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4 20:2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古希腊城邦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2.了解亚历山大大帝以及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地图,分析希腊的地理特征对希腊政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雅典的政治制度,认识战争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教学过程:
2004年第28届雅典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
使全球再次认识了希腊,希腊有迷人的地中海风光,热情的希腊人民,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留下了众多的文明古迹,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
一、希腊城邦
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历史可上溯到古希腊。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克里特岛曾出现米诺斯文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50年伯罗奔尼撒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世纪发展至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希腊城邦鼎盛时期。公元前146年并入罗马帝国。?后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核心部分,以希腊语及文化所主导。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6页,讨论下列问题:
(1)古代希腊具有怎样的地理环境?
(2)这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大文明古国在地形或自然环境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自然环境对古希腊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希腊最早的文明有哪些?
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其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而四大文明古国是紧靠大河流域,希腊是紧靠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而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6-17页,讨论希腊城邦的兴起与特点
(1)什么是城邦?有何特点?
(2)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哪几类?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权利和义务?
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其突出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8页,讨论雅典的民主政治特点
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扩大了公民的权力,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总结:雅典的民主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三、亚历山大帝国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9-20页,讨论亚历山大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进攻波斯帝国;击败了波斯后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小组合作讨论:亚历山大东征是指什么事件,有什么影响?
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课堂总结:
在本课中,我们着重探讨了雅典民主政治和亚历山大东征这两个问题。如果说奥运圣火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象征着世界文明,那么无疑古希腊是第一个点燃了火炬的使者,是古希腊将圣火的种子洒向世界各地,世界文明逐渐开始了融合与渗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