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cm
B.10cm
C.15cm
D.25cm
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
B.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至45cm刻度线处,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像
C.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取走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
D.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一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B.此时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C.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20cm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方向放置一块凹透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5.如图所示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20.0cm
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f
D.图丙,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6.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7.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8.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的情景。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9.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10.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 )
A.A'O方向移动
B.A'F方向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11.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4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5cm
B.7cm
C.10cm
D.15cm
12.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6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D.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10cm处,也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
14.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15.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
16.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二.填空题。
17.小明利用手机进行扫码支付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物体可放在a、b、c、d的任一位置,则代表照相机原理的为
,代表幻灯机原理的为
。(均填“a”“b”“c”或“d”)。
19.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题12图所示,调节光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清晰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机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20.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
21.如图所示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
(选填“物距”或“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22.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像。要想使看到裂纹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选填“远”、“近”)一些。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
的实像。
2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5.如题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
cm,判断依据是:
。
三.作图题。
27.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A′B′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但不需要画光线图。
2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
2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3)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到55cm和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呈现清晰倒立等大的像。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同学共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景。
(1)若光屏上清晰的像的位置如图所示,若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蜡烛向
方向移动(选填:“上”或“下”);
(2)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到达光屏,在光屏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若小明实验规范,测量准确,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相距v/cm
像的性质
1
12
24
倒立、放大、实像
2
16
16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13.3
倒立、缩小、实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cm
B.10cm
C.15cm
D.25cm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因为当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所以,v=20cm>2f;则f<10cm,
四个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物距的范围,从而可以得出焦距的范围。
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v>2f,由此求出焦距范围;
(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u=15cm,v=3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有f<u<2f,v>2f,即f<15cm<2f,30cm>2f,解得7.5cm<f<15cm;
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此时的u'=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焦距的大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
B.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45cm刻度线处,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像
C.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取走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
D.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一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物异侧;
(3)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u=40cm,v=30cm,物距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据A可知,此时物体应该处于2f之外,故40cm>2f;像处于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2f>30cm>f,故可得焦距的范围是:20cm>f>15cm,故将凸透镜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是35cm,不一定等于2倍焦距,所以不一定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据图可知,当取走光屏后,所成像的情况是不变的,故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是35cm,即一定处于1倍焦距以外,一定成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需要像还能呈现在光屏上,此时需要使光线提前会聚,即可以加一个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能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B.此时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C.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20cm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方向放置一块凹透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分析】(1)(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f<u<2f,v>2f;
(4)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B、由图可知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正确;
C、由图可知,物距u=25cm,v=40cm,当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f<u<2f,v>2f,所以可得,f<25cm<2f,40cm>2f,由以上解得可得,12.5cm<f<20cm,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使光线的会聚点延迟,因此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5.如图所示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20.0cm
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f
D.图丙,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分析】(1)焦距等于焦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
(2)当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3)凸透镜成实像时,u>f;
(4)当u>2f时,物距的变化大于像距的变化,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u=20.0cm﹣10.0cm=10.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此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像时,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u>f时,成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
D、当u>2f时,物距的变化大于像距的变化,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掌握,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此类题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因此要求学生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6.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分析】(1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v>2f,据此求出焦距的范围;
(2)当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3)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解答】解:如图u=50cm﹣20cm=30cm,v=92cm﹣50cm=42cm,此时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有f<u<2f,v>2f,即f<30cm<2f,42cm>2f,解得15cm<f<21cm,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故选:D。
【点评】本题首先要明确凸透镜的几种成像情况求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再根据变化后的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
7.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14cm处,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8.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的情景。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掌握成像特点、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对应关系,并能够通过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特点。
9.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分析】①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②首先判断出物距与焦距,再判断出所成像的性质,从而可以判断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
【解答】解:从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即U<f,并且此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根据此规律可以制成放大镜。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凸透镜成像,对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所成的像都要有所了解。
10.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 )
A.A'O方向移动
B.A'F方向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物距变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成的像也减小,由图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始终通过焦点并会聚到像点,所以像会沿A'F的方向移动。
故选:B。
【点评】此题是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因。
11.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4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5cm
B.7cm
C.10cm
D.15cm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承接;物体离凸透镜14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2f>u>f,解不等式得出结果。
【解答】解:
物体离凸透镜14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则2f>u>f,
所以,2f>14cm>f,
解得14cm>f>7c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的物距和像的性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2.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判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在物像之间,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才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放在a点,物距小于像距,若放在b点,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凸透镜放在c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情况可以通过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可以通过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可以通过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6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D.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10cm处,也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6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20cm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上实像,由此求得焦距的范围;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解答】解:A、蜡烛距离凸透镜36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6cm>2f;2f>20cm>f,解得:10cm<f<18cm,故A错误;
B、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B错误;
C、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10cm处,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4.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时,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烛焰距凸透镜26cm,U>2f,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A、是正立放大的像,故A错误。
B、是倒立放大的像,故B错误。
C、是正立缩小的像,故C错误;
D、是倒立缩小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
【分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正确;
D、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16.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分析】(1)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2)据题意,A点通过凸透镜成像在B点,物距AO小于像距OB,A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然后根据题中给出的选项讨论判断正确选项。
【解答】解: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A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会与CB交于B点,则B点是A点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其中AO是物距u,OB为像距v,因AO<OB,则像距v大于物距u,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u满足f<u<2f,即f<10cm<2f,故5cm<f<10cm,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焦点概念的理解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灵活应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7.小明利用手机进行扫码支付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解: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则像变大。
故答案为:凸透;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8.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物体可放在a、b、c、d的任一位置,则代表照相机原理的为
a ,代表幻灯机原理的为
c 。(均填“a”“b”“c”或“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照相机成像时,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代表照相机原理的为a;
幻灯机工作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代表幻灯机原理的为c。
故答案为: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19.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题12图所示,调节光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清晰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照相 机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分析】(1)焦点指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而焦距即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解: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
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u>2f,2f>v>f,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0cm﹣40.0cm=10.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不能。
【点评】此实验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熟记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20.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凸 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向内缩 (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
照相机 为参照物。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参照物与被研究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由图可知,像越来越小,这说明像距是变小的,物距变大,即照相机的镜头向内缩;
此过程中,照相机与平台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照相机为参照物,感觉平台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凸;向内缩;照相机。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题。
21.如图所示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 物距 (选填“物距”或“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所以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故答案为:物距;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属于基础题目,要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2.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正立、放大的虚 像。要想使看到裂纹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远 选填“远”、“近”)一些。
【分析】放大镜的成像原理采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解答】解:因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要想像变大,就要增长物距,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远些。
故答案为:正立、放大的虚;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是
10 cm,当物距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
【分析】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得出该透镜的焦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分析光屏上像的特点。
【解答】解: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该透镜的焦距f==10cm;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当物距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0;放大。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准确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9.5 cm.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的实像, 照相机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分析】(1)根据焦点的定义,利用图示的情况,即可确定焦距。
(2)根据告诉的物距和测定的焦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确定成像的性质及应用。
【解答】解: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59.5cm﹣50.0cm=9.5cm。
当物距为3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9.5;缩小;照相机。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成像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告诉其中的一个方面可以确定另外三个方面。在此题中就是告诉了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来确定成像性质和应用。
25.如题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
【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移到了主光轴的下方,所成的像将移到主光轴的上方,光屏应移到像的位置。
【解答】解:如题图所示,图中,凸透镜的焦距f=15cm,物距u=50cm﹣25cm=25cm,则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两倍焦距外,而此时光屏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根据烛焰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当蜡烛变短后,烛焰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会向上移动,也就是说,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倒立;右;上。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常见题目。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 30 cm,判断依据是: 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得其焦距;
(2)比较1、3次实验数据可知表格中像距的数据。
【解答】解:(1)由表中第2次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可知,此时u=2f=20cm。则f=10cm。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比较1、3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3次实验的物距,因此第3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1次实验的物距,即表格中像距数据为30.判断的依据是: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故答案为:(1)10;(2)30;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表中信息找出该透镜的焦距,同时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作图题。
27.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A′B′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但不需要画光线图。
【分析】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是正立、放大的,物距小于像距。根据这个规律画出虚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焦距(或物体AB放在焦点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像距,据此画出物体AB的像A′B′的大概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方向不变;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要知道由物体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像点。
【解答】解:从物体A的顶端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而会聚到像点。
由A的顶端发出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从物体B的顶端做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再从B的顶端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条特殊的光线,利用三条特殊的光线来作图。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实验探究题。
2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3)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到55cm和
75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呈现清晰倒立等大的像。
【分析】(1)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甲图计算出焦距的大小;
(2)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气体在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火焰向左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距越小,像越小分析解答;
(3)凸透镜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分析。
【解答】解:(1)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则由图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60.0cm﹣50.0cm=10.0cm;
(2)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A点气体流速变大,则A点处气体压强变小,烛焰将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3)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u=55cm﹣35cm=2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故应将光屏移到55cm+20cm=75cm的位置。
故答案为:(1)10.0;(2)左;(3)7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即流体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分析实际问题。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同学共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景。
(1)若光屏上清晰的像的位置如图所示,若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蜡烛向
下 方向移动(选填:“上”或“下”);
(2)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到达光屏,在光屏上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若小明实验规范,测量准确,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8 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相距v/cm
像的性质
1
12
24
倒立、放大、实像
2
16
16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13.3
倒立、缩小、实像
【分析】(1)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屏上的像,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3)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常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解答】解:(1)由图可知,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下方,因为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说明烛焰高度太高,需要将蜡烛向下调节,才能让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3)由表可知,当u=16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f=8cm。
故答案为:(1)下;(2)漫反射;(3)8。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原理,是基本技能和规律的考查与应用。掌握实验过程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