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自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自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5 12: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燃料及其应用自测题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可使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2、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3、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
A.甲烷和氧气
B.氮气和氧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7、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分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如图所示,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被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9、某年
10

15
日,广西玉林一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
4
人死亡、8
人受伤。安全事故无小事。)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10、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11、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下列不是其优点的是(  )
A.无污染
B.热值高
C.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D.原料资源丰富
13、党的十九大强调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缓解白色污染问题
B.扩大铅蓄电池、含汞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C.采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二、填空题。
14、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 
 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 
 ;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 
 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填“能”或“不能”),写出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我国是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这种可燃冰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  ????(填最简整数比);
(3)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6、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17、为了减少雾霾、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
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
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xNH3+6NOx(2x+3)N2+ 
 。
②随“空/燃比”增大,CO和
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
18、氢能源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氢能源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请将下列四位同学对氢能源的描述填写完整。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三、简答题。
20、根据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回答:
(1)分别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什么?
(2)如图所示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把它们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实验中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四、计算题。
21、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1—2022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燃料及其应用自测题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可使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答案】C
2、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答案】D
3、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答案】B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
A.甲烷和氧气
B.氮气和氧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答案】D
7、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分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8、如图所示,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被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答案】B
9、某年
10

15
日,广西玉林一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
4
人死亡、8
人受伤。安全事故无小事。)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答案】C
10、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答案】D 
11、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12、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下列不是其优点的是(  )
A.无污染
B.热值高
C.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D.原料资源丰富
【答案】C
13、党的十九大强调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缓解白色污染问题
B.扩大铅蓄电池、含汞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C.采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答案】B
二、填空题。
14、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 
 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 
 ;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 
 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填“能”或“不能”),写出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隔绝空气;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4)不能;2Mg+CO2
2MgO+C。
15、我国是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这种可燃冰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  ????(填最简整数比);
(3)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160 (2)3∶5∶32 (3)7.5%
16、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17、为了减少雾霾、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
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
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xNH3+6NOx(2x+3)N2+ 
 。
②随“空/燃比”增大,CO和
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
【答案】①6XH2O;②氧气含量增大,燃油气充分燃烧。
18、氢能源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氢能源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请将下列四位同学对氢能源的描述填写完整。
【答案】①高 ②污染 ③高 ④困难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电话119。
三、简答题。
20、根据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回答:
(1)分别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什么?
(2)如图所示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把它们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实验中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1)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3)用湿布盖灭
四、计算题。
21、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