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4 15:5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文体介绍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事件通讯
(一)深入开掘事件的典型意义,确立一个富于时代感的思想主题;
(二)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平均使用笔墨;
(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四)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在叙写事件的同时,注意写好人物。
事件通讯
写作要求
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
1、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
3、纵横结合式结构
通讯结构方式
凡全篇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纵深发展态势的,都是纵式结构,具体来说,又有两种基本形态。
时序性结构:这种结构形态可以被简称为时间结构,其基本特点就是以时间为脉络,沿着时间的长链,把事件的发生发展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步骤,每个步骤形成一个大的层次,几个层次构成全篇。
递进式结构:特点是从浅层到深层,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感性到理性,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逐层深入的态势。
1、纵式结构
层次与层次之呈现相互并列关系的,就叫横式结构,它又可分为若干类型。
空间并列式:空间并列式的特点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单位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新闻事实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篇完整的通讯,每一次空间的变换,就形成一个新的层次。
人物并列式:人物并列式为在集中报道几个同类型的人物时采用的结构方式,每个人物的事迹相对独立,形成一个层次,若干个人物的事迹共同合成一篇,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
侧面并列式:事物总是由不同的侧面组成的,通讯安排结构也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面相互并列地组织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在人物通讯和工作通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人物的思想境界是可以区分为不同侧面的,工作中的成就或问题通常也会被条分缕析地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
2、横式结构
在一篇通讯中既采用纵式结构,又采用横式结构,就形成了这种纵横结合式结构,在这种两相结合的结构之中,总会有一种占主要地位,另一种占次要地位,或者整体上采用纵式结构,局部有地方是横式结构;或者总体上是横式结构,某些局部是纵式结构。
3、纵横结合式结构
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从领导力、动员力、执行力三个角度阐述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抗疫的“主心骨”;
第二部分以具体的事例、翔实的数据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第三部分引经据典,高度赞美了中国人民在抗疫期间所展现的永恒不灭的精神品格;
第四部分选取典型的人物事迹赞美抗疫期间创造生命奇迹的新时代中国脊梁;
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
第五部分说明了坚持“科学防治”是取得抗疫胜利的“压舱石”;
第六部分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第七部分论述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及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
第八部分以“重焕生机的中国”与历史上屈辱的中国进行对比,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在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照应题目,揭示主旨。
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有时序性结构、递进式结构,也有空间并列式。因此,文章属于纵横交错式的复式结构。
任务二:
事件通讯强调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平均使用笔墨。那么本文详写什么内容,略写什么内容?
文章详写中国抗役胜利的经验,如第一至第六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中国抗疫的胜利进行总结;
略写中国对全球的帮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如第七部分将视角由国内转向全球,写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
第八部分将视角由过往、当下转向未来,写对中国未来的展望。
任务三:
依据各部分内容,挖掘典型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意义。
段落结构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一)我们挺过来了
概述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武汉主题灯光秀表达谢意;武汉保卫战动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
用大量数据直观展现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成效。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党中央的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人民在疫情阻击战中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段落结构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呈现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的剪影。
强调科学防治的重要性,肯定中医药对抗击疫情的重要贡献。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当代国人优秀精神品质。
诠释党中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同胞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担起民族未来。
疫情防控知识得以普及,人们生活习惯得以改变,科学理性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段落结构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反思抗议经验教训,提出改变的方向与措施。
描绘新冠疫情中逐步恢复的中国途径,回望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磨难历史,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报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形势,总结中国为全球疫苗做出的贡献。
为战胜疫情,实现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指明道路。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中华民族能在百年磨难的历史中不断前行,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不断奋斗的力量。
任务四:
本文如何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关系。
文章在叙写事件的同时,以人物为辅突出事件。
任务四五:
本文在叙述过程中,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请找出来并进行赏析。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化用英国诗人雪菜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采用格言式的句子,对疫情给予中国人的启示进行了总结与提炼,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更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小结
本文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回顾与总结、叙事与思考融为一体;采用概括式叙述的方式,夹杂运用了大量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议论抒情。文章语言典雅厚重,不仅热情讴歌了面对疫情时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责任,更肯定和赞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抗疫的精神。全文视野宏阔、思辨深刻。
写作特色
1、这篇通讯主要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沿着内在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就使得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
2、在叙述中,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使文章不仅充实、厚重,还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