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精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最满意作品)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精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最满意作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11 16: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旁骛(wù) 佝(gōu)偻(lóu) 承蜩(tiáo) 强聒(guō)不舍
B.谀(yú)词 亵(xiè)渎(tú ) 骈(pián)进 廓然无累(lèi)
C.陨(yǔn)落 枘(ruì)凿(zuó) 睿(ruì)智 一抔(póu)黄土
D.扶掖(yiē) 忐(tǎn)忑(tè)) 灵柩(jiù) 恪(gè)尽职守
2.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敬业乐群 段章取义 刻骨铭心 弥留之际
B. 重蹈覆辙 媚上欺下 恼羞成怒 涕泗横流
C. 无与轮比 怒不可遏 理至易明 气吞斗牛
D. 孤军奋战 乃凝于神 言不及意 老之将至
3. 我们学习成语除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请你根据下列语境的意思,填入适当的成语。( ) (2分)
忐忑不安 涕泗横流 廓然无累 强聒不舍 恪尽职守
(1)________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
(2)一个被俗世所累的人,必须有极高的修养,才能___________,真正的解脱。
(3)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_________,那么何愁我们的任务不能还成呢?
(4)考试终于结束了,但我并没有轻松下来,反而更加的_______,就怕自己有什么差错。
4.填空。(7分)
(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
(2)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 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大多都在诗词中抒发志趣抱负。陆游的“ ,_______”,表明不管世事如何,他始终保持高洁、坚贞的品行;
(4) 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到旅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路上已经有了行人的足迹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可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5.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②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成为书的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排徊”的胜景。③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
(1)第 句有错别字,修改:
(2)第 句语意有问题,修改:
二、综合性学习(8分)
6.有一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是的,'只有合作,才能进步;只有合作,才能发展。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过合作的经历,你也一定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的魅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合作的经历,记住要谈谈感受。(50个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怎样面对失败?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你肯定会说“微笑着面对失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这是一个体验了失败的同学的无限感慨。你能用一段话激他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吗?( 50个字左右)
答:
三、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5分)
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
傅雷
1954年1月30日晚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8.傅雷在信中说“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你认为句中“快乐”和“惆怅”分别指什么?(3分)
答: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你结合语境说出“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中冬烘的意思。(2分)
答:冬烘:
10.“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你有过这种体验吗?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3分)
答: 。
11.结合课文和本文,请你说说傳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3分)
答:
12.文中哪些话引起了你的共鸣和深思?请选一句加以说明。(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16分)
释放你的创造力
比尔·盖茨
我天生乐观,坚信人类凭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可以让世界日益美妙,这一设想一直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
自从记事起,我就热衷于接触新事物、挑战难题。可想而知,我上七年级时第一次坐在计算机前是何等着迷,如入无我之境。那是一台锵锵作响的旧牌机器,和我们今天拥有的计算机相比,它相当逊色几乎一无所用,但正是它改变了我的生活。
30年前,我和朋友保罗·艾伦创办微软时,我们幻想实现“在每个家庭、在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计算机”,这在大多数的计算机体积如同冰箱的尺寸的年代,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但是我们相信个人电脑将改变世界。今天看来果真如此。30年后,我仍然像上七年级的时候那样为计算机而狂热着迷。
我相信计算机是我们用来满足好奇心及发明创造的最神奇的工具——有了它们的帮助,甚至是最聪明的人凭自身力量无法应对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计算机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为全球各地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向大千世界知识的窗户。它可以帮我们围绕我们关注的事物建立“群”,让我们和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人保持密切联系,不管他们身处何方。
就像我的朋友沃伦·布非一样,我为每天都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而感到无比幸运。他称之为“踢踏舞工作”。我在微软的工作永远充满挑战,但使我一直坚持“踢踏舞工作”的是我们向人们展示某些新成果的那些时刻,当他们看到计算机能辨认笔迹、语音或者能存储值得保留一辈子的照片时就会赞不绝口:“我不敢相信个人电脑竟如此万能”。但是,除了能用电脑做出很酷的事情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许多别的方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以改善我们的世界。全球仍有许许多多的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未能解决。举例来说,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那些在发达国家易于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我认为,我所拥有的大量财富也使我负有回馈社会的责任。我的妻子梅林达和我致力于为尽可能多的人改善健康和教育。
作为一个父亲,我认为,非洲孩子死去所引起的痛苦和悲伤丝毫不亚于任何其他的孩子的死亡;我认为,使这些孩子们的命运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并不费太大力气。
我仍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我坚信即使世界级难题取得进展都是有可能的——其实每天也都在发生着这种事情。我们看到治疗致命疾病的新药、新的诊断器械不断出现,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健康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日益得到重视。
我为医药、教育,当然还有技术发展的诸多前景而欢欣鼓舞。我相信,凭借人类与生俱来的发明创造能力和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品格,在我的有生之年里我们将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创造出可喜的成就。
13.比尔说:“释放你的创造力”,结合演讲说说你以创造力的理解。(2分)
答:
14.“他称之为‘踢踏舞工作’”,这里的“踢踏舞工作”是指什么?(2分)
答:
15.“但是我们相信个人电脑将改变世界。今天看来果真如此。”请简要谈谈电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3分)
答:
16.“除了能用电脑做出很酷的事情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许多别的方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以改善我们的世界。”演讲中,比尔 盖茨提到的“改善世界”是指什么事情?(2分)
答:
17.从这篇演讲辞中,你认为比尔 盖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18.请简要分析这篇演讲辞的艺术特点。(4分)
答:
(三)阅读苏轼的词,完成19~23题。(16分)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背景提示:这是苏轼继乌台诗案后被贬往黄州时写的。
19.读完这首词,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4分)
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词的上片中有“莫听、何妨、谁怕”等词,请你任选一个,结合当时的背景做简单的赏析。(2分)
莫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你在词的下片中找出一个能够点出时令的词,并加以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你是怎样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你在写法或语言方面对这首词做简要的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4. 同学们,当你领悟了梁启超那异常诚恳的《敬业与乐业》的谆谆教诲后;当你聆听了雨果那充满激情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后,你的内心难道没有涌起一种冲动?你难道不想把自己心中的话大声地说出来吗?来吧,拿起你手中的笔,尽情地倾诉吧!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演讲稿。题目自拟,内容自定。
第二单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2.B 3. 强聒不舍、廓然无累、恪尽职守、忐忑不安。4. (1) 无所用心。(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5. (1) ②将“排徊”改为“徘徊”。 (2)② 将“才能成为书的奴仆|”改为“才能不为书的奴仆”。
二、综合性学习 6.自述经历,抒写感受即可。 7.关键是要提醒同学: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条件,如果创造了条件,就能从失败走向成功,否则,只能永远停留在失败。这个条件就是先战胜自己,对失败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把失败踩在脚下。然后才谈得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百折不挠的努力去拥抱成功。(言之成理即可)
三(一)8.快乐是指回忆起儿子小时的可爱及成长的经历;惆怅是指儿子现在远离自己。9.思想迂腐,知识浅陋。10.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父母对自己爱之切的表现。11.爱孩子,民主、平等,循循善诱等。12.言之成理即可。
(二) 13.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比如“接触新事物、挑战难题、有足够的好奇心、乐观坚定”等等。 14.每天都能做让自己充满激情并十分热爱的事情。
15.示例:①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资讯;②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沟通方式;③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④提供了新的娱乐方式。 16.解决全球许许多多的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17.乐观,好奇心强,勇于挑战,富有爱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未来充满信心。
18.示例: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充沛,富有激情,洋溢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三)19.上片写雨中,勾勒出一幅披蓑烟雨行吟图;下片写雨后,弥漫着一种萧索意味。
20. 以“莫听”二字领起全词,有突兀之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行人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袭之事;“何妨”表现了词人遇变不惊、笑对苍茫的淡定;,“谁怕”一词有反问的意味,显出词人面对自然风雨和人生挫折的从容气度。 21. “料峭”一词点出时令,三月七日,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之时。 22“风雨”表面上指的是刚刚来过的急雨,实则是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晴”表面上指的是雨后的斜阳相迎,实则是人生中的成功与快乐。作者回望了适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却吐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断句来。表明词人深察人世无常,所以才能做到苦乐随缘、去留无意。或表现出词人的开朗达观,宠辱不惊。 23.这首词借眼前景,写心中事,以曲笔直写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全词言简意赅,不事藻绘,却能够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语意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四、写作
24.提示:演讲稿要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结构清楚,层次简明;语言流畅,要口语化,通俗易懂,生动感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