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3练习测量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3练习测量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05 06: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情境导入
眼见为实吗?
一、
第三节
练习测量
你知道爱迪生巧测灯泡体积的故事吗?
曹冲称象
学习目标
1.说出不规则物体的测量的基本方法。
2.尝试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的体积。
3.尝试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4.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思考与讨论1:根据故事的启发,我们如何测出葡萄粒的体积呢?
实验一
测量葡萄粒的体积
测量工具
实验一
测量葡萄粒的体积
量筒是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玻璃仪器。
外壁上有刻度量筒是一种粗略的计量仪器,使用时必须按合适的规格选用
量筒
使用方法
先倒后滴、量筒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一
测量葡萄粒的体积
实验一
测量葡萄粒的体积
俯大仰小
读数偏大
读数偏小



x
只有一根细线和一把刻度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利用它们来测量课本图1-7
叶片的周长。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测量的方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最简便、结果最准确。
实验二
测量树叶的周长
实验三
测量面积
如何测出一片树叶的面积?
想一想


测算叶片面积时,可将叶片放在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上。
在方格纸上,沿叶片边缘划线。通过计算方格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对不满一个格的,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
各组交流测量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来交流
同一个物体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前后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想一想
实际测量值都与准确数据存在一点差距,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实际测量当中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准确,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去尽量减少误差。
如何去尽量减少误差呢?
采取测量多次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减少误差。
实验四
测温度
想想我们测量气温和体温都是靠
什么工具?
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
家用寒暑表
医用体温计
温度计应该怎么样使用呢?
4.测热水的温度
使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看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浸入
容器底或容器壁
稳定
拿出
的下表面
测量体温
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
测量方法
测量时间
口腔、腋窝、直肠
先将体温计的35以下℃,将体温计的玻璃泡置于腋下,夹紧。
3~5分钟
口腔:37℃
直肠:约高0.3-0.5℃
腋窝:约低0.5℃
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这片叶放在(
)进行测量。
A、装有液体的烧杯中,浸没液体中
B、有均匀方格子的纸上
C、秤盘上称
D、前三种方法均可
B
随堂检测
D

将一粒葡萄浸没在量筒里的液体中,可以测量出葡萄的(

A、体积
B、表面积
C、颜色
D、前三项都可以
A
板书设计:
面积
长度
测量
结果的表示
测量方法
工具
刻度尺
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以厚测薄、以直代曲、长度平移
贴近、放平、对准、正视、估读记录
体积
会有
误差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间不可避免的差异
来源: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方法
特点: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温度
工具
温度计
水温
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