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5 19: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眼睛到手机的距离大约是(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4.小兰的视力出现问题,如图是她的眼睛成像示意图。现在有甲、乙、丙、丁四种镜片,光分别照射到这四种镜片上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小兰选择了其中的一种镜片制成眼镜对她的视力进行矫正。请你判断她选择的是(  )
A.
B.
C.
D.
5.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的眼睛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虛像
6.图中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8.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反射定律
B.近视眼患者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人从岸边看水中,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下方
9.小科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而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老花镜、凹透镜
B.凸透镜、老花镜
C.近视镜、凸透镜
D.凹透镜、近视镜
10.人眼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正立、放入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1.一般情况下,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中晶状体最厚的是(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的眼睛
D.一样厚
12.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书上帆船图片的情形,由此判断他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的作用是(  )
A.远视眼,会聚
B.近视眼,发散
C.远视眼,发散
D.近视眼,会聚
13.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14.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远视眼;乙
B.近视眼;乙
C.远视眼;丙
D.近视眼;丙
15.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
B.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
C.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小
D.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
16.做眼保健操对人的眼睛所起的作用是(  )
A.使眼睛漂亮
B.缓解眼肌的疲劳,增强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C.使眼睛的瞳孔放大
D.使玻璃体更透明
二.填空题。
17.据报道,湖北一位10岁男孩右眼因被激光笔灼伤而失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激光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透镜(选填“凸”或“凹”),激光经过眼球 
 (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甚至失明。
18.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
 
 (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19.小亮将爷爷的眼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眼镜到地面的距离,在眼镜下方的地上形成了一个很小且明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爷爷的眼镜对光有 
 作用,爷爷是 
 眼。
20.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1.有的同学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成绩下降而且还患了近视眼,导致晶状体太
 
 ,需配戴
 
 透镜来矫正。(填“凸”或“凹”)
22.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 
 (选填“甲”或“乙”)图为近视眼,应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23.人的眼球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会形成一个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采用激光手术,可 
 (选填“增强”或“减弱”)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从而矫正近视眼。
24.如图是小聪同学利用透镜置于小强同学眼睛前所看到的透镜成像情景,由此可以判断小聪同学手中拿的透镜类型是
 
 透镜,利用该透镜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25.小明由于经常躺在沙发上看书,时间长了患上近视眼,当他看远处的建筑时,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 
 (填“凹”“凸”)透镜做成镜片的眼镜,该镜片对光有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26.小刚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所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 
 。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着色液体则表示 
 。
(2)用平行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 
 眼模型,乙是 
 
眼模型,丙是 
 眼模型。
(3)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 
 模型前加一个 
 合适的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在研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 
 模型前加一个 
 合适的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27.人类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到10cm
B.10到25cm
C.25cm到极远处
D.10cm到极远处
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折光效果如图 
 (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四.解答题。
28.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通过调节晶状体厚度,眼睛就可以看清物体,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通过分析近处某点在远视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说明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的原因。
29.天天的爸爸戴着一副眼镜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正好有人敲门和他打招呼,这时爸爸立即摘下眼镜来回应对方,由此你可以判断爸爸是眼睛是患了什么症状,他戴的是眼镜是什么透镜?倘若爸爸不带眼镜再想看清报纸,他通常会将报纸离自己更近还是更远?
五.计算题。
30.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
(1)求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是多少?
(2)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多少?
5.4
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①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③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人的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或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图中,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图中,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所示,眼睛到手机的距离大约是(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分析】人的明视距离约为25cm,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人的明视距离约为25cm;根据图中的距离可知,此时手机到眼睛的距离约为25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视距离的大小,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4.小兰的视力出现问题,如图是她的眼睛成像示意图。现在有甲、乙、丙、丁四种镜片,光分别照射到这四种镜片上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小兰选择了其中的一种镜片制成眼镜对她的视力进行矫正。请你判断她选择的是(  )
A.
B.
C.
D.
【分析】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由图可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只有B为凹透镜。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属于基础题。
5.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的眼睛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虛像
【分析】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解答】解:
AB.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所以小王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近视眼镜的特点,以及凹透镜的特点,并能与其实际应用相结合,是顺利解答本题的关键。
6.图中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分析】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由图知,②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②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则④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C。
【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分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解答】解: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睛的视物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结合,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反射定律
B.近视眼患者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人从岸边看水中,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下方
【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可以使所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3)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人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是因为水中鱼反射的光到达水面发生偏折进入人眼。
【解答】解:A、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这就是近视眼,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人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是因为水中鱼反射的光到达水面发生偏折进入人眼,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即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上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近视眼的矫正,比较全面,难度不大。
9.小科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而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老花镜、凹透镜
B.凸透镜、老花镜
C.近视镜、凸透镜
D.凹透镜、近视镜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后,因此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
【解答】解:小科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说明它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即患近视眼,应该佩戴近视镜,也就是凹透镜;
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说明她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即患远视眼,应该佩戴远视镜(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10.人眼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正立、放入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眼睛的视物原理,是基础题。
11.一般情况下,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中晶状体最厚的是(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的眼睛
D.一样厚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正常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光屏,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综上所述可知,近视眼的晶状体最厚;
故选:A。
【点评】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如何矫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2.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书上帆船图片的情形,由此判断他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的作用是(  )
A.远视眼,会聚
B.近视眼,发散
C.远视眼,发散
D.近视眼,会聚
【分析】近视眼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无法看清近处的物体。
【解答】解:戴眼镜前看不清近处的东西,可以判定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远视眼,佩戴眼镜后近处的帆船图片放大了,且更清晰,所以佩戴的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13.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分析】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晶状体越厚,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此时视网膜接受的是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反之,晶状体越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弱,视网膜接受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
【解答】解:(1)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偏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眼睛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情况,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也是中考考查填空和选择常考的内容。
14.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远视眼;乙
B.近视眼;乙
C.远视眼;丙
D.近视眼;丙
【分析】①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近视眼的特征;
近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利用凹透镜丙进行纠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5.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
B.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
C.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小
D.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ACD、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所以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又因为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说明爷爷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能弱一些,所以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故AC错误,D正确。
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故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16.做眼保健操对人的眼睛所起的作用是(  )
A.使眼睛漂亮
B.缓解眼肌的疲劳,增强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C.使眼睛的瞳孔放大
D.使玻璃体更透明
【分析】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解答】解: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肌的疲劳,增强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与使眼睛漂亮、使眼睛的瞳孔放大和使玻璃体更透明无关;
故选:B。
【点评】中学生中的假性近视很多,所以平时一定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
二.填空题。
17.据报道,湖北一位10岁男孩右眼因被激光笔灼伤而失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激光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 透镜(选填“凸”或“凹”),激光经过眼球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甚至失明。
【分析】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激光经过眼球会聚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这是因为激光的亮度高。
故答案为:凸;会聚。
【点评】本题考查了激光的特点及应用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识记性较强。
18.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
 远视眼 (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分析】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解答】解: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这说明王老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王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远视眼;凸透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19.小亮将爷爷的眼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眼镜到地面的距离,在眼镜下方的地上形成了一个很小且明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爷爷的眼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爷爷是 远视 眼。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小亮将爷爷的眼镜正对着太阳光,调节眼镜到地面的距离,在眼镜下方的地上形成了一个很小且明亮的光斑,这表明该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所以爷爷是远视眼。
故答案为:会聚;远视。
【点评】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0.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分析】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
【解答】解: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照相机;倒立。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21.有的同学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成绩下降而且还患了近视眼,导致晶状体太
 厚(凸) ,需配戴
 凹 透镜来矫正。(填“凸”或“凹”)
【分析】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的光线延后会聚到视网膜上。
【解答】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凸)、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需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厚(凸);凹。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22.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 甲 (选填“甲”或“乙”)图为近视眼,应用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分析】(1)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远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2)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1)甲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
(2)乙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甲;凹透镜。
【点评】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
23.人的眼球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会形成一个缩小、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采用激光手术,可 减弱 (选填“增强”或“减弱”)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从而矫正近视眼。
【分析】(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过凸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解答】解:(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若是晶状体过厚,可以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减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凸;倒立;减弱。
【点评】近视眼是长期用眼不卫生,包括用眼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书不注意休息、在强光下或弱光下看书等,造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的办法主要是带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或进行必要的手术。
24.如图是小聪同学利用透镜置于小强同学眼睛前所看到的透镜成像情景,由此可以判断小聪同学手中拿的透镜类型是
 凸 透镜,利用该透镜可以矫正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分析】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同侧。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解答】解:小聪通过透镜看到的是小强眼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小聪使用的是凸透镜,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在视网膜后方的像提前会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见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凸;远视。
【点评】本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以及矫正远视眼等知识,常见题目。
25.小明由于经常躺在沙发上看书,时间长了患上近视眼,当他看远处的建筑时,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 方,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 凹 (填“凹”“凸”)透镜做成镜片的眼镜,该镜片对光有 发散 作用。
【分析】(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径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径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佩戴凹透镜做成镜片的眼镜。
故答案为:前;凹;发散。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实验探究题。
26.小刚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所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 晶状体 。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视网膜 ,着色液体则表示 玻璃体 。
(2)用平行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 正常 眼模型,乙是 近视 
眼模型,丙是 远视 眼模型。
(3)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 乙 模型前加一个 焦距 合适的 凹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在研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 丙 模型前加一个 焦距 合适的 凸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解答】解:(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中液体相当于玻璃体;
(2)光线经过凸透镜正好汇聚在玻璃后壁,说明物体能正常成像在视网膜上,故甲是正常的眼睛;乙图物体不能正常成像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所以乙是近视眼模型,丙图物体不能正常成像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后面,所以丙是远视眼模型,丙是远视眼模型;
(3)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即在乙模型前加一个薄厚(或度数)合适的凹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由图可知,物体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矫正远视眼,就要对光线进行会聚,即需要带凸透镜;即
在丙模型前加一个薄厚(或度数)合适的凸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晶状体;视网膜;
玻璃体;(2)正常;近视;远视;(3)乙;薄厚;凹;(4)丙;薄厚;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27.人类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D 。
A.0到10cm
B.10到25cm
C.25cm到极远处
D.10cm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 后 (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折光效果如图 甲 (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分析】(1)根据题干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可得出结论;
(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变差,自动调节焦距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矫正。分析甲乙两图可知,甲中的透镜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解答】解:(1)根据题干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
故选D。
(2)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观察图可知,甲图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由图可知,会聚的光线经过甲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则甲图中的透镜为凸透镜,乙图中的透镜为凹透镜,故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甲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D;(2)后;
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以及对远点,近点和眼保健知识的认识,此题的难点在于分析甲”或“乙”中的透镜,然后即可做出选择。
四.解答题。
28.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通过调节晶状体厚度,眼睛就可以看清物体,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通过分析近处某点在远视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说明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的原因。
【分析】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成像。
【解答】答: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较大;来自近处某点的光比较发散,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后;到达视网膜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所以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9.天天的爸爸戴着一副眼镜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正好有人敲门和他打招呼,这时爸爸立即摘下眼镜来回应对方,由此你可以判断爸爸是眼睛是患了什么症状,他戴的是眼镜是什么透镜?倘若爸爸不带眼镜再想看清报纸,他通常会将报纸离自己更近还是更远?
【分析】(1)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2)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虚像都是正立的。
【解答】答:由题意“天天的爸爸戴着一副眼镜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正好有人敲门和他打招呼,这时爸爸立即摘下眼镜来回应对方”,这说明爸爸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爸爸患的是远视眼(老花眼),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越小,所以他通常会将报纸离自己远一些。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视眼矫正方法。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五.计算题。
30.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
(1)求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是多少?
(2)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多少?
【分析】由题可知,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以100的值;
眼镜的度数有正负之分,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为:×100=×100=400度;
(2)则2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f'==0.5m。
答:(1)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是400度;
(2)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0.5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透镜的焦距以及度数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从文章中获取重要信息并加以利用。布6;学号:194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