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一、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诗歌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发挥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以便进入诗中的情境。
2、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会欣赏古诗,激发兴趣。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结合“杨花”“子规”“明月”等景物描写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来理解诗意。
三、重难点
把握诗歌中常见“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含义,既感受体验诗句所展现的情景,体会诗歌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这一艺术手法。体悟上下句对偶的精妙,蕴含的哲思,充分理解辨析诗歌。
四、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从意象入手,想象诗中情景,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
3、互助合作探究,了解作家的生平;结合作品,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五、核心问题
分析诗歌中“月”的意象属类,如何理解不同写月诗的真正情感?
一、月之入诗
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往往在月圆时想起自己的父老乡亲,想起自己日夜思念的故土亲友。他们仰望同一轮明月,想象彼端的亲友亦共赏之,把这种思念之情倾注于彼端,希望通过月亮来问候他们的亲人,捎去这份深深的祝福和绵绵的情意。
李白诗中最钟爱的意象是月亮,描写月亮的句子相当多,在《静夜思》中,四句话有三句都在写月亮,最后一句的思乡,也是被月儿勾起的情绪。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寻常夜晚,在人生道途中漂泊的李白,遇见了一束月光,他挥毫留下这一刻,于是,千年以来,开启了许多人的诗的宇宙,那一束永恒的白月光。
请你检索所学过的有关月的诗歌,并尝试把它们归归类。
诗歌主题
例诗名称
你的感受
参考:
诗歌主题
例诗名称
你的感受
思乡怀亲
《静夜思》(李白)
《水调歌头》(苏轼)
寄托思念故乡、怀念亲人之情。
国家情意
《相见欢》(李煜)
《眉妩?新月》(王沂孙)
抒写亡国之痛、爱国之忧。
个人际遇
《枫桥夜泊》(张继)
《卜算子》(苏轼)
表达贬谪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
离情别恨
《采桑子》(吕本中)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
闲适恬淡
《山居秋暝》(王维)
《西江月》(辛弃疾)
表达闲适恬淡之情。
二、文学常识
1、意象与意境
(1)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2)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
2、大部分意象的含义是相对固定的,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歌中表达同一种思想情感。
口诀: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相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三、品读诗作
1、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韵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读透诗意
(1)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明确:
①
取其季节意义,点明事情发生的时令——暮春;
②
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
③
取其象征意义,“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行游无踪的感觉,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2)诗篇的前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你读出了什么?
提供背景材料:
天宝六载秋,王昌龄闻贬谪龙标之命,于翌年春抵达贬所。究其因由,王昌龄是因“不护细行”,即生活小节不注意,竟被遣放到比五溪更远的沅水之滨。
“五溪”,一说是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沅溪(《文献通考》);一说是雄溪、樠溪、酉溪、无溪、辰溪(《水经注》)。唐时是以贬地距离京城长安的远近来衡量边关罪责轻重的,贬谪之地的荒远,足见当时王昌龄际遇的不公。
①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句内容。
②
从诗人的情感角度分析李白得知王昌龄被贬时的内心情感。
参考:
写景兼点明时令。诗人善于抓住江南暮春景象的特点,通过描写飘忽不定的杨花、叫声悲戚的子规,烘托出一种凄凉悲婉哀伤的氛围,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巧妙融入景象之中,以切合当时情事。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融情入境、景中见情的佳句。次句正面扣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直叙其事——被贬到龙标。“闻道”,听说,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两句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也流露出诗人对好友的同情和牵挂。
(3)诗篇的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你读出了什么?
提供先人评论:
清?沈德潜评论这首诗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人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结合“明月”这个意象,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入手,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参考:
此二句是即景抒情之语。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明月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把诗人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3、读懂诗情
(1)知人论世
李白(701-2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因其浪漫主义的诗风,被誉为“诗仙”。他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合称“李杜”。此二人的成就可被视为唐代诗歌历史上并峙的双峰。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
(2)写作背景
诗人王昌龄因“不护细行”于天宝年间被变为龙标尉,当时李白正在扬州漫游,听说此事,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寄托对朋友的牵挂,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3)情感把握
全诗借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四、积累拓展
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征人爱国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5、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七哀》)
五、作业布置
1、诗词今译。要求:写出一己之风格,一己之特色。
例文:
杨树花落已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
听说你被贬龙标,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那明月。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2、写作。
如果你是王昌龄,当你收到好友李太白写给自己的这首诗,有感而发,也欲回诗酬答友人的这份遥思。请以王昌龄的口吻写一首酬答诗或一封回信,并借用“月”这一意象,表达自己即时即刻的真实感受。
六、板书设计
杨花:漂泊无依
写景
子规:不如归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叙事——左迁
同情、关切
李白
抒情——明月=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