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人教新课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加位问问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后,十位上是3个数连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导语:学校决定组织二年级学生参观博物馆,统计三个班参加活动的人数为(课件出示二年级三个班参加人数统计表)
提问:你能根据表上的信息提出一些加法问题吗?
2、学生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3、根据学生回答,挑出以下算式并板书。
35+32=
32+37=
35+37=
问:你们能算出它们的和吗?你想怎样算?
( 通过计算让学生知道计算的多样化,发现35+37与其他两个算式有所不同,出现疑惑,引出新课)
4、揭示新课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探究算法。
问:35+37=(
)?你想怎样算?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预设:
1、口算:利用已有学习经验,通过知识迁移计算。
35+37=(
)
先算5+7=12,再算30+30=60,最后算60+12=72
(根据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经验来计算)
2、借助小棒和已学经验同桌探究算法。
(1)给学生时间去思考,与同桌摆一摆
(2)交流摆法,并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说出摆放过程。计算.35+37,先摆3捆零5根,再摆3捆零7根,3捆加3捆是6捆,5根加7根是12根,把12根再分成1捆零2根,合起来共7捆零2根,也就是72
(3)课件梳理算法。
问:为什么要把12分成1捆零2根?1捆是多少?7捆是怎么得来的?
3、利用竖式理解算理。
(1)想一想35+37怎样列竖式?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课件演示35+37笔算过程。
说明:从个位算起,先算5+7得12,12满十,把满的“一”个十进到十位,个位就剩2个一,所以个位写2,十位就多了一个十,也就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1个十得7个十,所以十位写7.
强调:“进位1”是什么意思,哪来的?(表示个位相加满一个十进上来的)
这就是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问: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进的一要加在十位上)
问: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4、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5、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第14页做一做。说出计算过程。
(强调“进一及写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4题在书上。个别板演。
2、小法官,完成练习二第5题在书上。并说明理由。
3、课件出示数学游戏:想一想
里填几?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对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