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开福区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化
学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Zn-65
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熟鸡蛋返生”引发网络热议——CH2(NH2)CH2COOH具有两性,不能由天然蛋白质水解获得
B.中国画师二次创作《神奈氚冲浪里》讽刺日本----3H的半衰期为12年,60年后浓度降为1/32
C.《山海经》记载:“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我国最早使用的金属是白金
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的“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2.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3.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有关脱落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18O4
B.脱落酸只能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
C.脱落酸可以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D.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4.实验室以空气和镁为原料制备Mg3N2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B中可依次加入浓硫酸、NaOH溶液
B.若去掉装置C,对产品纯度无影响
C.实验时应先加热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D
D.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5.采用ZnBr2/SiO2为催化剂,通过氧溴化可将甲烷转化为溴甲烷。该路线实现了甲烷的低温活化、有效抑制活泼产物的深度氧化,显著提高产物的选择性,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若用FeBr2替换ZnBr2,溴甲烷的产率将降低
B.产物中可能混有CH2Br2
C.过程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总反应为
6.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探究镁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速率,所用药品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序号
镁条质量(g)
盐酸
物质的量浓度(mol/L)
体积(mL)
①
0.01
1.0
2
②
0.01
0.5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a为实验①对应的结果
B.理论上经历足够长时间,两条曲线最终会重合
C.实验①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加快,后减慢
D.实验②中200~400
s内,若c(H+)从c1
mol/L变为c2
mol/L,则用H2表示的速率一定为mol/(L·s)
7.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士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B.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8.某探究学习小组用一定量的乙醇和钠反应推测乙醇结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保证乙醇足量,让钠反应完全
B.装置b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
C.通过测定放出氢气气体的体积计算乙醇中活泼氢的数目,从而推测乙醇的结构
D.从量筒中读取排除出水的体积时,应注意上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的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平
9.1
mol某烷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246.4
L(标准状况),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4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烷烃的结构简式是(
)
A.
B.CH3CH2CH2CH2CH3
C.
D.
10.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4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10s时,Y的转化率为21%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0~10s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2Mg(OH)2。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片作为正极
B.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12.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SO2及其水溶液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SO2溶于水
②向①的水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
③将②的溶液加热
A.①的溶液呈酸性,是由于SO2+H2OH2SO32H++SO
B.②中品红褪色,不足以证明具有漂白性的是SO2
C.③中溶液恢复红色,一定是H2SO3分解造成的
D.上述实验涉及SO2的溶解性和漂白性
13.符合分子式“”的多种可能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对应的结构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4个
B.1~5对应的结构中一氯代物只有1种的有2个(不考虑立体异构)
C.1~5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的有2个
D.1~5对应的结构均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14.下列实验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
B
通入酸性溶液中
溶液褪色
具有还原性
C
将铜片与稀硝酸混合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
D
Al和浓硫酸在常温下混合
Al片完全溶解
常温下Al被浓硫酸完全溶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4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
15.(14分,每空2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T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将9g单质X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
1mol·L-1
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将溶液在减压低温条件下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Y与氢可形成一种阳离子,实验室检验该微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T在同一主族,Se原子比T原子多一个电子层,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T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该粒子的还原性比Z—
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Z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含氧酸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2分,每空2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设计要求回答: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
(3)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生成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17.(16分,每空2分)中国沿海某城市采用反渗透法将海水淡化,得到淡水供市民使用,剩余母液继续加工获得其他产品。某实验小组同学模拟工业生产流程,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写出一种)。
(2)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步骤①包括加热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
(4)若要验证所得无水MgCl2中不含NaCl,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通电时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写出钛铁矿在高温下经氧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由TiCl4Ti需要在Ar气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依据下表信息,需加热的温度略高于___________℃即可。
TiCl4
Mg
MgCl2
Ti
熔点/℃
-25.0
648.8
714
1667
沸点/℃
136.4
1090
1412
3287
18.(12分,每空2分)某同学拟用A、C两种烃合成有机物F(苯乙酸乙酯),合成的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A为最简单的烯烃,D中含有—CHO。
(1)请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酯基且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的结构有________种。
长沙市开福区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化
学
答案卷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Zn-65
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熟鸡蛋返生”引发网络热议——CH2(NH2)CH2COOH具有两性,不能由天然蛋白质水解获得
B.中国画师二次创作《神奈氚冲浪里》讽刺日本----3H的半衰期为12年,60年后浓度降为1/32
C.《山海经》记载:“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我国最早使用的金属是白金
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的“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答案】C
【解析】A.天然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无法得到CH2(NH2)CH2COOH(非氨基酸),A说法正确;
B.3H的半衰期(含量减少为一半)为12年,经过5个12年,即60年后浓度降为原来1/32,说法正确;
C.白金(铂)、黄金或银,虽然发现的较早,但由于含量、硬度等因素,并未投入使用,我国最早使用的金属为铜。说法错误;
D.这里的“纸”指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说法正确
2.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答案】C
【解析】[分析图象知状态Ⅰ的能量比状态Ⅲ的高,因此是放热反应,A错误;从反应历程看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没有断裂,B错误;CO2的结构是O===CO===O,含极性共价键,C正确;状态Ⅰ→状态Ⅲ是CO与O的反应,D错误。]
3.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有关脱落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18O4
B.脱落酸只能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
C.脱落酸可以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D.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20O4,故A错误;脱落酸中含有羧基、羟基,能与羧酸、醇发生酯化反应,故B错误;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羧基,脱落酸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因此脱落酸可以和金属钠发生反应,故C正确;脱落酸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1个羰基,即1
mol
脱落酸至少可以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4.实验室以空气和镁为原料制备Mg3N2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B中可依次加入浓硫酸、NaOH溶液
B.若去掉装置C,对产品纯度无影响
C.实验时应先加热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D
D.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答案】C
【解析】[A错,要制备氮化镁,需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CO2和水蒸气,则装置A、B中可依次加入NaOH溶液、浓硫酸。B错,若去掉装置C,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对产品纯度有影响。C对,实验时,应先加热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除去氧气,然后再加热D。D错,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5.采用ZnBr2/SiO2为催化剂,通过氧溴化可将甲烷转化为溴甲烷。该路线实现了甲烷的低温活化、有效抑制活泼产物的深度氧化,显著提高产物的选择性,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若用FeBr2替换ZnBr2,溴甲烷的产率将降低
B.产物中可能混有CH2Br2
C.过程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总反应为
【答案】C
【解析】A.若用FeBr2替换ZnBr2,FeBr2中铁元素显+2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Fe2O3,Fe2O3的活泼性比ZnO差,因此可能溴甲烷的产率将降低,故A正确;
B.采用ZnBr2/
SiO2为催化剂,通过氧溴化可将甲烷转化为溴甲烷,反应过程中有甲烷和溴的反应,只要在光照条件下,就会发生连续取代,产物中可能混有CH2Br2,故B正确;
C.过程Ⅱ中反应方程式为:2HBr
+O2+
ZnBr2=H2O+2Br2+ZnO,氧化剂为O2,还原剂为HBr、ZnBr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C错误;
D.由反应机理图可知,反应过程中加入的有HBr、O2、CH4,生成的有CH3Br、H2O;ZnBr2、ZnO、Br2,在参与循环,故总反应为,故D正确;
6.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探究镁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速率,所用药品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序号
镁条质量(g)
盐酸
物质的量浓度(mol/L)
体积(mL)
①
0.01
1.0
2
②
0.01
0.5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a为实验①对应的结果
B.理论上经历足够长时间,两条曲线最终会重合
C.实验①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加快,后减慢
D.实验②中200~400
s内,若c(H+)从c1
mol/L变为c2
mol/L,则用H2表示的速率一定为mol/(L·s)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很快,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曲线斜率越大,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实验①所用的盐酸浓度较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对应的是斜率大的曲线a,实验②所用的盐酸浓度较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小,所以反应速率较慢,对应的是斜率小的曲线。
【解析】A.由分析可知,图中曲线a为实验①对应的结果,故A正确;
B.由题给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镁不足量,盐酸过量,当镁完全反应时,实验①和实验②生成的氢气的量相同,容器中气体压强相同,则理论上经历足够长时间,两条曲线最终会重合,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实验①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加快,之后随着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慢,故C正确;
D.实验②中,若400
s时,镁没有完全反应,200~400
s内,溶液中c(H+)从c1
mol/L变为c2
mol/L,用H2表示的速率为mol/(L·s),若400
s前,镁已经完全反应,200~400
s内,溶液中c(H+)从c1
mol/L变为c2
mol/L,用H2表示的速率应大于mol/(L·s),故D错误;
7.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士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B.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答案】B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ⅢA族或第ⅥA族元素,又因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W一定不是第ⅢA族元素,即W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X、Y、Z依次为O、Mg、Al、Si,据此答题。
【解析】A.O原子有两层,Mg、Al、Si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Al>Si>O,即,A错误;
B.化合物XW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
C.Y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体,导电性很强,Z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Y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Z单质的,C错误;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错误;
8.某探究学习小组用一定量的乙醇和钠反应推测乙醇结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保证乙醇足量,让钠反应完全
B.装置b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
C.通过测定放出氢气气体的体积计算乙醇中活泼氢的数目,从而推测乙醇的结构
D.从量筒中读取排除出水的体积时,应注意上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的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平
【答案】A
【解析】A.该实验探究一定量乙醇和钠的反应从而推断乙醇结构,为了从定量角度分析乙醇结构,应该乙醇为定量,钠为足量,故A错误;
B.反应生成的H2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测量氢气体积,故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保证广口瓶中水顺利排出,故B正确;
C.根据生成的H2的体积求算H2量,从而计算乙醇中活泼氢的个数,推测乙醇结构,故C正确;
D.量筒读数时应上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的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在同一高度,量筒中液面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压强不等造成体积测量不准确,故D正确;
9.1
mol某烷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246.4
L(标准状况),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4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烷烃的结构简式是(
)
A.
B.CH3CH2CH2CH2CH3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该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O2物质的量n(O2)=,由烷烃燃烧通式,得,解得n=7,即该烷烃中有7个碳,即C7H16,由题意知,该有机物含4种氢,故答案选A。
10.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4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10s时,Y的转化率为21%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0~10s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答案】C
【解析】A.4s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还在变化,因此4s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10s时,Y的转化率==79%,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X、Y的量逐渐减小,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因此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反应物最终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反应为可逆反应,Δn(X):Δn(Y):Δn(Z)=(1.2-0.41)mol:(1-0.21)mol:(1.58-0)mol=1:1:2,因此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0~10s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C项,故答案为C。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2Mg(OH)2。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片作为正极
B.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答案】AD
【解析】[结合题中总反应可知Mg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即镁片作负极,A错误;食盐水是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B正确;电池工作时镁片在负极逐渐溶解而被消耗,C正确;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12.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SO2及其水溶液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SO2溶于水
②向①的水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
③将②的溶液加热
A.①的溶液呈酸性,是由于SO2+H2OH2SO32H++SO
B.②中品红褪色,不足以证明具有漂白性的是SO2
C.③中溶液恢复红色,一定是H2SO3分解造成的
D.上述实验涉及SO2的溶解性和漂白性
【答案】BD
【解析】[
H2SO3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H2SO3H++HSO,A项错误;品红褪色,说明溶液中某微粒具有漂白性,这种微粒可能是SO2也可能是H2SO3、HSO等,B项正确;溶液恢复红色,可能是H2SO3分解造成,也可能是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分解造成的,C项错误;实验涉及了SO2的溶解性和漂白性,D项正确。]
13.符合分子式“”的多种可能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对应的结构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4个
B.1~5对应的结构中一氯代物只有1种的有2个(不考虑立体异构)
C.1~5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的有2个
D.1~5对应的结构均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A.1~5对应的结构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2、3、5,共3个,选项A错误;
B.1、4对应的结构中的一氯代物有1种,2对应的结构中一氯代物有3种,2、5对应的结构中一氯代物有2种,选项B正确;
C.只有1对应的结构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其它都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立体结构,选项C错误;
D.1~5对应的结构中,4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选项D错误。
14.下列实验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
B
通入酸性溶液中
溶液褪色
具有还原性
C
将铜片与稀硝酸混合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
D
Al和浓硫酸在常温下混合
Al片完全溶解
常温下Al被浓硫酸完全溶解
【答案】B
【解析】A.、与一定浓度的氢离子能发生反应生成,故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不一定含有、有可能含,A错误;
B.
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酸性被还原,具有强还原性、B正确;
C.将铜片与稀硝酸混合在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而不是溶液中立刻有红棕色气体,说明铜片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由其它气体转变产生(铜片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与氧气反应生成),C错误;
D.Al和浓硫酸在常温下混合、Al片发生钝化不溶解,D错误;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4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
15.(14分,每空2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T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将9g单质X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
1mol·L-1
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将溶液在减压低温条件下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Y与氢可形成一种阳离子,实验室检验该微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T在同一主族,Se原子比T原子多一个电子层,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T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该粒子的还原性比Z—
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Z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含氧酸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
68.5
(3)
取少许于试管中,加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证明
(4)H2SeO4
第三周期第VⅠA
族
S2-+Cl2=S+2Cl-
(5)
【解析】试题分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是碳元素;常温下Y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所以Y是N;T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与Se在同一主族,因此T是S;Z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则Z为Cl;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C;X的一种氢化物燃烧时火焰温度高,可以焊接金属,则该氢化物是乙炔,结构式为H-C≡C-H,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
H2O→Ca
(OH)2+C2H2
↑。
(2)将9g单质X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所得气体是二氧化碳,物质的量是9g÷12g/mol=0.75mol,通入1L
1mol·L-1
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是1mol,设碳酸钠是xmol、碳酸氢钠是ymol,则x+y=0.75、2x+y=1,解得x=0.25,y=0.5,因此完全吸收后,将溶液在减压低温条件下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质量为0.25mol×106g/mol+84g/mol×0.5mol=68.5g。
(3)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即为铵根,该微粒的电子式为。铵根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则实验室检验铵根的方法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证明。
(4)S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其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证明该粒子的还原性比Z—
强的离子方程式是S2-+Cl2=S+2Cl-。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T在同一主族,Se原子比T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16+18=34;最高价是+6价,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4。
(5)元素Z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
NaClO+H2O,其生成的含氧酸盐的电子式为。
16.(12分,每空2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设计要求回答: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
(3)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生成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答案】 (1)(2)干燥混合气体 (3)吸收过量的氯气
(4)C、D (5)CH4+2Cl2C+4HCl (6)a、b
【解析】 (1)B装置的三个作用为:①控制气流速度从而达到合适的反应比例;②均匀混合气体,便于后续实验;③干燥混合气体。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KI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过量的氯气排入空气中污染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3)E装置既吸收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同时还防止倒吸。
(4)据信息可知生成的黑色小颗粒为炭黑,说明在强光照射下可发生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应为CH4+2Cl2C+4HCl。
(5)最后从D中分离出的气体有HCl易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离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可用分液法。
17.(16分,每空2分)中国沿海某城市采用反渗透法将海水淡化,得到淡水供市民使用,剩余母液继续加工获得其他产品。某实验小组同学模拟工业生产流程,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写出一种)。
(2)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步骤①包括加热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
(4)若要验证所得无水MgCl2中不含NaCl,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通电时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写出钛铁矿在高温下经氧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由TiCl4Ti需要在Ar气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依据下表信息,需加热的温度略高于___________℃即可。
TiCl4
Mg
MgCl2
Ti
熔点/℃
-25.0
648.8
714
1667
沸点/℃
136.4
1090
1412
3287
【答案】(1)蒸馏法(或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2)SO2+Br2+2H2O=2Br-+4H++SO(3)
冷却结晶
(4)进行焰色实验(5)
MgCl2(熔融)Mg+Cl2↑
(6)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7)可以防止钛、镁被氧化
1412
【解析】(1)目前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多种,如: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蒸馏法,故答案为:蒸馏法(或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2)吸收塔中通入SO2进行溴元素的富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2Br-+4H++SO。答案为:SO2+Br2+2H2O=2Br-+4H++SO。
(3)要从氯化镁溶液得到含结晶水的氯化镁,就需要蒸发、冷却、结晶,并通过过滤把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MgCl2和NaCl的阳离子不同,若要验证所得无水MgCl2中不含NaCl,最简单的方法是焰色反应。答案为:焰色反应;
(5)电解熔融状态的无水氯化镁可以得到氯气和镁单质,即MgCl2(熔融)Mg+Cl2↑,故答案为:MgCl2(熔融)Mg+Cl2↑;
(6)从图示可知氯化时的反应物为FeTiO3、C、Cl2,生成物为FeCl3、TiCl4,再根据得失电子和原子守恒即可得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答案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7)在Ar气中进行可以防止钛、镁被氧化;由表中数据可知,可以控制温度使TiCl4、Mg、MgCl2转化为蒸气,Ti不熔化,从而分离得到Ti,故温度略高于1412℃;答案为:可以防止钛、镁被氧化;1412。
18.(12分,每空2分)某同学拟用A、C两种烃合成有机物F(苯乙酸乙酯),合成的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A为最简单的烯烃,D中含有—CHO。
(1)请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酯基且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的结构有________种。
【答案】(1)(2)加成反应
(3)羧基
【解析】最简单的烯烃为乙烯,故A为乙烯,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B为CH3CH2OH,B与E反应生成F,由E、F的结构简式可知,B、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乙醛,苯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乙酸,则C为。反应①是乙烯和水加成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反应②为被催化氧化生成,即+O2+2H2O;反应④为与CH3CH2OH发生的酯化反应,即+CH3CH2OH+H2O。符合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有如下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