播无神论而被学校开除。他于1818
年移居意大利并与拜伦成为朋友。于
1822
年7
月8
日去世。代表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云》
2、抒情诗介绍
抒情诗的特点是对诗人在生活之中所爆发的感情的强烈表达,主要是反映诗人在生活的产生的思想感情。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脉络,也没有详细的描述人物和风景等意象。抒情诗侧重于通过风景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杰出的抒情诗常常能激起那个时代的旋律。
3、写作背景
当诗人写下这首诗时,黑暗的恐怖席卷了英国。大规模的人民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工人走上街头,到处都是弱肉强食的可怕景象,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国家物价不断飙升,而工人工资却暴跌,人们生活贫苦,食不饱,力不足。愤怒的工人继续罢工运动、摧毁生产机器、集结游行、自愿请愿,但所有这些行动都被统治阶级残酷镇压。这种黑暗的独裁几乎是压倒性的,所以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望是如此迫切,而雪莱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这些人的绝望愿望。
云雀以其欢快悦耳的歌声而闻名,它高高地飞向天空,唱歌,然后以俯冲姿势回到地面。它靠地上的昆虫和种子生存。云雀的叫声高亢而甜美。
【朗读诗歌,总体领会】
1、这首诗的摆出的观点是什么?
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对社会黑暗的藐视、对理想王国的渴望和憧憬,用浪漫的手法表达了艺术家的内心,得到了热烈的赞美。
2、“云雀”有什么特点?怎样去理解“云雀”的形象?
诗歌中的云雀形象不是生活在自然中简简单单的云雀,而是诗人想象出的理想的自我形象。诗人和云雀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云雀展翅高飞,体现诗人顽强不息、渴望冲破禁锢的态度。云雀欢乐的歌声表明诗人和云雀一样充满自信和乐观、快乐、自由自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个形象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表现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的形象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求、对社会黑暗的藐视、对理想王国的渴望和憧憬。
3、诗人在《致云雀》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力?
诗人浪漫主义手法和色彩赞美云雀。在诗人的描写下,云雀是快乐的、光明的和美好的象征。
诗人用比喻、对比、疑问等手法描写云雀。通过将云雀比作一朵孤寂的轻云、一颗闪烁星星、一个多愁善含的诗人、一个深闺少女、一只金色萤火虫,将云雀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将云雀之歌与春雨之声、婚歌合唱、欢乐之歌相比较,强调了云雀之歌的无与伦比。诗终于把人比作云雀,我们一无所求,被现实所束缚,云雀却超越了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厌倦异物,但有胜过云雀的洒脱自由。
【重读诗歌,深度思考】
1、如何理解“青草晶莹、春雨声、雨后萌芽”三意?
这三幅画面唤起了明亮、悦耳、清新的三个常见而精准的形容词,将云雀子的歌曲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彰显了多省的音乐之美。
2.我们要怎样去解释《致云雀》的第2节“向上飞”?
“飞得更高”完美地体现了云雀在天空中飞翔的习性。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云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羡慕之情。
3.《致云雀》第4段说“淡淡的绛紫色黄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淡淡的绛紫色黄昏”象征着光明即将到来之前的黑夜。我们使用这些环境来描述云雀的无畏黑暗的精神。
4.
如何理解21节“熟悉的喜乐”?
云雀所承载的欢乐,是一种与美好理想、高尚情操以及对同类的真诚而强烈的爱相关的快乐。
【收尾总结】
《致云雀》
全诗没有真正自然中的云雀,诗中处处是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画像。
002
雪莱说:“所有高贵的诗篇都是无限的。就像橡子隐藏在每一棵橡树上。我们当然可以揭开层层的面纱,但隐藏在深处的赤裸裸的美永远不会完全暴露。”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我们了解雪莱及其诗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