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调研(A)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调研(A)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5 08: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入学调研试卷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上所记录的占卜文字即甲骨卜辞。卜辞记载内容丰富,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汉字开始出现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血缘宗法制度建立
2.罗马是个接受移民的开放性社会。“以形式主义、以家庭法和土地权利为主的静态性内容、以身份差别为核心的理念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应对一个具有古代发达商业贸易的罗马国家的要求。”这里强调罗马法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外来移民的冲击
C.罗马政治的开明
D.经济基础的变换
3.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在制定联邦宪法时,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一“重要的考虑因素”落实在(  )
A.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
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4.1941年1月,为妥善解决“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我们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采取必要步骤。在政治上全面揭破蒋之阴谋(但暂时不提蒋名字),见《新中华报》社论及中共发言人谈话,惟仍取防御姿态。”中国共产党这一做法(  )
A.消除了国共两党间矛盾
B.顺应民族抗日战争的需要
C.有力地支援了百团大战
D.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5.“当法国革命把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实现了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想王国”内到处都充斥着罪恶和不堪,“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针对该现状(  )
①伏尔泰运用理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
②雨果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③巴尔扎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④圣西门着力揭露资本主义在道德上的贫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对下图漫画所体现的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有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权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议将此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当时我国(  )
A.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积极走向世界舞台
C.发展与周边的睦邻友好
D.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8.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有“欧洲首都”之称,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事件与布鲁塞尔有关的是(  )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此进行第三次会晤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总部设在此地
③欧共体12国在此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④马克思在此地创办《新莱茵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清代严如煌在《志林说》中记载,东北三省“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货商人出本,交给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此外,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木等。材料表明清代(  )
A.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B.东北地区的自然经济率先开始解体
C.雇佣关系逐渐得到普及
D.出现商业资本与产业经营结合现象
10.钱乘旦指出:“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级;大工业挤垮手工业意味着工厂主排挤商人对生产的控制,因而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钱乘旦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
B.壮大工人阶级力量
C.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1.下表为1864—1874年外籍船只进出上海信息统计表。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进出关船舶总数量年均值(艘)
每艘船的吨位均值(吨)
1864年—1869年
15022
447
1870年—1874年
14639
540
A.中外经济联系趋缓
B.上海贸易优势弱化
C.远洋航运显著进步
D.近代民族航运落后
12.下图为辽宁省居民购买力折线图(来源:辽宁省计委1961年工业汇报提纲)这一时期辽宁居民购买力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高”在了(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完成早
C.免于大跃进影响
D.居民商业意识强
13.下图为2001年创作的漫画《今夏,人人热爱太极拳》,画面以北京申奥标志为主体,创意独特,既和谐生动,又动感十足。该漫画表达的寓意是(  )
A.传统武术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B.对外开放加速体育运动国际化
C.北京奥运会举办助推全民健身
D.中国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
14.下表反映了美国《农业调整法案》实施前后的棉花生产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总产量
单位
绝对数千英亩
指数
绝对数磅/英亩
指数
绝对数千包
指数
1932
35891
100
173.3
100
13003
100
1933
29383
82.2
209.4
120.8
13047
100.3
A.棉花生产过剩尚未解决
B.农民违抗国家减耕政策
C.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合理
D.棉花生产效率大幅降低
15.苏联某一时期,富农占全体农民的3.3%,中农占61.1%,贫雇农占35.6%。工业中,私营企业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在批发商业中,私人资本占全部交易额的1/4,但在零售商业方面,则是私人店铺占统治地位。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体制改革
16.下表为拉美、东亚部分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可知,与韩国、新加坡相比,墨西哥、阿根廷两国(  )
类别年/国家
?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1970
1992
1970
1992
墨西哥
68
47
33
52
阿根延
86
74
14
17
韩国
24
7
76
93
新加坡
70
22
31
78
A.出口贸易呈现减少趋势
B.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较高
C.产业转型进程较为缓慢
D.区域经济合作化水平较低
17.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理想是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则认为统治者应该省刑罚、薄赋敛,不夺民时,使人民生活无忧。这反映出他们的思想(  )
A.都倡导为政以德
B.都合流于儒家学说
C.都具有人文精神
D.都代表民众的利益
18.与12至13世纪的欧洲人不同,中世纪后期欧洲人重视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形成了一种理想:成为“通才”,即通过个人天赋和后天努力通晓各种领域的知识并获得名望的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欧洲人(  )
A.崇尚自由民主
B.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关注个人价值
D.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19.魏晋时期,官方藏书以万卷计,普通官员私人藏书也可达千卷,藏书之风和抄书之风尤为盛行。晋人张华搬家时,运输书籍的车就达30辆之多,以至于“四海之内,家有文史”成为当时书籍兴盛的写照。对这一现象分析合理的有(  )
①造纸术的改进促进藏书量增加
②雕版印刷的发明推动文化兴盛
③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私人藏书增加适应了科举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的最后写到:“生命……起初只是被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但他在不久后非常后悔,表示“生命是被某种完全未知的过程创造的”,并在以后的版本中把“造物主”一词删掉了。这种调整体现了达尔文(  )
A.屈从于大众的观念
B.摆脱宗教信仰束缚
C.明确揭示人类起源
D.遵循科学理性精神
21.1918年,蔡元培在庆祝一战结束的集会上发表演讲:距今一百三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把国内政治上一切不平等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这表明蔡元培(  )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
B.意在为国民革命进行舆论宣传
C.注重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未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
22.1923年初,在毛泽东等人的宣传和指导下,湖南省衡山县的岳北、白果一带的农民运动勃兴。9月,在白果召开了岳北农会成立大会,到会者逾万人。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会员曾一度发展到10万人以上。材料说明(  )
A.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B.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行
D.北伐战争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23.如图是1950—1992年中国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教育投入力度日益增加
B.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24.法国艺术家杜尚是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二战后西方艺术走向的深刻影响者。下图所代表的“现成品艺术”就是由他肇始。这类作品在当时想传达的理念是(  )
杜尚1913年《自行车轮》?
?毕加索1942年《牛头》
(自行车轮+厨房凳)?
?
?
(自行车把手+车坐)
A.讴歌工业精神
B.趋近大众品味
C.颠覆艺术传统
D.回归现实主义
25.关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议。分析下表双方观点材料,选项中合理的是(  )
反方
正方
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人的记载都不可信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口述历史的传承。
文献与历史事件相距太过久远,其真实性存疑
《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都记载了夏的存在。
没有确凿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城市的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众多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之内,目前已发现大型宫殿、居民区、墓葬等遗迹。据C14测年得知,这些遗迹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公元前20至16世纪。
A.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说明夏朝可能是存在的
B.《史记》、《竹书纪年》等晚出文献资料都是不可信的
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由材料一可知,当时清朝部分官员的对外态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对外态度的形成原因。(6分)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27.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无数次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的磨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分别说明其战略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5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21年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
中共二大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
中共八七会议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
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家庭农场建立。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二战结束后,英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例如,通过颁布“绿化带”政策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土地;1949年颁布的《国家公园与乡村通达法》要求英国政府设置“国家公园”及其管理机构,以保护乡村土地和自然景观。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逆城市化”现象逐渐出现。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
——摘编自沈费伟《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乡村建设的政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英国乡村建设政策的因素。(8分)
2022届高三入学调研试卷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上所记录的占卜文字即甲骨卜辞。卜辞记载内容丰富,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汉字开始出现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血缘宗法制度建立
【答案】B
【解析】甲骨卜辞的内容丰富,涵盖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商朝统治者国家大事和日常生活中依靠占卜,体现出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选B项;甲骨卜辞的内容展示出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不是甲骨文对于文字演变的意义,且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排除A项;甲骨卜辞不仅有农耕,还有狩猎,排除C项;卜辞中体现的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不是世袭和血缘关系维系政治,排除D项。
2.罗马是个接受移民的开放性社会。“以形式主义、以家庭法和土地权利为主的静态性内容、以身份差别为核心的理念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应对一个具有古代发达商业贸易的罗马国家的要求。”这里强调罗马法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外来移民的冲击
C.罗马政治的开明
D.经济基础的变换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形式主义、以家庭法和土地权利为主的静态性内容、以身份差别为核心的理念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应对一个具有古代发达商业贸易的罗马国家的要求”,可知静态内容无法应对要求,说明随着罗马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更高要求和完备理念的罗马法,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故选D项;帝国扩张促进罗马法发展,并不是根本动力,排除A项;外来移民的冲击只是外部因素,排除B项;罗马政治的开明也属于推动因素,但不能作为根本动力,排除C项。
3.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在制定联邦宪法时,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一“重要的考虑因素”落实在(  )
A.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
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体现了人民主权,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体现人民的意志,故选C项;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体现的是分权与制衡,排除A项;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不是人民意志的直接体现,排除B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体现的是分权与制衡,排除D项。
4.1941年1月,为妥善解决“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我们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采取必要步骤。在政治上全面揭破蒋之阴谋(但暂时不提蒋名字),见《新中华报》社论及中共发言人谈话,惟仍取防御姿态。”中国共产党这一做法(  )
A.消除了国共两党间矛盾
B.顺应民族抗日战争的需要
C.有力地支援了百团大战
D.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B
【解析】“皖南事变”之后,中共并没有与国民党决裂,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出于民族大义,顺应民族抗日战争的需要,故选B项;据材料“在政治上全面揭破蒋之阴谋”可见,两党的矛盾并不是不存在,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1940年,排除C项;中共的做法,暂时放下隔阂,是为了民族大义,排除D项。
5.“当法国革命把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实现了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想王国”内到处都充斥着罪恶和不堪,“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针对该现状(  )
①伏尔泰运用理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
②雨果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③巴尔扎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④圣西门着力揭露资本主义在道德上的贫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伏尔泰运用理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是法国大革命前,即启蒙运动的内容,故①错误;面对法国大革命后,新制度、新社会仍存在着不合理甚至罪恶和不堪的现实,法国作家雨果推崇自由主义、人道主义,代表作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故②正确;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等,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故③正确;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弊病指出,这个“社会制度必须彻底改造,改造的需要已经成为燃眉之急,势在必行”,着力揭露资本主义在道德上的贫困,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6.对下图漫画所体现的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有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权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由漫画中的“村干部选举大会”可知,这是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体现,这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①错误;村民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精神的体现,故②正确;村民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所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③正确;经济特区等对外开放的地方具有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权限,但是题干中的漫画体现的是政治方面的信息,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7.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议将此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当时我国(  )
A.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积极走向世界舞台
C.发展与周边的睦邻友好
D.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泽东提出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反对弱肉强食的欺凌的外交关系,谋求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A项;日内瓦会议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开始,排除B项;据材料“大小国家”并没有明确指周边国家,排除C项;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排除D项。
8.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有“欧洲首都”之称,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事件与布鲁塞尔有关的是(  )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此进行第三次会晤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总部设在此地
③欧共体12国在此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④马克思在此地创办《新莱茵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进行第三次会晤,故①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故②正确;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而不是布鲁塞尔,故③错误;马克思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而不是布鲁塞尔,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9.清代严如煌在《志林说》中记载,东北三省“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货商人出本,交给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此外,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木等。材料表明清代(  )
A.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B.东北地区的自然经济率先开始解体
C.雇佣关系逐渐得到普及
D.出现商业资本与产业经营结合现象
【答案】D
【解析】据材料“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货商人出本,交给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可知,清代商人开始将商业资本投入生产领域赚取更高利润,故选D项;材料只提及东三省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未对全国各地区进行详细说明,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地区的自然经济最先开始解体,排除B项;清代雇佣关系还只是在部分手工业发达地区存在,排除C项。
10.钱乘旦指出:“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级;大工业挤垮手工业意味着工厂主排挤商人对生产的控制,因而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钱乘旦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
B.壮大工人阶级力量
C.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答案】A
【解析】材料“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级”“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社会结构变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故选A项;壮大工人阶级力量仅是材料的一方面,不能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与社会生产力无关,排除D项。
11.下表为1864—1874年外籍船只进出上海信息统计表。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进出关船舶总数量年均值(艘)
每艘船的吨位均值(吨)
1864年—1869年
15022
447
1870年—1874年
14639
540
A.中外经济联系趋缓
B.上海贸易优势弱化
C.远洋航运显著进步
D.近代民族航运落后
【答案】C
【解析】据上表,可知近代上海进出口船舶总数量年均值下降,但每艘船的吨位均值却上涨了,说明贸易量上涨了,由此得知远洋航运有了显著进步,故选C项;近代中外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排除A项;近代上海贸易优势强化,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外籍船只,与民航关系不大,排除D项。
12.下图为辽宁省居民购买力折线图(来源:辽宁省计委1961年工业汇报提纲)这一时期辽宁居民购买力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高”在了(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完成早
C.免于大跃进影响
D.居民商业意识强
【答案】A
【解析】据上图可知辽宁每人购买力从1952年到1960年呈上升趋势,而且城市高于农村,这是由于辽宁作为新中国重工业基地,得到了发展,故选A项;三大改造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不会是的辽宁居民购买力高于全国水平,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辽宁并不能避免,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排斥商品经济,排除D项。
13.下图为2001年创作的漫画《今夏,人人热爱太极拳》,画面以北京申奥标志为主体,创意独特,既和谐生动,又动感十足。该漫画表达的寓意是(  )
A.传统武术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B.对外开放加速体育运动国际化
C.北京奥运会举办助推全民健身
D.中国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
【答案】D
【解析】漫画以太极拳的人性标志构成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寓意是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热爱,故选D项;2001年,传统武术还没有纳入比赛项目,排除A项;漫画反映出人民对太极拳的热爱,无法体现对外开放对体育运动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漫画体现申办奥运推动全民健身,但是北京奥运会还没有举办,排除C项。
14.下表反映了美国《农业调整法案》实施前后的棉花生产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总产量
单位
绝对数千英亩
指数
绝对数磅/英亩
指数
绝对数千包
指数
1932
35891
100
173.3
100
13003
100
1933
29383
82.2
209.4
120.8
13047
100.3
A.棉花生产过剩尚未解决
B.农民违抗国家减耕政策
C.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合理
D.棉花生产效率大幅降低
【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虽然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但总产量并未降低,也就是农产品过剩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故选A项;材料数据表明耕地面积减少,说明农民没有违抗国家减耕政策,排除B项;材料数据只涉及到棉花生产情况,无法得知农产品结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的数据表明棉花的生产效率提高而不是降低,排除D项。
15.苏联某一时期,富农占全体农民的3.3%,中农占61.1%,贫雇农占35.6%。工业中,私营企业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在批发商业中,私人资本占全部交易额的1/4,但在零售商业方面,则是私人店铺占统治地位。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富农占全体农民的3.3%,中农占61.1%,贫雇农占35.6%.工业中,私营企业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说明当时苏联富农、私营企业、私人资本、私人店铺等都有存在。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出现材料现象,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下没有富农和私有制,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政策之下富农已经被消灭了,排除C项;新经济体制改革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16.下表为拉美、东亚部分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可知,与韩国、新加坡相比,墨西哥、阿根廷两国(  )
类别年/国家
?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1970
1992
1970
1992
墨西哥
68
47
33
52
阿根延
86
74
14
17
韩国
24
7
76
93
新加坡
70
22
31
78
A.出口贸易呈现减少趋势
B.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较高
C.产业转型进程较为缓慢
D.区域经济合作化水平较低
【答案】C
【解析】与韩国、新加坡相比,墨西哥和阿根廷出口的产品中初级产品更多,工业制成品较少,说明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产业转型较为缓慢,故选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结构比重的变化,不能说明出口贸易出现减少趋势,排除A项;仅根据出口产品结构这一角度不能说明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较高,排除B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拉美、东亚部分国家的出口产品比重,和区域经济合作无关,排除D项。
17.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理想是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则认为统治者应该省刑罚、薄赋敛,不夺民时,使人民生活无忧。这反映出他们的思想(  )
A.都倡导为政以德
B.都合流于儒家学说
C.都具有人文精神
D.都代表民众的利益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理想是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则认为统治者应该省刑罚、薄赋敛,不夺民时,使人民生活无忧”可知,墨子、孟子、老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阐释了“爱民”的主张,以维护统治秩序,都体现了人文精神,故选C项;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三家思想的共通之处,但并没有合流于儒学,排除B项;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只有墨子代表的是民众的利益,排除D项。
18.与12至13世纪的欧洲人不同,中世纪后期欧洲人重视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形成了一种理想:成为“通才”,即通过个人天赋和后天努力通晓各种领域的知识并获得名望的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欧洲人(  )
A.崇尚自由民主
B.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关注个人价值
D.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答案】C
【解析】中世纪后,欧洲人强调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成为通才,这种强调个体自身的努力以及努力获得成就是对个人价值关注的体现,故选C项;崇尚自由民主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人,排除A项;12至13世纪的欧洲封建专制正处于逐步确立时期,排除B项;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19.魏晋时期,官方藏书以万卷计,普通官员私人藏书也可达千卷,藏书之风和抄书之风尤为盛行。晋人张华搬家时,运输书籍的车就达30辆之多,以至于“四海之内,家有文史”成为当时书籍兴盛的写照。对这一现象分析合理的有(  )
①造纸术的改进促进藏书量增加
②雕版印刷的发明推动文化兴盛
③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私人藏书增加适应了科举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魏晋时期,官方、民间普遍盛行藏书,且藏书数量巨大,藏书之风和抄书之风盛行,反映出造纸术的改进促进了藏书量增加,故①正确;雕版印刷术是直到隋唐时期才有,故②错误;据材料“‘四海之内,家有文史’成为当时书籍兴盛的写照”可知,藏书、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故③正确;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魏晋时期尚未确立,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的最后写到:“生命……起初只是被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但他在不久后非常后悔,表示“生命是被某种完全未知的过程创造的”,并在以后的版本中把“造物主”一词删掉了。这种调整体现了达尔文(  )
A.屈从于大众的观念
B.摆脱宗教信仰束缚
C.明确揭示人类起源
D.遵循科学理性精神
【答案】D
【解析】最初达尔文认为生命为造物主所创,但他后来表示“生命是被某种完全未知的过程创造的”,并在以后的版本中把“造物主”一词删掉了,这表明他能够遵循理性精神,故选D项;生命为造物主所创是达尔文时代的大众观念,但他后来表示“生命是被某种完全未知的过程创造的”,并在以后的版本中把“造物主”一词删掉了,这表明他没有屈从于大众观念,排除A项;“生命……起初只是被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表明达尔文认为生命是由造物主创造的,他并未摆脱宗教信仰束缚,排除B项;“生命是被某种完全未知的过程创造的”说明达尔文并未明确揭示人类的起源,排除C项。
21.1918年,蔡元培在庆祝一战结束的集会上发表演讲:距今一百三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把国内政治上一切不平等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这表明蔡元培(  )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
B.意在为国民革命进行舆论宣传
C.注重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未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
【答案】D
【解析】据“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可知,蔡元培将一战与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认为一战能够消除国际间的不平等,但实际上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说明蔡元培没有认清一战的本质,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蔡元培对一战的看法,并未提及他由此而改变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排除A项;国民革命是在1924—1927年,排除B项;蔡元培强调的是其对一战的个人看法,并未看清具体一战的争霸实质,因而并未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排除C项。
22.1923年初,在毛泽东等人的宣传和指导下,湖南省衡山县的岳北、白果一带的农民运动勃兴。9月,在白果召开了岳北农会成立大会,到会者逾万人。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会员曾一度发展到10万人以上。材料说明(  )
A.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B.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行
D.北伐战争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可知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的力量,积极开展农民运动,而且成果显著,说明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故选B项;此时处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排除A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辟的,排除C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
23.如图是1950—1992年中国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教育投入力度日益增加
B.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答案】B
【解析】从1950年到1992年,我国15—64岁人口的受教育年数有显著提高,说明我国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故选B项;从受教育的年数提高直观体现出人民文化水平的提升,而不能直观的体现出教育力度的投入,排除A项;从15岁到64岁的受教育年数,并非九年义务教育,排除C项;国民教育体系指的是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等,排除D项。
24.法国艺术家杜尚是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二战后西方艺术走向的深刻影响者。下图所代表的“现成品艺术”就是由他肇始。这类作品在当时想传达的理念是(  )
杜尚1913年《自行车轮》?
?毕加索1942年《牛头》
(自行车轮+厨房凳)?
?
?
(自行车把手+车坐)
A.讴歌工业精神
B.趋近大众品味
C.颠覆艺术传统
D.回归现实主义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法国艺术家杜尚是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二战后西方艺术走向的深刻影响者”,可知为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故选C项;现代主义艺术反传统,并不讴歌工业精神,排除A项;现代艺术强调个性,排除B项;回归现实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排除D项。
25.关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议。分析下表双方观点材料,选项中合理的是(  )
反方
正方
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人的记载都不可信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口述历史的传承。
文献与历史事件相距太过久远,其真实性存疑
《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都记载了夏的存在。
没有确凿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城市的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众多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之内,目前已发现大型宫殿、居民区、墓葬等遗迹。据C14测年得知,这些遗迹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公元前20至16世纪。
A.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说明夏朝可能是存在的
B.《史记》、《竹书纪年》等晚出文献资料都是不可信的
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答案】A
【解析】“二里头遗址位于众多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之内”而且经过C14测年得知,与文献记载大致相当,所以可以说明夏朝可能是存在的,故选A项;《史记》、《竹书纪年》等晚出文献资料有可能是不可信的,但是不能说一定不可信,排除B项;历史研究确实需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是应该以史定论,论从史出,而不是以论带史,排除C项;学术观点如果没有实证的话,是没法自圆其说的,排除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由材料一可知,当时清朝部分官员的对外态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对外态度的形成原因。(6分)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答案】(1)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抗争。鸦片战争战败,外交处于不利地位;综合国力落后;为维护清朝统治不得不对外屈从。6分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且成绩斐然。
独立自主是原则;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当代外交唯有坚持命运与共、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等新理念才能行稳致远。6分
【解析】(1)第一小问对外态度,据材料一“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可知部分官员畏惧西方列强,试图以羁靡政策对西方国家进行怀柔,实质上是态度软弱,不敢直接对抗的体现。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结合时代背景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武力不敌英国,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近代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西方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完成社会转型已走在中国前头;在综合国力不如列强的现实背景下,清朝官员不得不对外屈从以维护清朝统治。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可知特点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据材料二“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可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据材料二“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可知成绩斐然。第二小问启示,围绕着综合国力与和平外交的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27.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无数次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的磨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分别说明其战略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5分)
【答案】(1)布局: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农村为突破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答2点得2分)
(2)原因: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浦东的地理区位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任答3点给3分)
地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分)
【解析】(1)第一小问布局,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的相关举措可知,三大改造时,在农村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时,在农村的举措是,以农村为突破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意义,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在于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可得,党中央的正确决策;由材料二“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可得,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由材料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可得,浦东的地理区位优势;由所学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可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利于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第二小问地位,结合所学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相关史实可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21年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
中共二大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
中共八七会议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
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答案】示例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分)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
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才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8分)
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分)
示例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2分)
在近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虽然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没能完成中国经济向工业化的转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搞官僚资本控制国民经济,不仅未能使中国经济工业化,反而排挤民族资本主义,使之逐渐陷入绝境。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具体中国国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8分)
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2分)
示例三: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解决。(2分)
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一度照搬苏联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屡遭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的改造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成功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8分)
所以,中共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问题。(2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为中国共产党历次重用会议及内容,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先是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后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从革命角度拟定论题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历次救亡图存运动如“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以失败告终和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最后进行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还可以从现代化建设角度入手,拟定论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然后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化三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知识进行论述。还可以将以上两者结合,拟定论题“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解决”,将以上两个论题佐证的知识简单整合即可。
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家庭农场建立。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二战结束后,英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例如,通过颁布“绿化带”政策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土地;1949年颁布的《国家公园与乡村通达法》要求英国政府设置“国家公园”及其管理机构,以保护乡村土地和自然景观。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逆城市化”现象逐渐出现。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
——摘编自沈费伟《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乡村建设的政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英国乡村建设政策的因素。(8分)
【答案】(1)政策:推行农业现代化;注重农村居民教育;重视粮食问题、保护农村土地;乡村振兴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7分)
(2)因素:人地矛盾突出;粮食安全;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8分,每点两分,答对任一四点即可得8分)
【解析】(1)据材料“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知推行农业现代化;据材料“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可知注重农村居民教育;据材料“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可知重视粮食问题、保护农村土地;据材料“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可知乡村振兴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
(2)据材料“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可知人地矛盾突出;粮食安全;城市化进程加快;据材料“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知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可知国际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