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
单元达标测试(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1.以下几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夜间高压线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绿色光晕
B.优质的话筒线在信号传输线外又多包了一层金属网
C.超高压带电作业的工人穿戴的工作服包含金属丝织物
D.精密的电子仪器放在封闭的金属壳里就不受外界电场的影响
2.把试探电荷q放到电场中的A点,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试探电荷q的电荷量加倍,则A点的电场强度加倍
B.若试探电荷q的电荷量加倍,则A点的电场强度减半
C.若将试探电荷q从A点移走,则A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D.若将试探电荷q从A点移走,则A点的电场强度不变
3.在电场中某点放一电荷量为-2.4×10-7C的负电荷,该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4.8×10-5N,方向水平向东,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2×102N/C
水平向东
B.2×10-2N/C
水平向东
C.2×102N/C
水平向西
D.2×10-2N/C
水平向西
4.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 )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伦利用扭秤实验测得了静电力常量
B.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C.法拉第是第一个提出“场”的概念来研究电现象
D.牛顿利用扭秤实验测得了万有引力常数
6.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O点固定一个正点电荷(+Q),一个带负电(-q)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做椭圆运动,是椭圆的长轴,A点离O点较近,B点离O点较远,则( )
A.O点不可能是椭圆的焦点
B.小球与O点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C.小球在B点的速度比在A点的大
D.在A点沿切线方向瞬间增大小球的速度后,小球必绕O点做圆周运动
7.处于强电场中的空气分子会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利用此原理可以进行静电除尘。如图所示是一个用来研究静电除尘的实验装置,铝板与手摇起电机的正极相连,缝被针与手摇起电机的负极相连,在铝板和缝被针中间放置点燃的蚊香。转动手摇起电机,蚊香放出的烟雾会被电极吸附,停止转动手摇起电机,蚊香的烟雾又会袅袅上升。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烟尘因为带正电而被吸附到缝被针上
B.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离铝板越近速度越小
C.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离铝板越近速度越大
D.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如果带电荷量不变,离铝板越近则加速度越大
8.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每个点电荷的带电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
B.保持点电荷的带电量不变,使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
C.使一个点电荷的带电量加倍,另一个点电荷电量保持不变,同时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
D.保持点电荷的带电量不变,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
9.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10.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带电量绝对值分别为q和2q,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将A和B接触后放回原来的位置,那么A、B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
A.
B.0
C.
D.
11.有两个带电小球A、B,电荷量分别为+Q和+9Q,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在真空中相距0.4m,如果引入第三个带电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则第三个小球应(
)
A.带电
B.带电
C.放在AB连线上距A球0.1m处
D.放在AB连线
外侧距A球0.3m处
12.如图所示,a、b、c、d四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恰好构成“三星拱月”之形,其中a、b、c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在光滑绝缘水平面内的同一圆周上绕O点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三小球所在位置恰好将圆周等分。小球d位于O点正上方h处,且在外力F作用下恰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b、c三小球的电荷量大小均为q,小球d的电荷量大小为6q,。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则( )
A.小球a一定带正电
B.小球b的周期为
C.小球c的加速度大小为
D.外力F竖直向上,大小等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共52分)
13.如图所示,真空中有A、B、C三个点组成的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r=0.1m,把两个带正电的点电荷放在B、C两点,它们带电量相等,Q=3.0×10-8C,k=9.0×109Nm2/C2。
(1)B、C上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是多大?
(2)求A点的合场强大小。
14.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均是闭合的。
(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
(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是否闭合?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1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分别放置三个带电小球A、B、C(可视为点电荷),相邻两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这三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均为L,已知小球A、C的电荷量均为+q(q>0),小球B的电荷量为-2q,静电力常量为k,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求:
(1)小球B、C对小球A的静电力的合力大小;
(2)每根弹簧的原长L0。
16.如图所示,Q为固定的正点电荷,A、B两点在Q的正上方和Q相距分别为h和0.25h,将另一点电荷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点时速度正好又变为零。若此电荷在A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为,试求:
(1)此电荷在B点处的加速度;
(2)A、B两点间的电势差(用Q和h表示)。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夜间高压线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绿色光晕,由于电压高,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现象;优质的话筒线在信号传输线外又多包了一层金属网;超高压带电作业的工人穿戴的工作服包含金属丝织物;精密的电子仪器放在封闭的金属壳里就不受外界电场的影响;均是属于静电屏蔽作用。所以A选项涉及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
故选A。
2.D
【详解】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方向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水平向西。
故选C。
4.A
【详解】
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则三个小球之间均为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个轻质小球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
A.a、b、c三个相互吸引,故A正确;
B.a、c相互排斥,b、c相互吸引,故B错误;
C.a、b、c三个相互排斥,故C错误;
D.b、c相互排斥,a、c相互吸引,故D
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库伦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没有利用扭秤实验测得了静电力常量,A错误;
B.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是牛顿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B错误;
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认为电荷间的作用是通过“场”实现的,符合史实,C正确;
D.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首先较准确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对比万有引力公式
及库仑力公式
可知两个力都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故此时小球的运动可类比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因此O点必为椭圆的焦点之一,A错误;
BC.对比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小球与O点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由于在B点距离O点较远,因此小球在B点的速度比在A点的小,B正确,C错误;
D.由于小球通过O点后做离心运动,要使小球绕O点做圆周运动,可在A点沿切线方向适当减小其速度,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在铝板和缝被针中间形成强电场,处于强电场中的空气分子会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烟尘吸附电子带负电,而被吸附到铝板上,A错误;
BC.由于静电力做功,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离铝板越近速度越大,
B错误C正确;
D.由于离铝板越近,电场强度越小,同一烟尘颗粒在被吸附过程中如果带电荷量不变,离铝板越近则加速度越小,D错误。
故选C。
8.AD
【详解】
A.每个点电荷的带电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根据库仑定律公式,库仑力增加为4倍,故A正确;
B.保持点电荷的带电量不变,使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根据库仑定律公式,库仑力增加为
倍,故B错误;
C.使一个点电荷的带电量加倍,另一个点电荷电量保持不变,同时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根据库仑定律公式,库仑力增加为8倍,故C错误;
D.保持点电荷的带电量不变,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根据库仑定律公式,库仑力增加为4倍,故D正确。
故选AD。
9.BCD
【详解】
A.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错误;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C,故C正确;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故D正确。
故选BCD。
10.AC
【详解】
接触前,两球间的库仑力
若两球带同种电荷,则接触后各带电量为
库仑力
若两球带异种电荷,则接触后各带电量为
库仑力
故选AC。
11.AC
【详解】
由于A、B都带正电荷,第三个小球如果带正电荷,两侧的小球受到两个排斥力,不可能平衡,因此,第三个小球一定带负电荷;而第三个小球如果放到两侧,A、B对它都是吸引力,也不可能平衡,第三个小球一定放在AB连线中间,设第三个小球带电量为q,距离A球为x,AB间距离为L,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衡条件,对第三个小球
对小球A
解得
,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第三个小球和A球处于平衡状态时,B球也处于平衡状态。
故选AC。
12.CD
【详解】
A.小球a、b、c均做半径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且受力情况相同,故三个小球的各运动参量大小均相等。对小球a分析,小球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小球d对小球a的引力的水平分力及小球b、c对小球a斥力的合力提供,仅可以判断四个小球所带电荷电性的异同,不能确定小球a是否带正电,故A错误;
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其中
解得
故C正确;
B.向心加速度公式
解得
故B错误;
D.对小球d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
故D正确。
故选CD。
13.(1);(2)
【详解】
(1)由库仑定律得B、C上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
(2)两点电荷在A处产生的场强分别为
则A点的合场强
14.(1)都张开;(2)仍张开,但张角变小;(3)都闭合
【详解】
略
15.(1);(2)+L
【详解】
(1)B对A有库仑引力作用
FBA=k
C对A有库仑斥力作用
FCA=k
B、C对小球A的静电力的合力
F=FBA-FCA
解得
F=
(2)根据A受力平衡可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对A的弹力为
F弹=F
由胡克定律得
F弹=k0(L0-L)
解得
L0=+L
16.(1)3g;(2)
【详解】
(1)这一电荷必为正电荷,设其电荷量为q,由牛顿第二定律,在A点时
在B点时
解得
即电荷在B点处的加速度为3g,方向竖直向上。
(2)从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