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4 16: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元曲简介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散曲,内
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
2、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3、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简介作者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解题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题。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美读课文
听读课文,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的感觉?应该用什么语调?
萧瑟
悲凉
伤心
“舒缓、低沉”的语调读出这种感情
美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赏析课文
读这首曲子充满萧瑟、悲凉、伤心之感,给我们带来这种感觉的景物是哪些?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10种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课文
用心品读一下这首词,描述一下这十种景物描绘的画面?
太阳快要落山了,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
赏析课文
这十种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气氛,含蓄的表达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情,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赏析课文
枯藤、老树、昏鸦有什么特征,读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赏析课文
桥、流水、人家一副温暖的场景。后面跟着古道、西风、瘦马悲凉的场景,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衬托,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飘零无归的悲凉及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课文
“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点明主旨,表达出游子漂泊在外,无家可归之情。
主旨归纳
本诗描绘了一幅
,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深秋晚景图
萧瑟
悲凉
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写作手法
1、纯用白描勾勒出多幅图景,极具艺术特色。曲的前三句只用了十八个字,便描绘了九种景物

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九种景物
直抒胸臆
点明主旨
寓情于景,表现了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课后链接
对比阅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