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调研(B)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调研(B)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5 06: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二入学调研试卷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王位世袭制开始确立
B.品德决定贵族地位高低
C.祖先崇拜功利性凸显
D.中央集权得到高度巩固
2.雅典的将军和骑兵、步兵统帅掌握着军队,关系到国家命运;司库员掌握国库钥匙,是要害部门。这些重要职务不实行抽签产生,而由公民举手表决,获得多数票者当选,并且不设职务津贴。这些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
A.军事将领避免失败
B.平民扩大政治权益
C.政府官员保持廉洁
D.贵族操控国家实权
3.对下列法律文献,描述正确的是(  )
A.意大利人说:我们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家长权、继承和监护以及所有权和占有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B.英国人说: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教会、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C.美国人说: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行使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并可以连选连任。
D.法国人说: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人身自由,权利平等”,实行君主立宪制。
4.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回忆道“在一大到二大之间的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是非常复杂的,同志们容易发生误会,以为无产阶级政党只应做无产阶级事情,其实这是不对的,是错误的”。蔡和森认为(  )
A.党没有提出明确的任务
B.党的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C.应该加强党对革命的领导
D.应该加强党史的研究工作
5.下图为抗日战争某一时期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人员构成统计图。
从图中信息可知(  )
A.日本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
B.外籍抗日英烈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C.第一次国共合作已正式实现
D.全民族的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6.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革命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这表明列宁(  )
A.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
B.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D.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
7.1953年《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79年《选举法》经历了其后六次修改,在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方面,逐渐从8:1、4:
1转变为城乡“同票同权”。该原则的确立(  )
①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③超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有利于更好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代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8.这一多边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其宗旨和原则包括: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等。这一多边合作组织(  )
A.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B.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C.显示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D.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新型国家关系
9.如图所示为21世纪以来世界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
A.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动力
B.新兴市场国家主导着国际经济格局
C.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
D.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型收效明显
10.《汉书·食货志》载:“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农业事关国家稳定
B.统治者均重视农业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11.宋代城市出现很多新兴文化行业.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佳。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
A.保障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日趋败落
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12.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可可和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其中,马铃薯由于产量高、种植易、烹制简单等原因,到17世纪末已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使人口得到快速增长。这说明了物种交流(  )
A.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生活
13.表
19世纪下半期法国工农业生产者数量
年代
1856
1875
1896
1906
从事农业生产者(万)
730.5
799.5
846.3
884.5
从事工业生产者(万)
441.8
446.9
545.2
593.6
19世纪法国农民占地情况
年代
1826
1882
1908
占农户/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小农
89.3
32.5
84.7
35.4
83.8
29.1
大农
0.6
20.8
2.5
36.8
2.7
37.1
据表可知,19世纪的法国(  )
A.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进步
B.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C.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
D.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工业化进程
14.如图所示为1864~1869年汉口茶出口统计情况(单位:担)对图中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茶叶转运上海是为争取利润最大化
B.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不断加强
C.汉口茶的出口日益被外国商人垄断
D.沿海的通商口岸更具发展外贸的优势
15.下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
A.十月革命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6.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一九五三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二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这说明当时中国(  )
A.核心任务是变革生产关系
B.面临较缓和的国际环境
C.法治国家建设开始起步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17.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北方地区考察时说道:“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邓小平的讲话(  )
A.成为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阐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D.意在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8.1928年9月,《申报》一则广告说:“中国现在最难解决的,就是平民生计问题,所以三民主义上,民生主义列为第一。倘是同胞们,人人都乐用国货……三民主义是中山先生的救国主义,那么做了中国人,着了中山装,又去用外国的劣货中山扣,岂非是替外国人扩充生产的力量?”这一广告重在(  )
A.抨击外国劣质商品
B.强调民生主义的重要性
C.提倡国人使用国货
D.肯定国民革命践行了三民主义
19.《格致新报》于1898年3月创刊,同年6月停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日常生活象
应用科学
时务
物理
天文
生物
医学
地理
趣味问题
生理
化学
军事
其他
总计
数量
45
33
24
20
18
15
10
8
8
7
6
5
43
242
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B.传统思想已无立锥之地
C.民众科学素养得到一定提升
D.近代科学取得巨大成果
20.有人评论罗斯福新政的某一措施: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当时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且为战后美国的环境运动埋下了伏笔。下列属于这一措施的是(  )
A.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等组织
B.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C.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21.二战后,欧洲人认为政府不能仅仅充当私人经济的“守夜人”,而应当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调节者。当欧洲国家(西欧)重建家园的时候,美国国会批准了“马歇尔计划”,但要求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导致西方国家这样做的主要因素是(  )
A.美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已居世界首位
B.西方国家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危机的教训和“二战”的后果
D.“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2.下表是二战前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四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和四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
项目
时间




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30
40%
9.5%
10.5%
5%
1937
36.2%
9.5%
10.4%
13.7%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925
14%
15%
8%
4%
1937
13%
16%
9%
0.8%
A.苏联、英国、美国、德国
B.美国、苏联、英国、德国
C.美国、英国、德国、苏联
D.苏联、美国、英国、德国
23.1963年11月,全苏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联合公司与意大利国家碳氢化合物公司签订新协定,“规定在1964—1970年间苏联供应2500万吨石油,同时由苏联外贸单位买进相当数量的意大利机器和设备”。苏联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与美国争夺西欧战略利益
B.重塑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
C.满足国内经济改革的需要
D.参与欧洲能源一体化建设
24.下表为1500—1985年部分区域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情况
亚洲
西欧
美国和澳洲
俄国—苏联—俄罗斯
1500年
72.4%
9.2%
0.6%
2.4%
1870年
40.2%
34.6%
10.5%
7.9%
1950年
19.2%
27.1%
31.8%
9.9%
1985年
29.9%
23.5%
25.5%
8.4%
下列各项对表格所反映的经济情况及其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1500:早期殖民扩张造成了亚洲经济的优势地位下降
B.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1950:二战的破坏造成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下降
D.1985:勃列日涅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5.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下列项中,能为我们提供答案的是(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唐前期在户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了城邑与乡村的分野。《通典》记载了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为防止人口的无序流动,唐玄宗时委派宇文融进行括户,并给予安抚政策使其复业,唯如此才能掌握民数,获得赋税。
材料二
宋代在户籍制度上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在户籍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宋代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有常产的称为主户,没有常产的民户称为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坊郭户与乡村户都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和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是佃户主户的雇工和佣工,另外宋代还将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除了主户与客户之外,还有一种官户,即品官之家,他们属于特权阶层,享有免除大部分差役和科配的权利。
——上述材料皆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户籍制度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对外扩张的迫切需求与主观愿望。中国自古重视人与土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顺天应人、天人合一;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战争问题上,强调“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已而用之”“国家虽大,好战必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反对轻启战端,仗势欺人。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利用手中率领当时世界无与伦比的巨大舰队,去开拓海外殖民地,而是展开睦邻友好之旅。汤因比的结论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
材料二
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扩张传统。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他们一方面宣传所谓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把自然界里“大鱼吃小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法则搬到人类社会领域,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美国以每年占全世界一半的军费开支,建立了一部超级战争机器和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库,仍无停步的迹象。像这样一个国家,很难理解中国“国强不霸”的文化传统,很难让他们对别的国家实力增长和自己力量衰退不格外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自彭光谦《新炮舰政策难阻美国衰落》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对外扩张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8分)
28.(12分)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上海
1854
芝罘
1863
秦皇岛
1902
广州
1859
琼州
1876
江门
1904
汕头
1860
芜湖
1877
长沙
1904
福州
1861
温州
1877
安东
1907
镇江
1861
蒙自
1889
满洲里
1907
宁波
1861
沙市
1896
海拉尔
1907
天津
1861
杭州
1896
齐齐哈尔
1907
九江
1861
苏州
1896
哈尔滨
1907
厦门
1862
梧州
1897
长春
1907
汉口
1862
腾越
1900
奉天府
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3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928年11月25日
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的回忆
边区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封锁包围下,一针一线都受到禁运,生活是严峻的,而延安的人每天除了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外,还要开荒种地,打柴和挖窑洞,自己洗衣服、打草鞋、缝补衣被等。
竺可桢日记1949年6月8日
人民政府接收中央银行之廉洁自持、奉公守法,且互相监视,先公后私,公事未完亦不回家;一切招待均经拒绝。(上海)金门饭店驻解放军,置铁床不卧而睡地板,推酒肉不食而吃盐菜。
上述材料蕴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届高二入学调研试卷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王位世袭制开始确立
B.品德决定贵族地位高低
C.祖先崇拜功利性凸显
D.中央集权得到高度巩固
【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可知,祭祀祖先更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给子孙,以“永保用享”,可见祭祀祖先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故选C项;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开始确立,排除A项;祭祀祖先是为了祈求祖先的保佑,且贵族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继承,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此时中央集权尚未确立,排除D项。
2.雅典的将军和骑兵、步兵统帅掌握着军队,关系到国家命运;司库员掌握国库钥匙,是要害部门。这些重要职务不实行抽签产生,而由公民举手表决,获得多数票者当选,并且不设职务津贴。这些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
A.军事将领避免失败
B.平民扩大政治权益
C.政府官员保持廉洁
D.贵族操控国家实权
【答案】D
【解析】雅典的军事和财政重要职位,不实行抽签,而由公民举手表决,这有利于有名望的贵族当选,另外,不设职务津贴,也有利于富裕的贵族,不利于平民,因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贵族操纵国家实权,故选D项;军事将领避免失败仅能概括材料“雅典的将军和骑兵、步兵统帅掌握着军队,关系到国家命运”,排除A项;雅典的军事和财政重要职位不实行抽签,不设职务津贴,是不利于平民扩大政治权益的,排除B项;财政职位不进行抽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官员保持廉洁,但不能概括整段材料,排除C项。
3.对下列法律文献,描述正确的是(  )
A.意大利人说:我们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家长权、继承和监护以及所有权和占有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B.英国人说: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教会、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C.美国人说: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行使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并可以连选连任。
D.法国人说: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人身自由,权利平等”,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1689年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扩大了议会的权利,教会、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步成文宪法,不是意大利人的,排除A项;美国总统可以连选连任,但一般不得超过两届,排除C项;法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排除D项。
4.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回忆道“在一大到二大之间的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是非常复杂的,同志们容易发生误会,以为无产阶级政党只应做无产阶级事情,其实这是不对的,是错误的”。蔡和森认为(  )
A.党没有提出明确的任务
B.党的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C.应该加强党对革命的领导
D.应该加强党史的研究工作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无产阶级政党只做无产阶级事情,是错误的”可见蔡和森认为党还应该对农民阶级、士兵等开展工作,即加强党对革命的领导,故选C项;1921年中共一大就提出了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排除A项;题干反映蔡和森认为不应只做工人运动,还应联系其他阶级,排除B项;蔡和森没有强调应该加强党史研究工作,排除D项。
5.下图为抗日战争某一时期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人员构成统计图。
从图中信息可知(  )
A.日本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
B.外籍抗日英烈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C.第一次国共合作已正式实现
D.全民族的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答案】D
【解析】从饼状图的构成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浴血奋战,故选D。
6.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革命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这表明列宁(  )
A.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
B.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D.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
【答案】A
【解析】列宁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与殖民地、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是密不可分的,表明列宁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故选A项;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列宁解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符,排除B项;只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解释,并不能推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排除C项;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无产者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符,排除D项。
7.1953年《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79年《选举法》经历了其后六次修改,在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方面,逐渐从8:1、4:
1转变为城乡“同票同权”。该原则的确立(  )
①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③超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有利于更好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代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选举法》经历了其后六次修改,在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方面,逐渐从8:1、4:1转变为城乡‘同票同权’”,可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在不断发展完善,“同票同权”体现了公平正义,故①正确;相比建国初期我国的城乡人口选举比例逐渐平衡,故②正确;1956至今,我国始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③错误;缩小城乡选举比例,实行“同票同权”更有利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8.这一多边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其宗旨和原则包括: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等。这一多边合作组织(  )
A.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B.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C.显示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D.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新型国家关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选D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排除B项;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组成,与联合国无关,排除C项。
9.如图所示为21世纪以来世界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
A.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动力
B.新兴市场国家主导着国际经济格局
C.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
D.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型收效明显
【答案】A
【解析】据材料“21世纪以来世界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表”可知,从2000年至201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和世界整体增长速速,这说明新兴市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故选A项;依所学,经济全球化下,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化,绝大部分利润流入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加大,排除C项;材料仅能获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和世界整体,无法得知是否“经济体制转型”,排除D项。
10.《汉书·食货志》载:“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农业事关国家稳定
B.统治者均重视农业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可得强调发展农业对于生存,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事关国家的稳定,故选A项;“统治者均重视农业”表述太过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排除C项;材料“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并非单指减轻赋税,排除D项。
11.宋代城市出现很多新兴文化行业.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佳。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
A.保障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日趋败落
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答案】B
【解析】宋代兴起了按照消费者要求作文的行业,作品要雅俗共赏,带点幽默调侃,可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了符合市民阶层需要的新兴行业,故选B项;仅是创作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并非保障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排除A项;符合市民阶层需求,并非必然导致社会风气的衰落,排除C项;当时的文人创作符合市民阶层需求的作品,并非怀才不遇,且宋代科举取士人数相比唐朝有所增加,排除D项。
12.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可可和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其中,马铃薯由于产量高、种植易、烹制简单等原因,到17世纪末已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使人口得到快速增长。这说明了物种交流(  )
A.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生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被打破,物种交流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材料所示的饮食种类的丰富等,故选D项;物种交流可以丰富人们的饮食,但是不能直接改善人类的饮食结构,排除A项;洲际间的物种交流与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系紧密,除了物种交流外还有人口迁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13.表
19世纪下半期法国工农业生产者数量
年代
1856
1875
1896
1906
从事农业生产者(万)
730.5
799.5
846.3
884.5
从事工业生产者(万)
441.8
446.9
545.2
593.6
19世纪法国农民占地情况
年代
1826
1882
1908
占农户/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小农
89.3
32.5
84.7
35.4
83.8
29.1
大农
0.6
20.8
2.5
36.8
2.7
37.1
据表可知,19世纪的法国(  )
A.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进步
B.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C.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
D.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工业化进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下半叶,农业生产者人数增速比工业生产者快,且总人数远多于工业生产者,增长的多是大农,他们占有大量土地,雇佣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抢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说明19世纪法国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故选C项;根据材料,只能说明从事工业的生产者的人数,没有说明工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要得出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结论,要知道工农业在社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情况,材料信息不充分,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法国19世纪大农增加,占有土地增加,体现了法国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业领域的雇佣劳动力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并非封建性质的,排除D项。
14.如图所示为1864~1869年汉口茶出口统计情况(单位:担)对图中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茶叶转运上海是为争取利润最大化
B.汉口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不断加强
C.汉口茶的出口日益被外国商人垄断
D.沿海的通商口岸更具发展外贸的优势
【答案】A
【解析】汉口茶出口统计情况统计图中,经上海出口的商品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而直接出口的商品总体呈下降趋势,可见经上海出口可能会有更低的成本,故选A项;通过统计图可以看出,经汉口直接出口的商品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理论上说明汉口直接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减弱,排除B项;材料中的统计图只有汉口茶叶出口数量,而无法知道其由谁经手,无法体现外国商人的作用,排除C项;统计图中只有上海作为出口茶叶的中转,没有其它沿海城市的信息,不能代表所有通商口岸都具有这种优势,排除D项。
15.下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
A.十月革命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1914—1918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故选B项;根据所学,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与题干中时间不完全对应,且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传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而非经济影响,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是国内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并非国际条件,排除C项;群众性反帝斗争与题干中“国际条件”不符合,排除D项。
16.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一九五三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二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这说明当时中国(  )
A.核心任务是变革生产关系
B.面临较缓和的国际环境
C.法治国家建设开始起步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答案】A
【解析】“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五年计划中有三大改造的内容,属于变革生产关系,宪法是为了确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是生产关系的范畴,可见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主要内容,故选A项;“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说明正与美国交战,可见国际环境恶劣,排除B项;“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可见没有成文的宪法,说不上法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1953年刚刚开始,排除D项。
17.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北方地区考察时说道:“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邓小平的讲话(  )
A.成为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阐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D.意在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邓小平强调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要彻底的学习,故选B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C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18.1928年9月,《申报》一则广告说:“中国现在最难解决的,就是平民生计问题,所以三民主义上,民生主义列为第一。倘是同胞们,人人都乐用国货……三民主义是中山先生的救国主义,那么做了中国人,着了中山装,又去用外国的劣货中山扣,岂非是替外国人扩充生产的力量?”这一广告重在(  )
A.抨击外国劣质商品
B.强调民生主义的重要性
C.提倡国人使用国货
D.肯定国民革命践行了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倘是同胞们,人人都乐用国货”可知,这一广告重在呼吁人们使用国货,以解决平民生计问题,故选C项;“又去用外国的劣货中山扣,岂非是替外国人扩充生产的力量?”表明抨击外国劣质商品,实质还是宣传国货,排除A项;强调民生主义是为了提倡使用国货,排除B项;国民革命与“人人都乐用国货”无关,排除D项。
19.《格致新报》于1898年3月创刊,同年6月停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日常生活象
应用科学
时务
物理
天文
生物
医学
地理
趣味问题
生理
化学
军事
其他
总计
数量
45
33
24
20
18
15
10
8
8
7
6
5
43
242
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B.传统思想已无立锥之地
C.民众科学素养得到一定提升
D.近代科学取得巨大成果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格致新报》读者提问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其中日常、应用科学、时务、自然科学等居多,反映民众对于科学和时务的关注度较高,说明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故选C项;民主科学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排除A项;专栏提问的内容更多体现知识分子的追求非为全体国人,排除B项;专栏提问的内容是读者对社会态度的体现,而非科学成果的展示,排除D项。
20.有人评论罗斯福新政的某一措施: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当时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且为战后美国的环境运动埋下了伏笔。下列属于这一措施的是(  )
A.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等组织
B.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C.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答案】B
【解析】“环境”危机主要是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主要指严重的失业问题,环境运动主要指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有利于缓解失业,缓和经济危机,扩大泄洪能力,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故选B项;“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等组织”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与环境措施不符,排除A项;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障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排除C项;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控制了农产品产量,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农业的复苏,排除D项。
21.二战后,欧洲人认为政府不能仅仅充当私人经济的“守夜人”,而应当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调节者。当欧洲国家(西欧)重建家园的时候,美国国会批准了“马歇尔计划”,但要求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导致西方国家这样做的主要因素是(  )
A.美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已居世界首位
B.西方国家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危机的教训和“二战”的后果
D.“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要求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源于经济危机的教训和二战的后果,故选C项;美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与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排除A项;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仍是市场经济,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排,除D项。
22.下表是二战前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四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和四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
项目
时间




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30
40%
9.5%
10.5%
5%
1937
36.2%
9.5%
10.4%
13.7%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925
14%
15%
8%
4%
1937
13%
16%
9%
0.8%
A.苏联、英国、美国、德国
B.美国、苏联、英国、德国
C.美国、英国、德国、苏联
D.苏联、美国、英国、德国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反超反超了英法,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德国成为仅次于苏联的资本主义强国,所以①是美国,③是德国,1930—1937年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工业占比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所以④是苏联,②是英国;选择C项符合题意。
23.1963年11月,全苏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联合公司与意大利国家碳氢化合物公司签订新协定,“规定在1964—1970年间苏联供应2500万吨石油,同时由苏联外贸单位买进相当数量的意大利机器和设备”。苏联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与美国争夺西欧战略利益
B.重塑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
C.满足国内经济改革的需要
D.参与欧洲能源一体化建设
【答案】A
【解析】1963年是美苏冷战时期,材料说明苏联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并购买机器,以此打破资本主义的封锁,且破坏欧洲内部的联盟,争夺在欧洲的利益,故选A项;苏联与意大利之间是经济往来,并无外交关系的调整,排除B项;1963年苏联是赫鲁晓夫当政,侧重于农业改革,所以并不是为了满足国内经济改革的需要,而是为争取西欧利益,排除C项;欧洲能源一体化主要参与国是西欧国家,苏联并未参与,排除D项。
24.下表为1500—1985年部分区域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情况
亚洲
西欧
美国和澳洲
俄国—苏联—俄罗斯
1500年
72.4%
9.2%
0.6%
2.4%
1870年
40.2%
34.6%
10.5%
7.9%
1950年
19.2%
27.1%
31.8%
9.9%
1985年
29.9%
23.5%
25.5%
8.4%
下列各项对表格所反映的经济情况及其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1500:早期殖民扩张造成了亚洲经济的优势地位下降
B.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1950:二战的破坏造成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下降
D.1985:勃列日涅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1950年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在世界占比中不断下降,而美国增速较快,结合时间信息,可知二战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破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发展迅猛,故选C项;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亚洲出于出超地位,经济比重仍较大,排除A项;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在二战之后,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
25.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下列项中,能为我们提供答案的是(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面对全球性(传染病、恐怖主义、金融动荡、环境危机等)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打造命运共同体,故①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注定行不通,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故②正确;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传染病横行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需要我们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故③正确;面对世界大变局,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唐前期在户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了城邑与乡村的分野。《通典》记载了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为防止人口的无序流动,唐玄宗时委派宇文融进行括户,并给予安抚政策使其复业,唯如此才能掌握民数,获得赋税。
材料二
宋代在户籍制度上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在户籍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宋代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有常产的称为主户,没有常产的民户称为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坊郭户与乡村户都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和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是佃户主户的雇工和佣工,另外宋代还将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除了主户与客户之外,还有一种官户,即品官之家,他们属于特权阶层,享有免除大部分差役和科配的权利。
——上述材料皆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户籍制度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1)特点:管理严格规范;城乡分治;与赋税制度紧密结合;兼具治安职能。(4分)
(2)变化:划分主户与客户;细分赋役征派等级;(2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和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贫富分化明显。(6分)
【解析】(1)据材料一“唐前期在户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可知管理严格规范;据材料一“已明确了城邑与乡村的分野”可知城乡分治;据材料一“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可知兼具治安职能;据材料一“给予安抚政策使其复业,唯如此才能掌握民数,获得赋税”可知与赋税制度紧密结合。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宋代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可知划分主户与客户;据材料二“宋代还将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可知细分赋役征派等级。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和帮工及富户的佣工”可知坊郭客户的出现与宋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宋代户籍制度的变化;据材料可知宋代户籍制度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市民阶层出现和壮大,使得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户籍制度完善;据材料二“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和帮工及富户的佣工”结合所学可知,坊郭客户的出现,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体现;据材料二“除了主户与客户之外,还有一种官户,即品官之家,他们属于特权阶层,享有免除大部分差役和科配的权利”可知贫富分化明显。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对外扩张的迫切需求与主观愿望。中国自古重视人与土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顺天应人、天人合一;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战争问题上,强调“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已而用之”“国家虽大,好战必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反对轻启战端,仗势欺人。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利用手中率领当时世界无与伦比的巨大舰队,去开拓海外殖民地,而是展开睦邻友好之旅。汤因比的结论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
材料二
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扩张传统。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他们一方面宣传所谓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把自然界里“大鱼吃小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法则搬到人类社会领域,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美国以每年占全世界一半的军费开支,建立了一部超级战争机器和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库,仍无停步的迹象。像这样一个国家,很难理解中国“国强不霸”的文化传统,很难让他们对别的国家实力增长和自己力量衰退不格外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自彭光谦《新炮舰政策难阻美国衰落》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对外扩张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8分)
【答案】(1)原因:优越的自然环境(1分);重视和谐的思想传统(1分);和平友好的外交传统(1分);反对轻启战端的战争观(1分)。
根本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睦邻友好;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分,每点1分)
(2)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扩张性;资本的逐利性和竞争性;发财致富、冒险精神;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4分)
表现:经济扩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签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政治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的建立;
军事扩张:发动朝鲜战争(以上任意四点得4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对外扩张的迫切需求与主观愿望”得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即优越的自然环境,无需对外扩张;据材料一“中国自古重视人与土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顺天应人、天人合一”得出中国和谐的思想传统;据材料一“反对轻启战端,仗势欺人”得出和平友好的外交传统。第二小问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睦邻友好;而开辟新航路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2)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二“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扩张传统”得出资本的逐利性,美国的对外扩张传统,发财致富,具有冒险精神;据材料二“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得出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土扩张,经济扩张,政治扩张,军事扩张四个方面回答。
领土扩张:美国独立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多个世纪里,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经济扩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政治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的建立;军事扩张,发动朝鲜战争。
28.(12分)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上海
1854
芝罘
1863
秦皇岛
1902
广州
1859
琼州
1876
江门
1904
汕头
1860
芜湖
1877
长沙
1904
福州
1861
温州
1877
安东
1907
镇江
1861
蒙自
1889
满洲里
1907
宁波
1861
沙市
1896
海拉尔
1907
天津
1861
杭州
1896
齐齐哈尔
1907
九江
1861
苏州
1896
哈尔滨
1907
厦门
1862
梧州
1897
长春
1907
汉口
1862
腾越
1900
奉天府
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3分)
【答案】(1)特征:由沿海向沿江延伸,并逐步推进到内地;由南方向北方扩展;从东南到东北。(3分)
成因: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设立多个海关。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加紧侵略,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侵略范围扩大到中国内地,东北地区争夺尤为激烈,清政府自开商埠。(6分)
(2)影响:海关长期由洋人把持,成为维护、发展列强经济的工具,便于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挤压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3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中通商口岸分布的地理位置,结合1842年《南京条约》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港口开放,可得侵略势力由沿海向沿江延伸,并逐步推进到内地;同时,由南方向北方扩展,从东南到东北。第二小问成因,据表格中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的信息,可从近代西方国家发动对中国的诸多侵略战争、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及后来的清末新政等内容进行说明。
(2)积极方面,海关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有利于增加清政府财政收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消极方面,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和税款收支保管权,长期被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把持,成为维护、发展列强经济的工具,便于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海关变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低税收的进口商品挤压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成为西方列强掠夺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工具。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928年11月25日
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的回忆
边区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封锁包围下,一针一线都受到禁运,生活是严峻的,而延安的人每天除了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外,还要开荒种地,打柴和挖窑洞,自己洗衣服、打草鞋、缝补衣被等。
竺可桢日记1949年6月8日
人民政府接收中央银行之廉洁自持、奉公守法,且互相监视,先公后私,公事未完亦不回家;一切招待均经拒绝。(上海)金门饭店驻解放军,置铁床不卧而睡地板,推酒肉不食而吃盐菜。
上述材料蕴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1
启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说明: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在红军部队中建立深入基层的党组织。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定型。红军普遍建立党的各级委员会和支部,有了党的坚强领导,红军得以在条件艰苦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击退敌人的围剿、发展壮大;在敌人重兵围堵下胜利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解放战争时期,党统一规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严明军纪,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发动战略反攻,赢得三大战役,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结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以弱胜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由此可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示例2
启示: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
说明: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面临经济封锁,条件极其困难。共产党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抗战的同时坚持生产,如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面对物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共产党人仍然吃着粗茶淡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仅获得了竺可桢等知识分子的钦佩,更有利于团结党外人士共同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有利于革命胜利成果的巩固。
结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渡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获得了党外人士的钦佩,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
【解析】根据马德海的回忆以及竺可桢日记可以看出,中共的军队艰苦奋斗,由此得出启示: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根据材料中的记载,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时期艰苦奋斗的背景和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面临经济封锁,条件极其困难。共产党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抗战的同时坚持生产,如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面对物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共产党人仍然吃着粗茶淡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仅获得了竺可桢等知识分子的钦佩,更有利于团结党外人士共同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有利于革命胜利成果的巩固。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渡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获得了党外人士的钦佩,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