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4 18: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填空题。
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水流速度__________,河流下游水流速度__________。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__。
观察地形图,我们会发现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多数是平原,这是河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用。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__________,并塑造着__________的形态。
如图所示,屋檐下面凹陷的坑是由__________的冲击作用形成的。
二、判断题。
1.河流对土地只会产生不利的作用。(
)
2.模拟降雨对土壤的作用时,可以在土壤的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
3.雨水的流动带走了土壤,改变了地形地貌。(
)
4.雨水流动带走了泥沙,并汇聚到一起形成径流。(
)
5.只有流水能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
鹅卵石的形成与河流的作用有关。(
)
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丘陵。(
)
三、选择题。
1.模拟降雨对土壤的作用时,在土壤表面撒一些带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
)。
A.固定地形
B.防水
C.便于观察
2.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与坡度较小的地方相比,水流的速度(
)。
A.较慢
B.较快
C.相同
3.河水的侵蚀作用会使(
)。
A.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浅
B.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深
C.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4.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主要是由(
)引起的。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5.关于下图所示的地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乾坤湾的形成是因为内侧和外侧水流速度不同造成的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水对土壤既有侵蚀作用,又有沉积作用
6.在雨水对地表的侵蚀过程中,(
)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大石块
B.植被
C.黏土和细沙
7.冲积平原是由(
)形成的。
A.风力侵蚀
B.泥沙沉积
C.海水冲刷
四、简答题。
请说一说水对地表的作用有哪些
五、综合应用。
1.下面是一条河道长期变化的记录图。
A、B、C、D、E、F、G、H
是河道两岸的不同地点。
(1)河道的这些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侵蚀造成的。
(2)在C和D中,河岸泥沙不断沉积的是____________;河岸不断被侵蚀的是____________。
(3)在A、B、E、F、G、H中,变化与C相似的是____________;变化与D相似的是____________。
2.小科在研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疑问,请你帮他解答。
(1)细小的水流会带动土壤和有颜色的沙子沿坡面向下移动,流水汇聚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____________的径流,侵蚀作用更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2)下图是小科在网上找到的黄土高原的图片,这种地貌是由于土地坡度很____________,降雨形成的水流速度很____________,带走了很多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的泥沙沉积,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治理黄河最根本的办法是(
)。
A.加强黄河岸堤建筑
B.清除黄河河床的泥沙
C.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参考答案
一、


解析:河流上游地势较高,受到重力作用影响较大,水流的速度较快;河流下游地势较缓,水流速度较慢。
侵蚀
变化
侵蚀
沉积
循环
地表
解析: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重新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面。降水和流水对地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解析:滴水的作用与雨水的作用相似,会不断侵蚀地表土壤。
二、
1.×
解析:河流有沉积作用,能将从上游携带的土壤颗粒沉积在下游,形成大片肥沃的平原。
2.√
解析:在土壤的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便于观察降雨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这样能观察到降雨时土壤是如何流动的。
3.√
4.×
解析: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不是只有流水才能造成的,还有一些自然的力量也
能引起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5.√
解析:雨水的流动能带走土壤,造成水土流失,改变地形地貌。
6.√
解析:鹅卵石是河流携带的石块在水中不断翻滚、碰撞,磨平了棱角而形成的。
7.×
解析: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水流速度较慢,携带的土壤颗粒会大量沉积,形成平原。
三、
C
解析:带有颜色的沙子比较醒目,便于观察这些沙子的运动路径。
B
解析:坡度较大的地方受到重力的影响较大,水流的速度较快。
C
解析:河水的侵蚀作用会带走两岸及河底的土壤,使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C
解析:从大江大河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流速较缓的下游沉积下来,形成平原。
B
解析: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C
B
解析: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通过搬运土壤和沉积作用,在黄河下游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
四、
雨水会对地表土壤产生侵蚀,带走地表土壤,形成-条条沟壑。河流对两岸的土壤产生侵蚀,使河岸变宽、河谷变深。河流通过搬运土壤和沉积作用,在河流中下游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或三角洲。
五、
1.(1)流水
解析:流水会不断侵蚀河道,使河道越来越弯曲。
(2)C
D
解析:C在河流弯道内侧,水流速度慢,泥沙不断沉积;D在河流弯道外侧,水流速度快,河岸不断被侵蚀。
(3)B、F、G
A、E、H
解析:B、F、G
都处于河流弯道内侧;A、E、H都处于河流弯道
外侧。
2.(1)强

解析:细小的水流会汇聚到一起形成较强的径流,侵蚀作用也更强。
(2)陡

土壤
解析:坡度越陡,重力作用越明显,水流速度越快,侵蚀作用越强。
(3)C
解析:治理黄河,要追溯泥沙的来源,也就是要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