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0 22: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教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
唐 李白
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李白:字太白,号谪仙,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 “千古文章,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2“昔年有狂客, 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春日忆李白》)
4“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5“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
----苏廷
梦游天姥吟留别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为何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
使用什么艺术手法?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台山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思考
自由自在
“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思考
青云梯、半壁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突出山的高大,直入云霄
壮丽神奇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写作对象是什么?
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
峰回路转,情迷意乱,山鸣水啸。
写景,更写人。
昏暗恍惚。阴森可怖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
思考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景物在何特点?仙人们关系如何?
富丽光明,仙人们相亲相爱。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总 结
一. 全诗脉络: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仙境出现
梦醒
留别
高大雄奇的天姥山,————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
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1、解释下列加线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代上文神异的景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3、找出文中的多义字 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