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原子核与核能 单元测试题(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原子核与核能 单元测试题(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5 08: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原子核与核能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1.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成都建成并首次实现核聚变放电。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4.9MeV和++X+17.6MeV,则(  )
A.X是电子
B.X是质子
C.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D.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3
2.天然放射现象通常会放出三种射线,即α、β、γ射线,关于这三种射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室中α射线径迹长而粗,这是因为α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B.β射线是高速质子流,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C.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偏转
D.用β射线照射带正电的验电器,则验电器的张角会变大
3.某恒星内,三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C核从而释放出核能。已知α粒子的质量mα=4.0026u、C的质量mC=12.0000u、质子的质量mp=1.0073u、中子的质量mn=1.0087u,1u=931
MeV/c2,c为光速,则C的比结合能约为(  )
A.7.26
MeV
B.7.45
MeV
C.87.12
MeV
D.89.38
MeV
4.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短,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经过一系列衰变和衰变后变成,其中发生衰变的次数为(  )
A.4
B.5
C.6
D.7
5.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一定放出能量
6.将中子、质子紧紧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原子核的力是(  )
A.万有引力
B.库仑力
C.核力
D.分子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B.大量氢原子从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C.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要吸收能量
D.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α粒子轰击氮、钠、铝等元素的原子核都可以打出质子,因此人们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核电站中的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核反应堆中的“慢化剂”是为了减慢核反应速度,防止核反应过于剧烈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铋的半衰期为5天,20g铋经过20天后还剩1.25g铋
C.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D.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0.如图所示是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8年11月,该装置实现了1×108℃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为未来和平利用聚变能量迈出了重要一步。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B.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C.高温能使原子核克服核力而聚变
D.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
11.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反应式,同时释放出43.15MeV的能量。已知氘核的质量为1876.1MeV/c2(c为真空中的光速),氦核质量为3728.4MeV/c2,中子的质量为939.6MeV/c2,1L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个,而1kg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核反应中x=2,y=2
B.质子的质量为960.3MeV/c2
C.1L海水中的氘核全部反应损失的质量约为kg
D.1L海水中的氘核全部反应释放的能量大于一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
12.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放射源放出的三种射线是由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释放的
B.图乙中用紫外光灯照射与验电器相连的锌板,锌板和验电器均带正电
C.图丙为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能量子概念成功解释了这个规律
D.图丁中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共52分)
13.一个锂核(Li)受到一个质子的轰击,变成两个α粒子。已知质子的质量是1.672
6×10-27
kg,锂核的质量是11.650
5×10-27
kg,氦核的质量是6.646
6×10-27
kg。
(1)写出上述核反应的方程;
(2)计算上述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14.原子核的衰变过程遵守一系列的守恒定律,如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利用磁场研究原子核衰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研究各种基本粒子的性质。现有一个在匀强磁场中原来速度几乎为0的放射性原子核W衰变为两个粒子A和B,衰变后粒子A和B运动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粒子A和B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粒子A和B的电荷数之比与质量数之比分别为qA:qB=1:45,mA:mB=2:117。已知该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m,光速为c,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粒子的动能。求:
(1)粒子A和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2)粒子A的动能EkA。
15.写出下列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方程。
(1)(钠核)俘获1个粒子后放出1个质子;
(2)(铝核)俘获1个粒子后放出1个中子;
(3)(氧核)俘获1个中子后放出1个质子;
(4)(硅核)俘获1个质子后放出1个中子。
16.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产生氧并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已知氮核质量为,氧核的质量为,粒子质量为,新粒子的质量为。(已知:相当于,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求:
(1)写出发现新粒子的核反应方程;
(2)核反应过程中是吸收还是释放能量,并求此能量的大小;
(3)粒子以的速度沿两核中心连线方向轰击静止氮核,反应生成的氧核和新的粒子同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之比为,求氧核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B.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是中子,故AB错误;
CD.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Y的质子数是3,质量数是6,则中子数是3,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由于α粒子的电离本领大,贯穿本领小,所以α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粗而短,故A错误;
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这种射线来源于原子核内部,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故B错误;
C.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因其不带电,所以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偏转,故C正确;
D.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用β射线照射带正电的验电器,与验电器中的正电荷中和,则验电器的张角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3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核反应方程为?
则C的比结合能约为
故选B。
4.D
【详解】
每发生一次衰变,则质量数减小4,电荷数减小2,而每发生一次衰变,质量数不变,则发生衰变的次数为次。
故选D。
5.B
【详解】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核反应方程为
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
C.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错误;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可能放出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将中子、质子紧紧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原子核的力是核力。
故选C。
7.C
【详解】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结构,A错误;
B.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能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它们分别是从n=3到n=2、n=3到n=1以及n=2到n=1跃迁放出的,B错误;
C.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为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核子的总结合能减小,一定要吸收核能才能完成,C正确;
D.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所以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其半衰期不变,D错误。
故选C。
8.ABC
【详解】
A.用α粒子轰击氮、钠、铝等元素的原子核都可以打出质子,因此人们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A正确;
B.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故B正确;
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C正确;
D.核电站中的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核反应堆中的“慢化剂”是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为慢中子,从而提高裂变反应的几率,故D错误。
故选ABC。
9.BC
【详解】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得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没有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选项A错误;
B.铋的半衰期为5天,20g铋经过20天后还剩铋,选项B正确;
C.任何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选项C正确;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
故选BC.
10.ABD
【详解】
A.聚变又叫热核反应,选项A正确;
B.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选项B正确;
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那么热核反应时要将轻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它们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核力而聚变在一起形成新的原子核,即高温能使轻核克服核力而聚变,但不是能使所有的原子核克服核力而聚变,选项C错误;
D.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选项D正确;
故选ABD。
11.AC
【详解】
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该核反应中x=2,y=2,故A正确;
B.释放出的能量对应的质量为43.15MeV/c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质子的质量为
故B错误;
C.1L海水中的氘核全部反应损失的质量
故C正确;
D.1L海水中的氘核全部反应释放的能量
一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
故D错误。
故选AC。
12.BC
【详解】
A.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不可能同时放出、和三种射线,故A错误;
B.用紫外光灯照射与验电器相连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电子逃出,此时锌板和验电器均带正电,故B正确;
C.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故C正确;
D.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并不是粒子性,故D错误。
故选BC。
13.(1)Li+H→2He;(2)2.691×10-12J
【详解】
(1)根据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有
Li+H→2He
(2)核反应的质量亏损
Δm=mLi+mp-2mα=(11.650
5×10-27+1.672
6×10-27-2×6.646
6×10-27)
kg=2.99×10-29
kg
释放的能量
ΔE=Δmc2=2.99×10-29×(3×108)2
J=2.691×10-12
J
14.(1)45:1;(2)△mc2
【详解】
(1)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qvB=m

R=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二者的动量大小相等,所以
==45:1
(2)由动能和动量的关系
Ek=


衰变后总动能
Ek=?mc2=EkA+EkB
所以
==△mc2
15.见解析
【详解】
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有(1);(2);(3);(4)。
16.(1);(2)吸收,;(3)
【详解】
(1)发现新粒子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2)核反应中质量亏损量
故这一核反应过程中是吸收能量,吸收的能量为。
(3)由动量守恒得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