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33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33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5 12:5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曹操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文学常识关键词
短歌

古体诗
建安风骨
“三曹”
“建安七子”
文学常识介绍
“短歌”: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建安风骨——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古体诗,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观念、重要方法,最早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说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此时,曹操已网络了天下名士,文有“建安七子”,智有司马懿、荀攸,武有张辽、夏侯渊等大将。
一、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一)请听范读,
读准字音
qiān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慷慨;当以,没有实义。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忧从中来:内心
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山不厌高:满足
(二)自由朗读,通晓诗意
(三)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朗读点拨:
1.节拍:二二节拍;
2.语调(句式)。
二、品析诗歌,探究问题
从哪里可以看出?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寻找诗眼——发现诗歌的情感基点
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忧人生短暂
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的短暂,感叹时光易逝。
曹操忧从何来?从哪些诗句可看出?分小组,结合具体诗句,交流讨论。
(二)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添加标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二忧求贤难得
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
(二)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
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
此处曹操想表达什么?
添加标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忧贤才难得
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宴请宾客的诗,表明自己招贤纳才的热情和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
(二)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添加标题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二忧求贤难得
诗人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二)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添加标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二忧求贤难得
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
(二)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添加标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忧功业未就
(二)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诗人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
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小结:
诗歌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人生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雄主的渴望建功伟业之叹。
(二)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之忧
人才之忧
天下之忧
(三)手法赏析——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艺术手法鉴赏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歌
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添加标题
《短歌行》写的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抒发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的前面部分写得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的传世名篇,对于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添加标题
(四)致敬英雄——总结课文,背诵诗歌
总结课文
学生试背
它在古今众多的诗歌中是很有特色的。因为,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之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备了这双重的感情,所以他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一首诗来。
——叶嘉莹
感文随笔
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一个人才严重流失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
150万,回来的不到
50万。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读这首《短歌行》,你有何感慨?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