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7《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新人教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1.7《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新人教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0 22: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 渊 明
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
   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
江西九江陶渊明墓
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
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
元· 鲜于枢书陶渊明《归去来辞》
←神往桃源
↓醉饮图
渊明醉归→
元· 何澄绘《归庄图》
明·李在绘《归去来辞图》
陶渊明逸致图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芝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1、厌恶官场;
2、淡泊名利;
3、热爱自然;
4、热爱田园;
隐逸
出世
5、安贫乐道
咏怀诗
   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咏荆轲》、《拟古》等。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其二
〔译文〕
夕阳沉落下西山,皓月渐升出东岭。
万里遥遥洒清辉,空中旷荡明夜景。
寒风吹入房门内,夜半便觉席枕冷。
风冷才知节气变,失眠方晓秋夜永。
欲言无有人交谈,举起酒杯劝孤影。
日月匆匆弃人去,平生有志却难成。
念及此事怀悲凄,彻夜心中不平静。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