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5 09: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840鸦片战争
1949新中国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1912.1.1-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
2、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8)
《中华民国约法》改为总统制
3、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训政纲领》《中华民国宪法》国民党一党专政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人公:钱玄同
(1887-1939)
出生地:浙江吴兴人
经历: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父亲。原名钱夏,号疑古。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文字改革。
3
故事一
时间:1914年3月
钱玄同去北京师范大学的途中,发现路上穿中山装、西装的人比以前多了许多;叫“老爷”、“大人”的声音越来越少。他很高兴,因为“移风易俗”看起来很成功呢!
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
A、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共和政体。
B、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改革。
4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民国元年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清帝逊位诏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溥仪(幼年)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及与各国公使合影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国务员(指内阁总理和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专权。
故事二
时间:1914年10月
一天,钱玄同午餐后,抽空看起了报纸来。报纸上大篇幅的报道了前几天的一场闹剧——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孔。果然,袁大头还是不满足于只做“土霸王”,想做真正的皇帝呢!
袁大头(袁世凯)为了当上真正的皇帝,做了哪些反动行为?资产阶级革命党做了什么阻止他?
10
思想:尊孔复古
1912.3
1913.11
1914.5
1915.1
1915.5
1915.10
1916.1
1916.3
1914.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民主
独裁
就任临时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签订二十一条
“中日民四条约”
召开代表大会
加冕登基为皇帝
袁复辟失败
1913.7~8
二次革命
1915-1916
护国运动
1914.7
中华革命党成立
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宋教仁遇刺
袁世凯祭天
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书袁世凯“劝进”。12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承受帝位。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
时间:1915年底
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地点:云南
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11
故事三
时间:1916年
袁大头可笑地当了3个月皇帝,就下了台,不久之后就病死了。反动头头不在了,钱玄同期盼着民主早日来到,但事与愿违,黑暗依然继续。不仅如此,国家更是陷入了一片混乱。现在,钱玄同甚至不知道谁是老大。
1、仅仅是北洋军阀,就有多少个老大?支持他们的分别是谁?
派系
代表人物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直系
冯国璋
美、英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晋系
阎锡山、徐永昌、商震
日本曾短暂支持
北洋
军阀
12
蒋介石
吴佩孚
张作霖
1926.7.北伐开始
广州
长沙
广州
上海
南昌
南京
汪精卫
1927.4.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1927.1.迁都武汉
杭州
张学良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1928.12.张学良“东北易帜”
南京
武汉
武汉
1928.6.
日本军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
五原
1927年秋宁汉合流
1928年5月济南惨案
1928年继续北伐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革命程序”论
孙中山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3个时期。最后做到“主权在民”。
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
宣告结束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开始。
但违背了孙中山的“主权在民”。
1946年,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农村革命根据地
苏维埃代表制度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敌后抗日根据地(边区)
抗日民主制度(具有统一战线性质)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解放区
大行政区制度
二、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3、宪法文件: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1982年宪法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
省、市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当家作主
普选(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间接选举
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
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方针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
九三学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
中国致公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
执政党
参政党:参政议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注意:本次政协有时称为新政协,1946年重庆政协称为旧政协。)
党建立的四条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
2、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改革开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
西藏自治区196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