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内能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
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太阳照射沙子,沙子变热
B.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C.两手相互摩擦,手掌变热
D.钢锯锯断木头,钢锯变热
3.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
5.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
6.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7.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不属于能的转化的是( )
A.炙手可热
B.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C.钻木取火
D.搓手时双手发热
8.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引力
C.向篮球中打气——分子间有间隙
D.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一一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9.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雪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内的某固体物质采用水浴法加热,她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以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B.如图甲所示,试管内的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该物质能沸腾
C.由图乙所示,可知该物质是晶体
D.图乙所示,试管内的物质在BC阶段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10.2021年春晚的小品《阳台》中小俩口炖排骨时放盐放多了,使排骨汤过咸,后面社区主任建议往汤里加清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炖排骨时,汤沸腾后由大火调到小火,可以使汤的沸点降低
B.咸汤里加入一些清水后,汤的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C.排骨变咸,是因为盐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炖排骨时,通过做功使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
二、填空题
11.如图,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该现象表明______,进一步观察还可以看到______(选填“冷”或“热”)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快慢跟______有关。
12.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光滑平整的玻璃片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让玻璃片浸没在水中,现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片在刚刚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在空中时的示数还要大,其原因是_______。
13.制作茶叶时需要把茶叶倒进炽热的锅里翻炒,这主要是通过_________方式改变茶叶的内能;炒茶时能闻到茶叶的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5.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紧,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蒸汽把木塞顶开。酒精燃烧时,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给试管内的水加热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蒸汽把木塞顶开时,蒸汽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端午节到了,家人团聚常食用咸鸭蛋。咸鸭蛋的制作方法之一:在洗净的鸭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盐后用纸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咸了。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鸭蛋变咸属于______现象。煮咸鸭蛋时,咸鸭蛋温度升高,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7.如图所示,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通过比较应选择_______(甲/乙)玻璃管,并先倒入________(酒精/水),理由是________。若将
1L
酒精和
1L水混合后液体密度_______0.9g/cm3。(ρ酒精=0.8g/cm3,选填“>”“<”或“=”)。
18.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
(1)硝化棉被点燃,表明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2)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是通过______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
19.图甲是某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示意图形象反映两种物态下分子排列的特点。第1min时该物质分子的排列可能如图___________,2—4min过程温度不变,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0.如图所示,小宇做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来弄清楚热量、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请补充图中①______,②______(②处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两处空白。
三、解答题
21.许多家庭为了让棉毛织物免受虫蚁的危害,常常在衣柜里放一些樟脑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没有了,还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请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樟脑丸变小的原因,属于什么现象?
(2)能够闻到樟脑丸气味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放有樟脑丸的衣柜夏天的气味总比冬天的浓?
22.把一块铅切成两段,然后在原处合上,加以一定的压力,两段铅又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也在原处合上,也加以一定的压力,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呢?
23.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
(2)图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
24.某同学在学习了“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后,为了探究其他改变内能的方法,他在广口瓶内装入一些细沙,用带孔的木塞堵住瓶口,并在木塞的小孔中插入一支温度计。如图所示,然后用干燥的厚棉布裹住广口瓶,用力迅速上下摇动瓶内细沙。
(1)你猜想该同学将会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___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用干燥的厚棉布裹住广口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A
4.D
5.B
6.B
7.A
8.B
9.B
10.C
1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热
温度
1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13.热传递
运动(或无规则运动)
14.晶体
增加
15.化学
热传递
减小
16.扩散
增加
17.乙
水
略
>
18.增加
升高
做功
19.a
减少
20.热传递
不一定
21.(1)升华;(2)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扩散速度越快
22.铅分子间的距离达到了引力起作用的距离,而玻璃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引力还没起作用.
23.a、d
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e
分子间存在引力
24.升高
做功
防止掌心向瓶内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