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9章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
一.温故而知新
1.生态系统一般都是由
和
组成。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
、
、
和
等,生物成分包括
、
和
。
2.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而相互联系,形成
。生态系统中各条
之间相互交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即为
。
3.生物富集常伴随着
发生。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
阳光
空气
水
土壤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链
食物网
食物链
生物
非生物: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
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
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又是怎样循环的呢?
问题导入
同样质量的青菜和鸡肉相比,为什么鸡肉
的价格要比青菜贵呢?用一定质量的青菜喂
鸡能不能使鸡长同样质量的肉呢?
1.分析、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重、难点)
2.说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二.认知学习目标
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营养级:
三.课堂研讨助学
数一数:
老鹰处于几个营养级?
3
草处于几个营养级?
1
老鹰处于不同的营养级说明了什么?
结论:(1)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植食性动物总是处于第二营养级;
(2)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的,始终是第一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思考以下问题:
1、兔子的能量从哪里来?
2、兔子的能量到哪里去?
讨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分解者
分解者
分解者
固定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
呼
吸
作
用
(热能)
分
解
者
呼吸作用
(热能)
特点:沿着食物链单方向流动,逐级减少
起点: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起点:
植物
牛
人
植物
人
3.不同方式的能量流动举例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碳循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动物摄食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工厂、
汽车
燃烧
煤炭、石油
碳循环
主要形式——
二氧化碳
碳进入大气中的三个途径:
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含碳有机物
含碳有机物
含碳有机物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你填对了吗?
经过这一系列的循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就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思考:如果碳平衡被打破,会出现什么情况?
温室效应等
碳循环的意义
“低碳生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CO2
大气中的O2
O3
物质燃烧
⑵氧循环示意图
知识拓展
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氧等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循环
四、反馈小结升华
1.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
)
A.第五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右面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
A
五、检测固学
3.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参加家庭林的植树活动
B.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
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
D.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4.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稻是生产者
B.鼠是初级消费者
C.蛇是次级消费者
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
B
D
5.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6.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
?
(
)
A
B
C
D
D
D
知识清单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就是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开始的,沿着食物链向后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
。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
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二氧化碳。
4.与碳循环相关的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另外煤炭石油的燃烧也会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5.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反复循环)。
6.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