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5 09: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某校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游学活动,参观了下图所示景点。该景点位于(  )
A.
北京
B.
上海
C.
南昌
D.
延安
2.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
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同盟
B.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C.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展
D.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3.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  )
A.
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
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
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
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4.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
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
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5.“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的这句话(  )
A.
说明了国共合作面临的困境
B.
解释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C.
阐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
D.
强调了抗日根据地得以存在的原因
6.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的首要问题是(  )
A.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C.
克服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D.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7.下面图示中所提到的重大历史现象中,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五四运动揭开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序幕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北伐战争开始
C.
中共三大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D.
北伐战争的失利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8.根据下图中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  )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广州起义
9.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 ②土地革命的开展 ③红色政权的建立
④人民的喜悦心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B.
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C.
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
D.
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
11.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 ②土地革命的开展 ③红色政权的建立 ④人民的喜悦心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下列主张出自该纲领的是(

A.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等生产资料”
13.在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电文中,仅1934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前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各类命令和指示就有100多个,大多标注“十万火急”“万万火急”字样,足见当时(  )
A.
第五次“围剿”前山雨欲来之紧迫
B.
华北事变之际国家局势之危难
C.
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迫与仓促
D.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之必要
14.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  )
A.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
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5.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A.
参加中共一大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6.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
B.
主张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C.
希望实现民族独立目标
D.
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7.下图是民国年间出版的《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包含了妨碍“中华”这艘航船的三大障碍。为使其顺利航行而开展的革命运动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土地革命
18.在6月3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可见,五四运动(

A.
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B.
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
C.
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9.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
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
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0.《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宣言意在强调(

A.
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北京的罢课
B.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C.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革命运动
D.
工人阶级给北洋军阀政府以强大压力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2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
——《蔡校长复任与全国学校开课》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是如何“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的?他们的行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摘自中共六大的《政治议决案》(1928年)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在革命道路探索问题上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在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C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性。促使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内部因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不满,因此“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可知D正确;AC仅各反映了国共两党单方面的因素,均不全面,排除;B项错误,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才开展的国民大革命。故选D。
3.【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说明商品流通过程中税负减轻,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C项正确。税收政策调整与抗战经济基础无关,排除A项;税负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减轻,排除B项;国内市场早已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答案】C
【解析】 根据题目中“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到“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得出: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C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白色政权”指国民党政权,“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指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由“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可知,毛泽东指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
6.【答案】A
【解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的首要问题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故A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可知为八一南昌起义,故选C。
9.【答案】C
【解析】由题干时间1928年,可知长征尚未开始(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再由“分田”“打土豪”可知,②③④正确。故选C项。
10.【答案】A
【解析】选A 依据所学,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中共一大的纲领为“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明显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答案】C
【解析】由题干时间1928年,可知长征尚未开始(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再由“分田”“打土豪”可知,②③④正确。
12.【答案】A
【解析】中共二大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A符合该纲领;B主要体现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排除;C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三大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排除。
13.【答案】C
【解析】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题干反映了长征前的紧迫,C项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14.【答案】A
【解析】选A。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消灭了三大军阀中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因此可以说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5.【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中共一大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独立,C项错误;井冈山根据地创立后,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 国民革命的旗帜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明确反对国内的封建军阀、封建买办和帝国主义,故C项正确。
1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A选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的性质属于一次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B选项排除。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北伐战争时间是1926——1927年,C选项排除。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指导思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D选项排除。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五四爱国运动的主力由前期的学生转变为后期的工人阶级,并得到了其他各阶层的广泛支持,表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最早开始的是北京;B选项错误,它的性质已经具有无产阶级意味;C选项题干中没有体现。
20.【答案】D
【解析】由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可知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加入,给北洋军阀政府施以强大压力,使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商人、工人三者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同影响,未体现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北京的罢课,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B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重点体现工人阶级的力量,故C错误。
21.【答案】 (1)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2)新特点: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解析】
22.【答案】(
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
论证: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
②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
结论: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
【解析】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人数减少的原因探究等,结合史实论证即可,注意史论结合。注意主题方向:①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4月后和1934—1937年)。②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1927年4月;1927年4月后—1934年和1937年初—1940年等)。③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④从变化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⑤其他合理的论题。
23.【答案】(1)责任:学生集会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意义: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任意两点即可)
(2)解说词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解说词二: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率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学生以及全体国民在五四运动中的行动,结合史实从学生、商人、工人等不同群体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回答。第(2)问,写解说词,简要阐述事件,重点是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根据要求回答即可。
24.【答案】(1)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2)相反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民革命的失败;工农武装起义受挫。
【解析】第(1)问,材料一强调“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共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第(2)问,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从大革命失败、工农武装起义受挫得出的教训。
25.【答案】示例: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讨论: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首先,结合材料,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方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生的著作提出观点“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提出观点:爱国主义是感情与理性的统一。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