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13课《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重点)
3、感悟老支书所代表的党员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同学们,原来我们曾经学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展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2、感知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重点)3、感悟老支书所代表的党员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难点)
(二)预习检测
1、出示本节课字词
2、文章的体裁
3、小说的三要素
(三)合作探究
1、理情节(1)根据提示补充情节
_______之时,_______咆哮,无路可逃,唯有_______。水深且急,_______喊话,排成一队,_______靠后。老汉如_______,揪出_______,冲他怒吼,排到队后。木桥发抖,痛苦_______,村民渡桥,只剩两人。木桥_______,巨浪翻滚,老汉小伙,都被_______。_______退去,老人祭奠,老汉小伙,原是_______。
(2)梳理了情节后,不难看出,故事的发生源于一场惊心动魄的山洪,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3)找到的这些都属于小说的环境描写。几百字的文章里,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自然环境,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下面我们用
【比较法】来体会一下环境描写之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比较一下这一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句子变长了,那把句子变长了,好不好?先听两位同学比较朗读。
(两位同学比较朗读)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B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一瓢瓢水从天上泼下来。像一盆盆水从天上倒下来。
B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5)短句有什么作用?四个字,两句话,这样的短句更能突出雨大、雨急,制造紧张气氛。短句、短段的铺排,更紧凑有力量,更好地渲染情绪,营造气氛。
(6)让我么打着节奏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句子。(朗读:重音,感受洪水肆虐)在一次次的比较中,我们体会到:这些精妙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还推动故事发展,为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2、感形象(1)聚焦
7——23段,从下面三个画面中,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画下来,然后从中找一处来进行圈点批注。
没腿深的水里
他像一座山。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老支书比作“山”,写出了他镇定冷静的神态,“山”这一喻体,表明他是全村人的依靠。
水渐渐蹿上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支书的铁面无私,一个反问句,一个感叹句,足以看出他舍小家保大家的深明大义。
水爬上了胸膛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个“推”字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老支书为救儿子的焦急,体现了父爱如山。
(2)出大家发现没有?在老汉的行为中,有一对动词是相反的,一揪,一推。这两个矛盾的动词体现了什么?大家说得很好:一揪,揪了一个党员的深明大义;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的父爱如山,两个动词,正体现了老汉人性与党性的完美结合。
(3)可是,当我们初读小说,还没有看到文章结尾时,这两个动作确实让人心生疑惑:他为什么揪出小伙子又推他上桥?小伙子是谁呢?为什么当他被洪水吞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这就是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法,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伏笔悬念,欧·亨利式结尾。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有悲剧力量,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揭主题(
1)你心里的老支书,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个怎样的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2)可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为什么没有名字呢?全文就称呼他老汉,这说明他是先进党员干部的代表,他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党员。危难时刻,他把希望和力量都给了群众
四、拓展延伸
当灾难来临时总会有许多像老汉一样的人挺身站在我们的前面。带领我们战胜一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庚子年间,荆楚大地,一场特殊的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党的力量,在这次不屈不挠的全民抗疫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作为国家脊梁的中国共产党员不甘落后,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先上”“党有召唤我有行动”“抗击疫情党员在行动”......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言语,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一张张党旗下的合影,谱写了新时代的战歌。希望在座的同学以后能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力量去报效我们的国家。同时衷心祝愿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在一首《歌唱祖国》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课后反思
《桥》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于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表现力。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分组朗诵描写洪水来势凶猛的句段,加深学生对环境描写在小说中作用的了解,接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老汉的句段,反复品读。
2、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学习积极,在理解句子的时候能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进一步塑造老支书的高大形象。
3、悟老汉高大形象的这一环节,朗读形式过于单一,应师读完以后,在让学生朗读。
4、由于时间有限,在学法迁移、效果展示这一环节没有做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此类问题,日趋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桥》限时作业
1、选出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放肆(sī)
宁笑
揪(jiū)出来
B.搀(cān)扶
豹子
瞪(dèng)眼
C.祭奠(jì
diàn)
呻吟
折(zhé)回来
2.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是(
)
A.无私无畏,含己为人的党支部书记形象。
B.冷酷无情,蛮不讲理的干部形象。
C.不体察民情,一意孤行的干部形象。
D.不顾全大局,不体谅党员的干部形象。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
B.
老汉长得高大,在雨中站得很稳,就像一座山一样。
C.
老汉的形象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
地位。
D.
老汉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4.
这篇小说设置的典型环境是(
)(1
分)
A.桥上
B.村庄
C.水里
D.山洪暴发的环境
5、课文中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以下不属于作者这样写意的是()
A.渲染紧张气氛
B.增强故事悲壮色彩
C.使语言精练
D.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