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基础巩固
1.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
B.密度小
C.比热容大
D.比热容小
2.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图甲),若两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不计液体热量散失,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
3.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是扶贫的基本目标。国人基本上已达到小康水平,贫困户也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型。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地方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好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冬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肉蛋和粉丝蒸熟
D.拌:黄瓜和葱蒜醋搅拌后即可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B.100℃的铜块的比热容比0℃质量相同的铜块的比热容大
C.铁块温度升高时的比热容比温度降低时的比热容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的高低均无关
5.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夏天在教室里洒水,使教室里更凉快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6.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t甲<△t乙=△t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比热容最小
B.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丙放出的热量最多
7.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B.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0-t2时间内,c物质的比热容大于b物质的比热容
D.温度从T1升至T2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
8.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征,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
A.
如图: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B.
如图:汽车发动机中用水循环冷却
C.
如图: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D.
如图:深秋夜晚,给桔子喷水可防冻
9.花香四溢说明分子
。北方冬季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特性。
10.水的比热容是4.2×10?焦/(千克?℃),其单位读作
,它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
℃时,所吸收的热量是
焦。日常生活中常用水作为冷却设备的液体,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小”或“大”)。
11.农村在早春育秧时,农民早上将秧田里的水放掉,阳光照射使秧田的温度尽快升高;而晚上秧田则要蓄水保温,有利于秧苗的成长,这样做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原理。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热。
12.沿海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与同纬度内陆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不同,如图所示,是2020年7月某日同纬度的沿海某城市和内陆某城市的气温情况,请判断甲是
城市(选填“沿海”或“内陆”),你的依据是
。
能力提升
1.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0℃
B.6℃
C.6℃以上
D.6℃以下
2.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3kg和2kg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水中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2.52×105?J
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2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2:3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
3.甲、乙两种材料不同的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同时投入沸水中充分加热,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10℃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投入该杯水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10℃,则两金属块的比热关系是( )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4.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是3:2,吸收的热量之比是1:2,升高的温度相同,甲和乙的质量之比是( )
A.1:3
B.3:4
C.4:3
D.3:1
5.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某种液体(注:c水>c液体)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水和该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选填“甲”、”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水的比热容c水
=4.2×103J/(kg?℃)]
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学生做了实验,记录数据如下所示:
物质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升高的温度(℃)
吸收热量Q(焦)
煤油
1
0.1
8
2Q
2
0.1
16
4Q
3
0.2
8
4Q
水
4
0.1
8
4Q
5
0.1
16
8Q
6
0.2
8
8Q
(1)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与3(或4与6)可初步得出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
,吸收的热量
。(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分析表中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温度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答案〗C
〖答案〗B
〖答案〗B
〖答案〗D
〖答案〗A
〖答案〗A
〖答案〗C
〖答案〗D
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比热容;
10.焦每千克摄氏度;1;4.2×103;大;
11.比热容;吸;
12.沿海;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
能力提升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甲;2.1×103
6.(1)越大;越大;
(2)1与2(或4与5);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