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优秀教师课堂实录
一、齐读导入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清朝胡仔在《笤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话,你想说什么呢?
生: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
师:关于作者苏轼,同学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
师:是的,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那你能说一说,豪放派词的特点吗?
生:豪放派就是气象恢宏,视野开阔,思想积极上进。
师:是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让“中秋词尽废”的这首豪放词《水调歌头》。谁还记得我们前面是怎样学习《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首诗的?
生:.借注释读懂诗意!
生:借背景品读诗情!
生:借词句读评诗魂!
二、读准字音
师:今天,我们就运用学习古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方法来学习《水调歌头》。请同学们先试读全词,注意字音。(同学们开始自由读)
师:谁先来试着读一读呢
师: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准备评价(生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听后感。
生:他读的很流畅,有感情,就是感情还不够充沛。
师:“充沛”这个词用的好。他虽然读的不够饱满,但老师可以理解,因为我们还没完全理解这首词嘛。等到我们充分理解了这首词后,再来读,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会读出饱满的情感的,许同学,对吗?
生:他在读时,要注意低绮户的'绮"的读音,qi,,是三声,不是二声。
师:你听的很仔细呢,还有一个词:宫阙的què,也要注意。下面,请同学们将这首词一起读一遍,《水调歌头》起——(全班齐读)
三、借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刚才读的字正腔圆的,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可是,这首词到底在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并一边勾画重点注释,一边结合注释,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像,写一写《水调歌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时间6分钟。(学生开始活动)
师:时间到,谁先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在《水调歌头》这首词里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看到了这样一副画面:词人在中秋节,不能和家人团聚,愁闷的,只好去喝酒,这酒喝的有点豪横,喝的酩酊大醉,也诗兴大发,就在半醉半醒里写了这首豪词。
师:嗯,你给大醉填了个修饰词:酩酊。看来,你平时很善于积累。
生:我看到的是词人拿着酒杯,对着月亮抒发浪漫情怀的背影。
师:嗯,这个背影有些孤独,有些怅惘。他对着月亮在说什么呢?
生:苏轼对着月亮说:月亮啊,月亮,你什么时候出现的啊?也不知道住在广寒宫里的嫦娥冷不冷?
生:他对着月亮说:我也想乘着清风飞到天上去,天上应该很美很仙吧!
师:哦,词人去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生:词人在大醉的状态下,在皎洁的月光下蹁跹起舞,这对影成三人美妙境界,天上哪里比得上呢?
师:是的,天上虽美,但太清冷,怎么能比得上我们人间的烟火气息呢?
生:我看到了朦胧的月色如画图
师:可以再具体一点吗?
生:月光淡淡的如水,流过朱红色的楼阁,最后,又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挂在了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的人。
师:嗯,你描绘的这幅画面让我想起了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虽然这句是写梅花,但意境都是清丽脱俗的。”那么,无眠的人是谁呢?
生:是诗人自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书上注释9知道的,注释括号里写了,这里指诗人自己。
师:哦,你也想说。你来说。
生:我看到的意境很开阔又很美好的画面:词人虽然喝醉了,有点惆怅,有点想念家人,但豪放派代表的词人最后还是冲破了小我,把自己的怨怅郁闷化作对人间最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多么美好的祝福啊,只希望你我能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生:我看到了一个虽然一生被贬,但在贬谪中却越加通透旷达的苏轼.
师:怎么个通透呢
生:这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作者的旷达通透。
师:人世间总会有悲,欢,离,合。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很难周全圆满的。这一句是词人悟透人生后的洒脱,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也是一种释然。
四、借背景品读词情!
师:同学们眼中的《水调歌头》有美好,有清冷,有忧伤,有开阔。怎样才能将这些画面通过我们自己的声音有理解有情感有自己的展现出来呢?下面,我们就结合写作背景来读品词情。
(出示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遭受“文字狱”的诗人,他因为“乌台诗案”尔入狱。几经生死,终于获释出狱,被贬至杭州,黄州,最后,苏轼为了离弟弟苏辙近一点,请求到密州出任。当时作者已经41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生活上兄弟俩天各一方,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师:结合写作背景,你认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大概是?
生:忧伤,怅惘的。
师:好的,那我们先试着读出一点节奏。(教师出示划分节奏要求:(1.从词作的二三,二四节奏中把握情感2.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句子划分节奏,并说说这样划分节奏的理由)
生:我这样划分这几句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明月与几时有划开,是因为,作者端着酒杯在问月亮啊,什么时候才有呢?这里“明月,把酒,不知,今夕”都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师:可不可以再读一下,读的赞美一点,向往一点(学生读)
师:嗯,这一遍就读的有节奏感,有画面感了,谁还想试试?
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样划分节奏的原因是,这句话体现的是词人“我想”“又恐”,就是向往天上,又有点担心,最后还是觉得天上胜过人间的复杂心理。
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样划分节奏的原因是,我想突出月光不是无情的,她是有情的,她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的挂在词人的门窗上,温情脉脉的的注视着词人,仿佛很懂词人内心的惆怅。但是词人不懂月儿,还怨怼月儿,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我这样划节奏是因为,这一句我理解为人才有悲欢离合嘛,月才有阴晴圆缺嘛,此事是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的。
师:同学们,我们从词作的二三,二四节奏中,感受到词人的洒脱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理解到的节奏再来读一遍。《水调歌头》起——(全班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节奏划分,体会这首词的丰富微妙意境。现在,我们再来试着通过读出一点自己的强调,来表达自己体味到的情感。选择一个句子试读,并准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时间4分钟)
生:我选择的是该首词的小序,我强调的重音是“大醉”,”兼怀子”由的”兼”。因为“”醉“自体现了词人与自己感情甚笃的弟弟七年未见的思念与惆怅,所以他借酒消愁,一个“兼”字说明词人写这首不只是怀念弟弟,还有其他的情绪。
师:嗯,诗缘情呀,“兼”,“醉”二字,写尽词人举头望月把酒临风的万般滋味,到底还有哪些滋味呢?
生: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的话,应该还有政治上的失意,被贬的郁闷。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生沉默)
师:好吧,请同学们再读这首
词的最后两句话:人有悲欢离合,起---(全班齐读)
师:好,现在,谁来补充一下?
生:一个“兼”字还可看出词人面对失意郁闷时的释然,开阔,洒脱
师:因为释然了,所以词人把这种怨怅,把这种面对逆境时的平和,转而化为对天下离人最美好的祝福。可以说这句是这首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的魂魄所在,我们再一起说一遍。(同学们齐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那么,这段小序的语气该怎样处理呢
生:语气要平淡一些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我是感觉应该这样读。
师:老师也认为小序要读的平静一些,因为小序主要在点明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强调的是我欲“恐”“胜”“弄”,“何似”。因为“我欲”是期盼,“又恐”是惶恐,孤独。“恐”“胜”写出了词人想去天上但又害怕天上清冷的纠结徘徊。
师:对,一个“恐“”字细致入微的写出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要强调读“问”。“问”可以凸显词人把青天当做是自己的朋友,把就想问,显示了他的狂放,不羁,不凡。
师:那这一句读时的语气应该是?
生:要高亢一点,因为词人这时很狂放啊,谁也不放在眼里呢
师:呵呵,那你喜欢这个狂人吗?
生:喜欢,他是真性情啊,很可爱!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字词的强调朗读,看到了一个率性洒脱豪放的词人。那么,我们现在试着从读出一点起伏中,再来体味一下作者情感的变化。请同学们试着自由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的调子高一些,因为这时的词人有疑惑,有赞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调子就低下尤其是今夕是何年,调子最低,还缓慢。
师:这一句进一步写了词人对月亮的向往,向往嘛,就要读的悠长蕴藉一些。
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师: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欲乘风归去”读的上扬一些,因为期待向往嘛。”高出不胜寒”。就要读成降调一点,因为惶恐害怕。“起舞弄清音,何似在人间”这两句就要读的平缓一些,尤其是“在人间”要读的舒缓绵长。因为作者喜爱人间,自然要读的自得一点。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应有恨”读的低沉缓慢一些,因为这是作者在问月亮。何事长向别时圆?读时快,是升调,因为这是写词人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作者对月有怨言,自然越说越生气,就会调子高一些。
师:嗯,这就是代入感,这就是在诗中读出自己。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前两句读时要平缓克制,“此事古难全”的“古难全”,要一字一顿的平缓。此时此刻,词人想通了,豁然开朗,是豁达平静的,自然有力量了。
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月光很美,所以读时是舒缓的陶醉,调子平静。读“人有悲欢离合”时要上扬,“月有阴晴圆缺”时要低调。
师:通过起伏的读,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惆怅苦闷到矛盾纠结再到豁达释怀,最后是美好祝愿。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有起伏的朗读,带上了自己的理解,这就叫以意逆志,当然,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朗读。我们刚才的朗读还可以有各种不同版本!
五、借词句读评词魂
师: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段话:“清朝胡仔在《笤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刚才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呢?探讨一下这首词的魅力!
生:这首词的魅力在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词想象太丰富了,很浪漫!
师:这也是这首词构思奇特新颖的地方。
生:我喜欢这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与自己探讨人生的意义,意境清新。
师:也可以看出词人多么的豪放与率真啊!
生:我喜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也高远啊。
师:是的,这两句也是《水调歌头》的精魂深邃所在
生:这首词的意境不仅很美好,还很阔大呢,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的,这就是豪放词的特点,这一句还美在了词人情怀的乐观旷达。这就是苏轼,苏轼一生坎坷,三起三落,但他选择了与人生的遗憾和解,选择了温情,活出了向阳而生的样子,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以月光传意,冲破空间的藩篱,时间的枷锁,来表达自己对亲人对天下所有人美好祝福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使得这首词“哀而不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中秋词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