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章末综合练习(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3.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章末综合练习(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05 12: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人教版生物章末综合练习:3.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根
B.茎
C.叶
D.植物体所有活细胞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3.下列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
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释放氧气
C.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4.用黄豆发黄豆芽,1千克黄豆可发5千克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总量(
)
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不变
D.先少后多
5.探究“在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是否能释放出氧气”和“光是否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图中的(
)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丙、乙与丙
6.下列关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7.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同时促进①②过程,小麦才能增产
C.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D.①过程在线粒体进行,②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
8.如图所示,若甲是水和二氧化碳,Ⅰ和Ⅱ是植物的生理过程,则(
)
A.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
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C.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
9.科技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同奔小康。为了提高老高家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
②挂果时多喷农药防虫
③适当多施有机肥
④经常通风
⑤喷洒膨大剂
⑥阴雨天增加光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0.如图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11.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12.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图二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图三曲线可以表示某些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D.图四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13.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14.请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
,此装置必须放在
的环境中。
(3)大棚种植农作物时,常通过延长
时间、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田生产多采取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来提高光照的利用率,增强
作用。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重要作用。
(5)丙装置可用来验证
,现象是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在低温下贮藏蔬菜、水果和粮食,目的是抑制
作用。
(6)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则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该怎样改进?

15.如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a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一天中空气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是___________(填“A”“B”“C”或“D”)点。
(2)分析乙图在B点时可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列举两种情况):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研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一)、(二)两个有关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测定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三)所示(实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虚线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变化),请分析:图(三)中a点后,曲线ab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曲线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D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3.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叶绿体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出氧气。
4.答案:B
解析:生物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为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黄豆在萌发的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黄豆体内的有机物,由黄豆到豆芽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水,所以会有1kg黄豆可长出7kg豆芽,而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黄豆体内的有机物会逐渐减少。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此题较新颖,稍有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黄豆到豆芽的过程中因缺乏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5.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符合题意。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甲和丁变量有两个:光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能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不符合题意。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乙和丙的变量有两个,是光照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符合题意。甲和乙可构成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乙和丙的变量有两个,是光照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7.答案:A
解析: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A正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欲使小麦增产,需促进①过程同时抑制②过程,B错误。①过程在光下进行,②过程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都能进行,C错误。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②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8.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9.答案:D
解析:①白天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减慢,总的来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正确;②喷洒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错误;③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利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原因是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④经常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正确;⑤喷洒膨大素,草莓单重大幅增加,但是可能危害身体健康,错误;⑥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阴雨天增加光照,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正确。
10.答案:A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强度。据图可知,a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断增加,即光合作用不断增强,A正确;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B错误;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但光合作用仍在进行,D错误。
11.答案:C
解析: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12时附近,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所以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D正确。
12.答案:C
解析:A、图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升高。A错误;
B、图中0---6点,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氧浓度下降,6~18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浓度增加,可见图中气体是氧气,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正确;
D、根据对图分析,a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
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
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D、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错误。
故选:D。
14.答案:(1)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十水有机物+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光(3)光照;光合
(4)碳一氧平衡
(5)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或种子萌发放出了二氧化碳)呼吸
(6)塑料袋只罩住植物,不罩花盆
解析:
(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光能合作用的式子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2)乙装置用金鱼藻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上述装置一定要移至阳光下。(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要想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就必须让它们充分地接受光照。(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这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5)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贮藏蔬菜、水果和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6)若用丁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应将丁装置中的塑料袋扎在茎的基部。
15.答案:(1)等于;C
(2)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3)种子吸水,呼吸作用增强;装置(一)中种子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二)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解析:(1)甲图中,在B点和C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点;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在6点至18点之间吋二氧化碳减少,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是C点。
(2)乙图中B点时,光合作用迅速增强,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因此B点时发生的变化有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
(3)向装有种子的瓶子内加入少水后,种子吸水,呼吸作用增强,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增多;这是图(三)中a点后,曲线ab段上升的原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便是图(4)中曲线cd段上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