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论
语
十
二
章
一个圣人
孔子
一本奇书《论语》
一个伟大的思想
儒家思想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探究。
2.了解《论语》与儒家思想。
3.联系实际,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及现实意义。
微
目
标
人们常说,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论语〉十二章》中十二章语录的基本意思。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十二章语录,进一步走近《论语》,走近孔子,走近儒家思想,跟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究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
微
引
入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探讨。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十二章分别讲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学)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光)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②传不习乎?(复习的重要性)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好客交友
平和淡定)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善于自省
为人忠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不受不义之财)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立志
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坚定志向,求教多思)
微
学习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
《论语》
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伦理思想的最直接资料,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文化历经无数内外忧患而能保存,延续和发扬,与以"仁"为核心孔子的伦理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课选择的12章涉及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等方面内容,蕴含深刻治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一斑。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
孔子提出了仁爱和爱人,孟子将其发展为仁政,其实就是一种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关怀主张“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
孔子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
“孔子与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这些原则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有教无类”
《卫灵公》即对人无区别地加以教育的主张,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只要“自行束脯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即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样使“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和“无立锥之地”的仲弓及冬天“以芦花衣之”的闵子骞得以置身于孔子门下,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面向全民提出的,他希望无论是名门望族、殷实之家还是篷牖茅椽、绳床瓦灶之户都可以接受他的教育。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因材施教”
孔子认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和“学而知之”,
但同时也看到了人的天赋和资质的不同。孔子发现了受同样的教育而结果不尽相同的情况,并且提出了“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以上也”。因此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把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资质、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知人之深”
孔子对弟子求学态度的认识非常深刻,他高度赞扬颜回的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见好学者也”《雍也》,宰予因课堂睡觉而遭到孔子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的批评。孔子不但对学生的求学态度认识深刻,而且对学生的个性、才能、德行把握准确,洞悉深刻。“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先进》德行(德行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关于辞令的):宰我、子贡;政事(擅长政事的):冉有、季路;文学(通晓文献知识的):子游、子夏。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了解非常深刻,为他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育人之准”
下列一则孔子教学案例,可以说孔子因材施教的精典。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样的问题,异样的回答,分析有针对性。正是凭借这一方法,使其门下不同资质的弟子均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有用人才。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启发诱导”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这是颜渊对其老师孔子这一教导方式的概括和评价。循循善诱就是善于有步骤地启发诱导,而不是生硬灌输和强加于人。孔子之所以创造并运用这一方法,一是他深刻了解个人能动性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诱导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的过程。二是从师道上看,孔子主张师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喻,启发诱导就是科学相长的过程。三是孔子着意于培养的是创造型的人才,故不看重、不拘泥于一技一艺的传授,启发诱导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启发诱导”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这是颜渊对其老师孔子这一教导方式的概括和评价。循循善诱就是善于有步骤地启发诱导,而不是生硬灌输和强加于人。孔子之所以创造并运用这一方法,一是他深刻了解个人能动性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诱导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的过程。二是从师道上看,孔子主张师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喻,启发诱导就是科学相长的过程。三是孔子着意于培养的是创造型的人才,故不看重、不拘泥于一技一艺的传授,启发诱导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微
实践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个世界能轻而易举、毫不费劲做到的,只有贫穷和衰老,其它的都需要努力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经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那你就应该踏实的去做!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汲取那些行动上的启示呢?
微
实践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知与旧知
知识与实践
学与思
学与问
?
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微
实践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新知与旧知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微
实践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知识与实践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
实践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学与思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微
实践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学与问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微
实践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关键词:苦与乐的思辨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微
实践
根据以下两章语录,结合实际谈谈“君子之乐”写300-400字感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