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4 20: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设计思想、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道纯水与天然水(自来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可见,《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应用。本节课安排在教材中间的地方进行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水是九年级化学五大模块之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内容,是继氧气之后的第二种具体化学物质,联系了以前学习的知识;过滤操作的学习为粗盐的提纯埋下伏笔。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也为以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储备了知识、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②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③掌握过滤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②通过过滤的演示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过滤操作的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②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际间的距离,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的操作方法。为以后学习粗盐的提纯、混合物的分离打基础,因此将其定为教学重点。
难点:过滤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净化水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状况:对于自然界中水和自来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净化过程和方法不太了解。对于过滤和蒸馏,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并不清楚过滤的真正装置和过滤、蒸馏可以除去什么样的杂质。
(2)能力状况:学生们刚接触化学不久,虽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于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还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由于学习的知识是学们生最熟悉的物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学生会有探究的好奇心,可以结合这点优势,进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激励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观察总结,理解并掌握过滤的实验操作。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净化水过程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和过滤的操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的展示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重难点的突破、知识的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
四、设计思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生而设计教学”的口号,
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社会知识,在设计时,我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
两个体现:(1)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两个突出:(1)突出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2)突出实验的直观效果,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我主张实验与理论结合,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程序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环节一:自主学习,完成学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二:视频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播放英国著名探险家贝尔在荒野求生的片段,运用自己的方法将泥水净化成可以饮用的水,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
环节三:纵览自来水生产流程。通过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图,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的一般过程,为后面水的净化方法做铺垫。
环节四:探究沉淀、过滤、吸附。该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在过滤操作中采用了动画演示法、演示实验法、问题讨论法和视频实验法等。
环节五:探究硬水与软水。从学生的经验引出硬水、软水的概念,并带领学生探究得出两种水的区别方法和降低水硬度的方法。
环节六:总结提升,由点到面;当堂练习,课外巩固。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后,再综合概括,从知道每个知识点到建立知识网络体系。最后通过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达到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1)静置沉淀;(2)吸附沉淀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
4、蒸馏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别方法:肥皂水
3、降低水硬度的方法:煮沸、蒸馏
七、教学反思
本课题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水(自来水)如何净化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发展探究能力。
总的来说,本课题通过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次设疑、思考、讨论、交流和练习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需努力的地方。通过这次讲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会用很大的帮助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