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4 22:1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甲骨文:出现于商代,刻写在龟甲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也用于记事。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它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
同学们,你知道图中的文字吗?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
学习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作“青铜文明”。
青铜
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周礼·考工记》
出现时期
——
发展
——
繁荣丰富——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商周时期(生产规模大,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分布地区广泛)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出现时期
——
原始社会末期
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距今约四千年)青铜镜、青铜刀
发展
——
商朝以后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青铜酒器
青铜食器
青铜水器
繁荣丰富——
商周时期
炊煮器、盛食器、水器、乐器、酒器、礼器、兵器、农具等。
特点:规模大、种类多、水平高。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
青铜器的制造
1.制模;2.雕刻纹饰;3.翻制泥范;4.高温焙烧(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5.熔化后的浇注金属液体。
6.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泥范铸造法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3
青铜器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
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
1939年
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当年村民锯下一只鼎耳,由于历史原因无法找到,现在看到的是后来补铸上去的,成为了一大遗憾。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的蕉叶形纹理清晰,这说明青铜器的工艺精美。
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3
青铜器的代表作
三星堆青铜面具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3
青铜器的代表作
西周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
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铸于西周后期的宣王之世(公元前827—前782年),它以32行499字,成为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和商代相比,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组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代以酒器为主,表示身份地位的高低是看随葬青铜酒器数量和套数的多少,西周以炊食器为主,随葬鼎的多少则是地位高低的标志。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3
青铜器的代表作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3
青铜器的代表作
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通高28厘米,1976年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武王赐给有事(官名)利(人名)以金(青铜),利觉得很荣耀,遂铸此簋作为纪念。
  
簋:古代盛食物器
具,圆口,双耳。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
夏朝:出现中国最早青铜礼器鼎,酒器青铜爵、盉等。夏朝是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转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期。夏的主要工具还是新石器。
商朝: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规模宏大,工艺高超,
以青铜酒器为主。商是青铜的发展与灿烂时期,已经可以熟练铸造精美的青铜器。由于当时青铜铸造造价昂贵,所以青铜器主要用于军队和贵族。农民大部分仍使用石器。
西周:以礼器为主,大量用于祭祠。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和农业使用率比商使用的更加广泛。
汉字的雏形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
结绳记事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
1.含义: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二、
甲骨文记事
1
甲骨文的含义
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
王懿荣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他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发现甲骨文,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研究甲骨,断定甲骨是殷商时代的遗物和文字。后又加以研究,证实龙骨上的符号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
二、
甲骨文记事
2
甲骨文的发现
据统计,目前出土的带字的甲骨已有16万多片,所见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每片甲骨至少有3—4个字,最多的有150字。甲骨文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重要活动——占卜
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吉凶。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书写材料的演变

电脑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
甲骨文记事
3
甲骨文的影响
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象形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


指事是指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
“木”
部形
声字
形旁
声旁












……
……
……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十二生肖的辨识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知识小结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
龟甲、兽骨上
内容十分丰富
最早、体系较完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沿用至今
1.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的是( )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西周的历史
D.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B
巩固练习
2.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
D
3.
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技术水平。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B.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C.畜牧业的发达
D.工商业的发展
B
4.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A
5.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B
6.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②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等
③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