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0 22: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李 凭 箜 篌 引
授课人:lywei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 关知识。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其诗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形成凄艳诡谲诗风,被后世称为“诗鬼”。 有作品集《李长吉文集》。
课文分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分析“张”字和“颓”字的妙用。 2、了解有关典故。
1、答:“张”字和“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刹那情态。
2、“江娥啼竹”和“素女”的故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分析小结:
诗歌开头两联即先声夺人,意象突兀奇险,听者被演奏者精湛的技艺惊呆了。作者趁机交代了演奏者的情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分析:1、通感手法的运用。 2、理解划线句子的具体指代。
答:1、“芙蓉泣露香兰笑”
2、“十二门”指长安。 “紫皇”,天皇,兼指皇帝。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分析小结:具体描写音乐,由强到弱,从悲戚转为欢快,再转为冷清,给人以清空之感,仿佛整个长安城只有美妙的旋律在回荡。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分析:1、指出有关典故。
2、找出有关成语。
典故:女娲补天、神妪、 吴质、寒兔
成语:石破天惊
总结分析:诗的情景承接着“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达到乐曲的高潮。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乐曲在惊天动地中结束,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文朗诵
阅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
诗中正面描写乐声的句子有哪几句?结合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些乐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
李贺善用联想和想象,他驱使大自然中的动物和静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形象,来描写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李凭弹琴的高超技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问题一:
诗中正面描写乐声的句子有哪几句?结合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些乐声分别有 什么特点。
答:“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玉碎”写出了音乐的清脆;“凤凰叫”写出了音乐的和缓;“芙蓉泣露”描绘了音乐的惨淡;“香兰笑”传达了乐音的清丽。
问题二:
李贺善用联想和想象,他驱使大自然中的动物和静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形象,来描写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李凭弹琴的高超技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样描写使无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神仙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她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其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中,引起丰富幻想。
综合练习:
从诗中选几句你最喜欢的,运用联想和想象,综合利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其扩写成三四百字的优美文段。
佳作欣赏: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