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世说新语》
二则
2021.9.2
咏
雪
《世说新语》二则(一)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níng)
(xīn)
(chā)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理解词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未若柳絮因风起
疏通文意
即公大兄无奕女
她叫什么名字?
文中哪句话是她说的呢?
谢无奕和谢安是什么关系呢?
释义:原来是哥哥谢无奕的女儿
方法一:借助文下注释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怎么解释?
内就是里面的意思,集就是集会,引申为家里集会。
释义:谢太傅在一个下雪日举行家庭聚会。
方法二:结合知识经验拆分,猜读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该怎么解释?
“未若”是反驳上面一句诗的,应解释为比不上,不如。
哪句翻译更生动?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飘起
方法三:结合上下文
疏通文意常见方法
方法一:借助文下注释
方法二:结合知识经验拆分,猜读
方法三:结合上下文
文言文现象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青年男女。
今义:指子女。
文义
古义:诗文、诗篇。
今义: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现象
古今异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文言文现象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现象
特殊句式:倒装句、判断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白雪纷纷似所何”。
撒盐空中差可拟
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空中撒盐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可译为“……是……”。
《世说新语》介绍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人们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又名《世说》。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世说新语》介绍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文学包括辞章修养、学识渊博等内容。很多是有关清谈的活动,编纂者以之为文学活动而记述下来。
你认为,《咏雪》应该归入言语还是文学门类呢?
妙语共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朗只是写了雪颜色很白,是静态的,但谢道韫写到飘舞,是动态的,让人眼前出现飘舞的画面,抓住了雪飘舞的神韵,所以更胜一筹。
后人对于谢道韫的才华冠之以“咏絮之才”,后来还把“咏絮之才”用来指女子的才华。
诵读领悟
家庭教育之智
个人勤奋努力
无论是言语出色的谢道韫,还是接到问题后做出及时反应的谢朗,他们在言语中展现的智慧仅仅源自于天资聪颖吗?
总
结
《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谢家子女在大雪天,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世说新语》二则(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读题解文
陈太丘是谁?他为什么叫陈太丘?“期”字怎么解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年-186或187年),字仲躬,颍川许县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他曾任太丘长。
期,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友期行(qī)
相委而去(wěi)
太丘舍去(shě)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友人惭(cán)
读准字音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疏通文意
试着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注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注释:
元方:陈太丘的长子。
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翻译: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则:就。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翻译: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文言文中的直译与意译
例:待君久不至,已去。
直译:直接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不改变字词的顺序以及意思。
意译:在原意基础上,加上补充与修饰,或改变语序,使翻译更容易理解。
直译:等您很久不来,已经离开。
意译: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现在已经离开了。
文言文现象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
相委而去
委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下车引之
引
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文言文现象
元方入门不顾
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古义:约定;
今义:盼望;日期。
文言文现象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文言现象。
古人常常使用音同或形近字来表示字义。
通假字,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同”。
常见的尊称与谦称
尊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用于称对方。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尊称类
谦称类
精读探究
本文出自《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精读探究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客——用尊称,有礼,情绪平稳
元方——用尊称,有礼,彬彬有礼
精读探究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不用尊称,无礼,暴跳如雷
元方——用尊称,有礼,克制情绪
精读探究
本文出自《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懂得“信”的重要
懂得“礼”的重要
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精读探究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
不失礼。客人失信失礼,元方必须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
精读探究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1.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讲信用);
2.为人处世要知错善改;
3.为人处世要守时;
4.为人处世要知礼、有礼。
拓展延伸——古文化中的“信”
金文“
”字中的“
”代表人,“
”则代表口,意思是人通过口所说的话来保证和许诺。
“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古人最初通过语言来许诺。后来,有人使用函件来承诺,人们将“信”的含义进行引申,用它指来往的函件,如书信。
此外,人们将能够践行诺言、诚实可靠的品质也称为“信”,如信用。对讲信用的人,我们通常采取信任的态度,给予其自由,因此“信”也有“随意”的意思,如信步。
总
结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