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作词者光未然简介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谱曲者冼星海简介: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结合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自读诗歌,说说透过诗歌你看到
了怎样的黄河?
黄河的基本走向
欣赏图片
说说你对黄河的感受?
黄河滚滚
惊涛拍岸
黄河上游景观
万丈狂澜
黄河中游景观
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坚实臂膀
九曲连环
欣赏图片
说说你对黄河的感受?
波澜壮阔、气势雄伟、奔腾不息、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自由朗读的时候,你是带着什么
语气读的?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时代背景
激昂!
雄健! 悲壮!
自由朗读后,说说你是带着什么语气读的
听范读带,学习并模仿其语调、
停顿、感情,可小声跟读。
听读后自学检测生字生词
1.字音字形
澎湃( ) 哺育( ) 屏障( ) 宛转( )气魄( ) 巅峰( ) 狂澜( )
2. 词语解释
哺育—— 气魄—— 狂澜—
pài
bǔ
píng
zhuǎn
pò
diān
lán
①喂养。②比喻培养。
①魄力。②气势。
巨大的波浪
随着配乐,全班齐读课文,并
思考问题:
题目为“黄河颂”作者在朗诵词部分直接
歌颂了什么?
黄河的英雄气魄
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
民族精神
开头的“朗诵词有什么作用?”
开宗明义,赞美黄河,赞美中华民族
,引出下文
自读歌词部分,思考: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哪几句?哪
是近镜头特写?哪是远镜头的全景式总写?
哪是写流向的?
1黄河滚滚… …南北两面。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3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4从昆仑------黄海之边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次?
把从“啊!黄河”到“发扬滋长”分成三个层次
是摇篮
是屏障
是臂膀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历史文化
仰韶遗址
大汶口遗址
黄帝陵
西夏王陵
鹳雀楼
龙门石窟
风土民俗篇
安塞腰鼓
闹春秧歌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是
摇篮
黄河是
屏障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臂膀,高亢激昂
师读:“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
一二组读:”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
三四组读:“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五六组读:”啊,黄河……发扬滋长."
文章写到这里为止,将剩余的部分删掉不要,可不可以?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最后诗人以号召的方式,呼吁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创作目的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用这种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要点归纳
朗诵词
歌
词
望黄河
颂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