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在法庭上》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在法庭上》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1 15:21:49

文档简介

《在法庭上》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了解“在法庭上”这一情节在全书中的作用。
3.使学生产生阅读《复活》的兴趣,更深刻了解《复活》的内容与意义。
二、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1.预习字词,熟读课文。
2.搜集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3.要求学生将第二部分改编成课本剧。
四、教学内容
本文是《复活》这部长篇小说的节选,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把持法院的一群审判人员的形象,对后文审判的结果进行了暗示;第二部分写了法庭上的场景,聂赫留朵夫认出了玛丝洛娃。通过本文的学习,首先分析审判人员的特点,了解造成玛丝洛娃悲剧的社会根源;其次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初步了解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性格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过托尔斯泰的著作吗?你知道既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艺术的探求总结,又是作家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最全面、深刻、有力批判的长篇小说是哪一部吗?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在法庭上》就是节选于《复活》。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抛砖引玉,帮大家了解《复活》,了解托尔斯泰,进而阅读更多托翁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3.提问同学简介《复活》主要内容和托尔斯泰生平及其作品等。
4.找同学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部分中出场的法庭审判人员都是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各自的形
象特点。
(2)通过对审判人员的描述你看到当时俄国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这与后面庭
审的结果有什么关系?
(3)第二部分描写了什么场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为什么?
(4)法庭上出场的另外两个人物卡尔津金和包奇科娃对塑造玛丝洛娃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后明确:
(1)出场的人物依次为:庭长、法官、书记官、副检察官、老太太、名律师。
庭长好色并注意身体保养,一心只想早点结束案子同情人幽会;法官因生活拮据
同妻子发生口角,心情不好;书记官与副检察官勾心斗角;副检察官只知吃喝玩
乐,对案卷没有阅读;老太太有钱却被名律师逼得倾家荡产,名律师却名声大噪

(2)对这群法院审判人员的描写,让我们清楚看到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法院由这样一群道德沦丧、不务正业的坏人把持,必然会造成不公正的审判,也
预示了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
(3)在法庭上的场景。
(4)衬托。表现玛丝洛娃的美丽、沉静、高雅。
(三)研读赏析
1.学生表演就课文第二部分改写的课本剧,学生观看并思考下面问题:
(1)在文中画出描写玛丝洛娃的语句,回答对玛丝洛娃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2)当聂赫留朵夫听到被告名字是“柳波芙”时,对他做了怎样的描写?试结合下文内容分析聂赫留朵夫不肯相信这个女人就是他爱过的姑娘玛丝洛娃的深层心理原因是什么?
(3)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后由戴上眼镜到摘下眼镜,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他的内心独白可看出他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4)当书记官宣读起诉书时,作者对玛丝洛娃进行了动作、神态描写,你感受到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2.小组讨论、交流后明确:
(1)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看出玛丝洛娃是一个美丽、天真、顺从、直爽的人。
(2)心理、神态描写。一方面看出聂赫留朵夫有侥幸心理,希望不要遇到被自己害过的人;一方面不相信玛丝洛娃会干出图财害命的事,相信她的人品。
(3)聂赫留朵夫不相信——相信——激烈而痛苦的思想斗争。对自己犯过的错误的懊悔,但虚荣心使他又不敢承认错误的矛盾心理。
(4)玛丝洛娃听到违背事实的诉状时气愤、无奈又不敢反驳的心理。
(四)拓展延伸
1.在法庭上这一情节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是他以后向玛丝洛娃忏悔并为她的案件四处奔波的开始,是小说情节的转折点。
2.聂赫留朵夫认出玛丝洛娃后,“内心展开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活动”,大胆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他会产生哪些想法。
(五)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复活》这部名著或观看由这部名著改编的电影,进一步了解《复活》的内容与意义。(共15张PPT)
在 法 庭 上
作者: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20岁后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
股东。他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威尼斯商人》是他早期的作品,是一部喜剧。
剧情梗概:
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于是,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希望安东尼奥能借给他这笔钱。然而,由于在海上投入的钱还没收回,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于是他被迫向另外一个富有的犹太放债人,夏洛克借这笔钱。夏洛克最后同意借钱给安东尼奥,而且也不收他的利息;但是他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当夏洛克得知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
夏洛克(高利贷商人)
借约
安东尼奥(商人)
朋友
巴萨尼奥 求婚 鲍西娅
剧中主要人物关系图
更多资源xiti123.
《威尼斯商人》剧照
夏洛克造型
夏洛克是这场戏的主要人物。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他具有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夏洛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鲍西娅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对矛盾,她表现出人文主义者的果敢、沉着、博学和聪慧。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的主动权,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的打击。
鲍西娅是一个什么形象
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安东尼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更多资源xiti123.
故事:选匣择婿
鲍西娅的父亲是个大贵族,很有钱, 女儿长大了,要给她找一个好丈夫。消息一宣布,来了许许多多的男子。鲍西娅的父亲拿出三个匣子,金匣、银匣和铅匣,让他们排队来挑,只有一个匣子里放着鲍西娅的照片,谁挑中,鲍西娅就嫁给谁。来的人虽然年轻却都很势利,他们纷纷挑金匣、银匣,只有一个不爱说话的年轻人挑中了铅匣,打开一看,照片就在这匣子里,真是大喜过望。他叫巴萨尼奥 ,鲍西娅就成了他的未婚妻。
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 :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还有就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