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角、周角,并能根据一定标准对角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态认识几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掌握五种角的关系,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平角、周角
教法与学法:
?
?
结合学情及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有: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学法。
教学过程: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思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教师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角?(学生:锐角、直角、钝角)。2.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中隐藏着怎样的角,理由是什么。学生会说,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二.定义直角、锐角和钝角
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锐角、钝角、直角,并测量出大小,请三个同学板演。
2.学生相互观察自己画的角,发现所有的直角大小是一样的,都是90°,而锐角、钝角的度数却不尽相同。教师利用活动角向学生介绍: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3.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操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说、画、观察等活动,感知直角,初步了解角的形成过程。
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锐角的范围,学生会说锐角是小于90°的角,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补充:在数学中通常将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定义为锐角,并借助活动角展示锐角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接着让学生定义钝角,学生可能会说钝角是大于90°的角,也可能会说钝角是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这时教师可以先留一个悬念,进行下一步教学。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角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完善锐角的范围。
三.认识平角和周角。?
1.认识平角
(1)课件展示,老师(指着平角)提问,这是角吗?学生讨论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描述方法:①两条射线变成了一条直线;②两条射线组成的角是180°;③这是最大的钝角;④这个角有两个直角大……教师借助活动角,利用角的定义明确这(指着平角)是个角,引出平角,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测量工具直观测量,得出1平角=180°。教师小结: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180°后,它已经不再是钝角了,它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平角。
(2)30秒体验平角的形成过程。
(3)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测量工具中的标尺,画一个平角,明确画平角的方法,再请学生画一个平角(请一个同学板演),注意标明顶点和角的符号,再标上度数。
(4)再让学生区别直线和平角,正确认识平角。
(5)教师引导学生完善钝角的范围,明确大于90°而小于
180°的角才是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画角、区别直线和平角,让学生正确认识平角,突破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钝角的范围。
2.认识周角
(1)活动角演示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至两条边完全重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周角,明确1周角=360°。
(2)30秒体验周角的形成过程。期间学生可能会问,大于
180°而小于360°这个范围的角叫什么名字呀?教师借此可以给学生留一个任务,让学生课后查资料,自主学习,再和教师对比,看看结果是否一致。
(3)然后让学生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让学生说一说画周角要注意什么。
(5)教师带着学生空书周角。
(6)最后让学生画一个周角(请一个学生板演),注意标明顶点和角的符号,再标上度数。
(7)区别射线与周角。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的设计,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准确认识平角和周角,突破教学难点,其中不同时段的体验,让学生充分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四.自主探究五种角的关系。
1.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分享,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
情况一: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情况二: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情况三: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反馈时,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2.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补全教材例2的空缺,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五种角的度数或范围的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在本节课,我设计了基础练习、重点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0°﹤锐角<90°
直角=90°
90°<钝角<180°
平角=180°
周角=360°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