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5 19: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情况的作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平行光射出
B.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C.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
D.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市区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D.以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4.塔式太阳能电站(如图所示)是由多个平面镜组成的,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人面镜时,像将变大
C.平面镜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工作的
D.人距离平面镜2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4m
5.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右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2m
C.1.5m
D.3m
6.手电筒后面的反光镜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角反射器
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8.在一个竖立的平面镜前3m处站着一个1.7m高的人,镜子的上下长度是1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与像的距离是3m
B.人在镜中像的高度为1m
C.人与像的距离是6m
D.人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9.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大
C.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10.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列事例不属于平面镜应用的是(  )
A.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B.利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发电
C.利用拐弯处的反光镜观察路况
D.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
1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左移动
D.水平向右移动
二.填空题。
13.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 
 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 
 像。
14.如图甲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定律,在公路拐弯B处装上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太阳灶制成如图乙所示形状,这是利用了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
15.如图所示,桥在平静的水面成
 
 (填“实”或“虚”)像,半圆形桥孔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圆。桥长45m,则桥的像长
 
 m。正中大圆直径为10m,则大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
 
 m。
16.在疫情期间,小明戴上口罩准备出门,他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则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 
 m,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当他再远离平面镜0.5m,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镜中花,水中月”指的都是 
 成像,此“花”“月”都是 
 像。
18.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
19.如图是一只魔术箱,正面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空纸箱,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这是因为魔术箱中有一块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
20.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cm;小明向平面镜走近0.5m,则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点P的光线。
22.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23.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
24.已知如图所示是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射向平面镜,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确定点光源S及其像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5.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6.请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
27.小明、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通过协商,两人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2)在探究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两人用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时应该尽量选择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则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4)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
 
 (选填“能”或“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5)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五.计算题。
28.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问:
(1)镜中的像与他相距多少m?
(2)若他再远离穿衣镜0.5m,镜中的像距离他多少m?
(3)如果他以1m/s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多少m/s?
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情况的作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大小相等、是虚像(用虚线画出)。
【解答】解:
A.画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用实线、像用虚线,而A图物体用了虚线,像用实线,故A错;
B、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大小相等,用虚线画出虚像,故B正确;
C、画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用实线、像用虚线,而C图都用了实线,故C错;
D、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而D图不对称,故D错。
故选:B。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平行光射出
B.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C.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
D.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变为平行光线射出,通常用来做灯内的反射镜面、太阳灶等;
所有光的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可以成平行光射出,故A正确;
B、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这里的能量最集中,故B正确;
C、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扩大视野,所以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故C正确;
D、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光学性质,同时要知道所有光的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市区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D.以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分析】生活中的面镜有三种: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解答】解: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凸面镜,能够扩大视野,所以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
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凹面镜,将光线会聚于一个点,所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市区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所以选项C的说法正确,
以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面镜的综合题,在解题时应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4.塔式太阳能电站(如图所示)是由多个平面镜组成的,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人面镜时,像将变大
C.平面镜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工作的
D.人距离平面镜2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4m
【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
【解答】解:AB、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B错误;
C、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人距平面镜2
m,则像也距平面镜2
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4
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
5.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右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2m
C.1.5m
D.3m
【分析】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体在平面镜的两侧,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
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
视力表距平面镜3m,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
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需要牢记,并学会利用这个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6.手电筒后面的反光镜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角反射器
【分析】用球的里面做反射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汽车头灯是把灯丝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
【解答】解: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探照灯的凹面镜使光线成为平行光,照亮前方路况。
故选:B。
【点评】凸面镜和凸透镜,凹面镜和凹透镜,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解答】解:
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
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8.在一个竖立的平面镜前3m处站着一个1.7m高的人,镜子的上下长度是1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与像的距离是3m
B.人在镜中像的高度为1m
C.人与像的距离是6m
D.人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人离镜面距离3m,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也为3m;则人与像的距离是3m+3m=6m,故A错误、C正确;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该人身高1.7m,像高也是1.7m。故B错误。
(3)平面镜无论大小都可以成完整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大、等距、垂直、虚像;注意所问的就是“像与物的距离”还是“像与镜的距离”。
9.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大
C.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故AB错误;
CD、物距是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进行解答。
10.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解答】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小丑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
ABD、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ABD错;
C、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镜面对称的规律,可以用刻度尺去找几个特殊点的对称点,从而确定答案。
11.下列事例不属于平面镜应用的是(  )
A.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B.利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发电
C.利用拐弯处的反光镜观察路况
D.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
【分析】①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利用其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来观察水面上的情景;
②利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发电;
③反光镜是凸面镜;
④舞蹈演员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利用其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
【解答】解:
A、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属于平面镜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发电,属于平面镜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拐弯处的反光镜观察路况,反光镜是凸面镜,不属于平面镜的应用;故C符合题意;
D、舞蹈演员用镜子矫正自己的舞姿,属于平面镜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看生活场景中哪些应用了平面镜的成像,哪些没有利用平面镜,但其主旨还是看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掌握。
1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左移动
D.水平向右移动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二.填空题。
13.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 实 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 虚 像。
【分析】实像是光线实际会聚成的,能成在光屏上,虚像是光线的反射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在光屏承接。
【解答】解: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
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
虚像。
故本题答案为:实;虚。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4.如图甲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反射 定律,在公路拐弯B处装上
 凸面镜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太阳灶制成如图乙所示形状,这是利用了
 凹面镜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
【分析】凸面镜: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反射面为凹面的反射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都属于光的反射。
【解答】解: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公路拐弯B处装上凸面镜,这样可以扩大视野,减少事故的发生。利用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将会聚的太阳光用来烧水、煮饭,既可以节省燃料,又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反射;凸面镜;凹面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5.如图所示,桥在平静的水面成
 虚 (填“实”或“虚”)像,半圆形桥孔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圆。桥长45m,则桥的像长
 45 m。正中大圆直径为10m,则大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
 5 m。
【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此桥的像的长度是45
m,由于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大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是5m。
故答案为:虚;45;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看学生能否根据规律,辨别生活中的现象。
16.在疫情期间,小明戴上口罩准备出门,他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则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 2 m,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当他再远离平面镜0.5m,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会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在疫情期间,小明戴上口罩准备出门,他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则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为2m;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点,所以小明在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当他远离平面镜0.5m,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2;虚;不变。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7.“镜中花,水中月”指的都是 平面镜 成像,此“花”“月”都是 虚 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分析“水中月镜中花”现象。
【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而“镜中花”是由于花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平面镜;虚。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需要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牢记实验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8.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7:50 。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4:10”与“7:50”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7:50。
故本题答案为:7:50。
【点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
19.如图是一只魔术箱,正面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空纸箱,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这是因为魔术箱中有一块
 平面镜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45° 。
【分析】纸币确实是进入了箱子当中,人眼看到的只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纸币被平面镜挡住了。
【解答】解:从甲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方格子,整体好象是一个空箱子,而从乙图中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有一个倾斜平面镜,所以甲图中的空箱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实际上纸币在平面镜后面,而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则是因为光具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故答案为:平面镜;4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实际应用,看懂图片中的信息,难度不大。
20.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
 等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cm;小明向平面镜走近0.5m,则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3m ;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7:20 。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实际时间=12:00﹣钟表在平面镜中的时间。
【解答】解:(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小明同学身高165cm,故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也是165cm;
小明向平面镜走近0.5m,此时小明到镜面的距离为2m﹣0.5m=1.5m,则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4:40,则实际时间=12:00﹣4:40=7:20。
故答案为:等于;3m;7:20。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此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点P的光线。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OP,画上箭头,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物像关于平面镜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
22.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解答】解:作出点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连接AB′,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连接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作图的能力,要学会灵活运用。
23.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解答】解: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24.已知如图所示是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射向平面镜,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确定点光源S及其像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分析】先根据入射光线反向延长画出发光点点,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即为像点,并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先将两条入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即为发光点S的位置;
再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就是像点S′;
连接S′与入射点并延长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本题较为直观、准确,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本题要用到量角器,作起来不方便、不准确。
25.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6.请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分析】依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别做出A、B、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就是△ABC在镜中的像。
【解答】解: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
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
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
④用虚线连接A′B′,B′C′,A′C′,则△A′B′C′就是△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作图如下:
【点评】作平面镜成的像,注意留下的作图痕迹,对应点连线要用虚线,像要用虚线,连线与镜面之间要标出垂直符号。
四.实验探究题。
27.小明、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通过协商,两人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像 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
(2)在探究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两人用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时应该尽量选择
 较薄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则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它都无法和蜡烛A的像重合 。
(4)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
 能 (选填“能”或“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5)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
 4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
(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不会影响观察物体的像;
(5)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
【解答】解:(1)两人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在探究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两人用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时应该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题图乙所示,则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它都无法和蜡烛A的像重合;
(4)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5)若蜡烛A距玻璃板4
cm,则蜡烛B距玻璃板4
cm时,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大小;像;不能;虚;(2)较薄;(3)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它都无法和蜡烛A的像重合;(4)能;(5)4。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
五.计算题。
28.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问:
(1)镜中的像与他相距多少m?
(2)若他再远离穿衣镜0.5m,镜中的像距离他多少m?
(3)如果他以1m/s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多少m/s?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因为李洋同学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
(2)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他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m+0.5m=1.5m,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故像距离人的距离是:1.5m+1.5m=3m。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该人以1m/s的速度正对镜子走去,则像以1m/s的速度正对镜子走去,所以若以像为参照物,人相对于像的运动速度是2m/s;
答:(1)镜中的像与他相距2m;
(2)若他再远离穿衣镜0.5m,镜中的像距离他3m;
(3)如果他以1m/s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2m/s;
【点评】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相关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