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5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走进娘俩怎样的好好儿活;
2.感受我俩怎样的好好儿活;
3.思考我们要怎样的好好儿活。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走近作者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
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母亲
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
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此时母亲的状况如何?
身患(huàn)绝症
病入膏肓(huāng)
母亲
品一品
母爱的深沉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能找到。
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我与地坛》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可活什么劲儿!”
——没有
——没有
——没有
为了让儿子活下去
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亲挡住的不仅仅是窗外的树叶,更是挡住了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
看花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憔悴”和“央求”怎么理解?)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聚焦“笑”,你感受到了什么?)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母亲究竟想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想说什么?你能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吗?
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和妹妹都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这个“好好儿活”,究竟是怎么活?请结合描写菊花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拓展阅读
升华情感
延伸拓展
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关于活着
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但是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
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我们在一块要好好活……”
读出思考
作业: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