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9ppt+学案+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9ppt+学案+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5 11:09:17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
(一)
思想家老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1.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孔子的思想主张
道德: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
与德行。
政治: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
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
治”或“礼治”。
经历: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
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教育: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
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
都应该受教育。
3.孔子的教育成就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
百家争鸣
学生结合课文及课见图片,总结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学校、班级?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以学生为主总结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完成表格。
学派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教学反思】: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家,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增添了灿烂不朽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文化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共39张PPT)
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社会大
变革
社会制度的变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三变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春秋
温故知新: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的讲话》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观看视频孔子,梳理知识
老子
地位
道家创始人
A
主要著作
C
思想主张
B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
事物有对立面
《道德经》
走近老子、了解主张
一.老子
年代:
国籍:
姓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位:
阅读书本P38,完成下面的表格。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家学派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顺应自然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道德经》书影
老子
李耳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黑格尔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看图说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事物有其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书影
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难——
长——
高——
强——
前——
生——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老子》名言欣赏:
——老子《道德经》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中国5A级旅游景区,是历代儒客朝拜之圣地。
南京夫子庙
北京孔庙
曲阜孔庙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
年代: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教育成就:
重要著作:
地位:
阅读书本P39,完成下面的表格。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以德治国
《论语》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孔子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
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为政以德
“仁”
“礼”
爱人
大思想家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学方法?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因材施教
动脑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教育成就
案例分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
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考结合,学习上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等。
孔子
月考结束某同学考得不理想,很不开心。请你运用本节课内容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思想家
(儒家)
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倡以德治国。
仁:
政治思想:
教育家
首办私学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
美国纽约出版的《名人年鉴表格手册》列出的十大思想家:①孔子
②柏拉图③亚里士多德④托马斯.阿奎那⑤哥白尼⑥培根⑦牛顿⑧伏尔泰⑨康德⑩达尔文
首次推出的全球云祭孔
今年祭孔有了亲民平台!2020年9月23日,庚子年祭孔大典网上祭孔平台上线。这种互动方式受到儒粉们的欢迎,截止到9月24日20时46分,已有149063人参与云祭孔。
至今,全球9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大学开设了孔子学院
观看视频百家争鸣,梳理知识
初识诸子
墨子(墨翟)墨家创始者
孟子(孟轲)儒家继承人
庄子(庄周)道家继承人
韩非子(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荀子(荀况)儒家继承人
墨家——墨子
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
儒家——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你认为孟子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矢志不移,意志坚定,正直高洁,不阿谀奉承的精神。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
韩非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礼治”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要追求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
“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1.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老子
当今思想观点
以德治国、尊敬师长、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平等博爱、反对战争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有教无类
“兼爱”“非攻”
富贵不能淫……
法治
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
小组讨论:选择你支持的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分组讨论“是否应该上晚自习”?
儒:以礼治国
道:无为治国
法:以法治国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课堂小结
仁、为政以德
礼治
辩证思想、无为而治
追求精神自由
法治、中央集权
兼爱、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B
C
D
A
B
D
牛刀小试
①孔子
②韩非子
③孙武
④墨子
⑤孟子
《仁政治国》主持人:_____
理由_______
《法制时空》主持人:_____
理由_______《军事天地》主持人:_____
理由______
《爱心世界》主持人:_____
理由_______
《教育论坛》主持人:_____
理由_______
孟子
仁政
韩非
提倡法治
孙武
军事思想
墨子
兼爱非攻
孔子
教育思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含义,掌握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认识这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老子和孔子
【基础梳理】
(一)老子
1.简介: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学识渊博。
2.思想主张
(1)哲学: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2)政治:主张“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相关书籍:《
》集中了老子的学说,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思想
1.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
(1)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
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

3.教育成就
(1)创办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注重
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学术贡献: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重大贡献。
5.相关书籍:其思想后来被弟子整理成《
》一书。
6.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1.老子
《道德经》载:“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1)这句话出自谁之口?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主张?
(2)除上述思想主张外,此人还有哪些主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2.孔子
孔子讲学
(1)上图反映的是孔子在哪一领域的成就?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其在该领域成就的具体表现。
(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积极意义?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这一主张,但不被采纳,试分析原因。
(3)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孔子的地位。
知识点二
百家争鸣
【基础梳理】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
2.代表:诸子百家中,以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1)墨家:创始人是
,主张“
”“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2)儒家: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①孟子:主张实行“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②荀子:主张实行“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3)道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4)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集大成者是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含义: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既展开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
”。
4.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的含义吗?它出现于哪一时期?为什么出现在这一时期?
(2)在百家争鸣中,以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的影响最大。根据教材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
姓名
地位
主要思想主张
A
墨子
创始人
B
儒家
孟子
代表人物
C
D
代表人物
主张实行“礼治”
道家
庄子
代表人物
治国要照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E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百家争鸣的影响。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某班同学要研究老子的思想,下列图书你应推荐的是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墨子》
2.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是


A.韩非
B.老子
C.墨子
D.孔子
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思想主要体现在


A.《春秋》
B.《韩非子》
C.《论语》
D.《孟子》
4.下图是墨子和弟子在一起的想象图。你认为墨子会给大家宣传的主张是


A.统治者要用“仁政”治国
B.统治者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人们要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D.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5.“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战国时期发展了“仁”与“礼”的思想家分别是


A.孟子,荀子
B.荀子,孟子
C.孟子,韩非
D.庄子,荀子
6.学了百家争鸣的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王老师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有道家风范
③历史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典型的墨家做法
④物理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例如,他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材料二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材料三
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①

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②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与老子的思想有关且最能体现这种思辨色彩的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韩非按照他的法治思想想要在国家建立起怎样的统治模式?
(3)材料三中①和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什么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材料二、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出现的什么历史局面?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一)
1.道家
2.(1)自然
转化
(2)无为而治
3.道德经(或老子)
(二)
1.儒家
2.(1)仁
(2)德
苛政
3.(1)私学
有教无类
(2)道德
4.论语
【合作探究】
1.(1)老子。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2)表现: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意义:“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实现人民安定生活的愿望;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同时该思想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今天的“以德治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原因:孔子的德治思想,不适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社会需要。
(3)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1.诸子百家
2.(1)墨子
兼爱
(2)①仁政
②礼治
(3)庄子
(4)韩非
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
4.第一次
【合作探究】
(1)诸子百家为宣扬自己的观点,既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战国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领域的大活跃,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2)A:墨家;B: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C: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D:荀子;E:集大成者。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知能提升练习】
1.B
2.D
3.C
4.C
5.A
6.B
7.(1)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道德经》。
(2)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兼爱”;“非攻”。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4)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