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巴金——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另有笔名佩竿、余一等,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3.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发起人之一,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二、会认字
yán
bó
yì
áng
dùn
dǐng
fèi
guàn
hào
bēng
盐
薄
屹
昂
顿
鼎
沸
贯
浩
崩
zhèn
shà
yú
é
luǎn
sú
yuè
suì
dù
gěng
震
霎
余
鹅
卵
俗
跃
穗
镀
埂
shuò
cháo
wěi
luó
mián
bà
zhàn
mèi
zhuì
huái
烁
巢
苇
罗
眠
霸
占
昧
坠
怀
三、会写字
潮
据
堤
盼
滚
顿
逐
渐
堵
犹
崩
震
霎
余
淘
牵
鹅
坑
卵
洼
填
庄
稼
俗
跃
葡
萄
稻
熟
形近字
潮(潮流)
堤(堤岸)
洼(水洼)
盼(期盼)
嘲(嘲笑)
提(提问)
挂(牵挂)
粉(粉红)
震(地震)
鹅(白鹅)
渐(渐渐)
稼(庄稼)
雷(打雷)
鸭(鸭子)
惭(惭愧)
嫁(出嫁)
俗(习俗)
裕(富裕)
五、重点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霎时
余波
依旧
柔和
河床
新鲜
修补
庄稼
风俗
葡萄
满意
水稻
成熟
招待
传说
鹅卵石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坑坑洼洼
六、近义司
据说——听说
宽阔——广阔
笼罩——包裹
犹如——好像
柔和——轻柔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招待——款待
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七、反义词
宽阔——狭窄
逐渐——立刻
依旧——改变
新鲜——陈腐
满意——不满
人山人海——人烟稀少
山崩地裂——岿然不动
八、解词语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柔软,软和。
【招待】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
【传说】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九、特殊词语
1.ABAC式: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半明半昧
拓展:善始善终
无声无息
百战百胜
含反义词:漫天卷地
若隐若现
拓展:争先恐后
大同小异
无中生有
3.AABB式:浩浩荡荡
闪闪烁烁
坑坑洼洼
密密麻麻
拓展:隐隐约约
吞吞吐吐
严严实实
4.AABC式:摇摇欲坠
拓展:欣欣向荣
跃跃欲试
恋恋不舍
十、重点句
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几句话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满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3.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明亮、柔和的月盘,月之美、山之高、村之静……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使人不由地走进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田园般的画卷中。)
4.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水中的月景,拟人手法的使用,使月亮和水塘显得那么美好,那么和谐。看起来真是“水塘抱月”呀!)
5.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滴滴溜”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花牛甩尾巴时可爱的样子,充满趣味性。从这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花牛的悠闲自得。)
十一、课文梳理
1.《观潮》一文作者通过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看到、听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满来时的惊心动魄。
2.《走月亮》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
3.《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的唯美画面。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了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从景色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无比欣悦的心情,《花牛歌》是徐志摩的作品。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的景象,充满了无限的情趣。
4.《繁星》是作家巴金1927年赴法国留学途中在船上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十二、日积月累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