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2.5《雾和云》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2.5《雾和云》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5 14: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
2.5《雾和云》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2.5《雾和云》
单元
第二单元《水循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雾和云》是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让学生认识雾和云,探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古诗词“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从而引出问题:云和雾来自哪儿呢?由诗句入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利用问题让学生对云和雾产生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二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自然界中哪里有雾?哪里有云?在这个环节中先认识自然界中雾和云。通过教科书呈现的两幅雾和云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自然观察开始,逐步深入认识自然界中的雾和云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再通过讨论、交流,深入认识雾和云。第二个部分: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先利用实验制造"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雾和云形成的原因,然后通过视频播放自然界雾和云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梳理,加深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整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形成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了解雾和霾有什么区别?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霾的形成过程,知道雾和霾的区别,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认识雾和云,再研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雾和云是如何形成的原因,了解雾和云是自然界的水存在的一种形态。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雾和云的成因提出有根据的猜测。2.能够基于观察做雾的形成的模拟实验,得出实验结论。3.能根据生活经验和雾的形成实验推导云的形成。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探究雾和云的成因,并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2.当与其他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通过再次观察、思考,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通过雾霾天气现象,区别雾和霾,知道自然现象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
1.知道雾和云形成的原因。2.能够基于观察,运用比较、推理、概括解释雾的成因,再基于雾的成因推导云的形成。
难点
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推测雾形成的条件,并尝试制造“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古代诗人曾写下“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这样美丽的诗句来描写云和雾,今天我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下诗人笔下的美丽云和雾。(出示视频)师:刚才视频中的云和雾让景色变得仿若仙境一般,在欣赏这样的美景的同时,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交流。师:那么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吧。(板书课题《雾和云》)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交流。
讲授新课
1.认识雾和云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曾经在什么时候见过雾和云?自然界哪里有雾和云呢?在雾中行走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感受?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师:根据这些现象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能推测出雾是由什么形成的吗?把它们记录下来。
交流学生的推测,然后总结:雾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雾其实就是一些悬浮于空中的小水珠。师:关于“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呢?可以结合刚才讨论的结果和生活中的“雾”现象进行思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提出猜想。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提出猜想。
2.制造“雾”师:你们不仅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还能依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猜想,老师为你们点赞。那雾究竟是不是如你们所猜想的是由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空气形成的呢?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验证猜想?
(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雾的形成条件提出猜想。)师:你们不仅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还能依据上节课所需知识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老师为你们点赞。那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把你的方法写在记录单里。交流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提示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开展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验结论解释自然界中雾的成因。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论解释自然界中雾的成因。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根据杯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块形成“雾”,推想自然界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就是在类比推理。
3.推导云的形成师:刚上课时还有同学提出云是怎样形成的,云和雾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有关雾的知识,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资料,找到答案吗?可以把你的想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云和雾区别的资料,结合雾的成因,推导云的成因。认识云和雾其实是一种物质。师:看来通过今天的研究,同学们不仅知道了雾和云的成因,还了解了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
拓展应用
师: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你知道云可以分为哪几类吗?(播放视频)不同种类的云各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古代有人可以通过看云识别天气的变化呢?我们继续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吧(出示视频)请大家坚持观察天空中出现不同的云时天气的特点和变化情况,看看你还有哪些新发现。
小结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雾,那同学雾的好兄弟霾有是什么呢?它和雾又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19雾和云水蒸气遇冷凝结雾:生成于地表云:生成于高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