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Al2O3具有两性,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NaH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制备纯碱
C.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作贮运浓硝酸
D.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可用作蚀刻铜电路板
2.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3∶1
B.2∶1
C.1∶1
D.1∶3
3.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HCl溶液
B.铁片
C.KSCN溶液
D.石蕊溶液
4.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Fe(OH)2是一种黑色固体,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转变为红褐色
B.由图示操作可制取Fe(OH)2
C.Fe3O4、Fe(OH)3都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
D.Fe(OH)3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B.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C.铝制饮料罐应回收利用
D.青铜是铜合金中的一种
6.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作印刷电路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用KSCN溶液可检验废液中的Fe2+
C.可用置换法回收废液中的铜
D.Fe3+能溶解Cu说明Cu比Fe金属性强
7.下列物质的颜色和性质或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编号
物质
颜色
性质/用途
①
Fe2O3
红棕色
红色油漆、涂料
②
Fe(OH)2
红棕色
易被氧化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③
Fe(OH)3
红褐色
受热易分解生成红棕色粉末
④
Fe2+
黄色
具有较强氧化性
⑤
Fe3+
浅绿色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
8.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A
Al2O3
NaAlO2
Al(OH)3
B
Al
Al(OH)3
Al2O3
C
AlCl3
Al(OH)3
NaAlO2
D
MgCl2
Mg(OH)2
MgO
9.将1.12g铁粉加入25mL
2mol/L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发生反应后,其结果是
A.往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显红色
B.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比为5∶1
C.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2∶1
D.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10.现有一定量FeO、Fe2O3的混合物,在足量H2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混合物减少0.8g;将等质量的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欲使之完全溶解,则需1mol·L?1盐酸的体积至少为
A.0.05L
B.0.1L
C.0.2L
D.1L
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1.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Na→NaOH→Na2CO3→NaCl
B.Mg→MgCl2→Mg(OH)2→MgSO4
C.Al→Al2O3→Al(OH)3→NaA1O2
D.Fe→FeO→Fe(OH)2→Fe(OH)3
12.新型陶瓷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C是还原剂,N2是氧化剂
B.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
AlN需转移3mol电子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13.现有100mL
3mol/L的NaOH溶液和100mL
1mol/L氯化铝溶液,①将NaOH溶液分多次加到AlCl3溶液中;②将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NaOH溶液中。比较两种操作的结果是
A.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不等
B.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也相等
C.现象不同,沉淀质量相等
D.现象不同,沉淀质量不等
14.部分被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92g,经如下处理:
已知氯化铁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反应:Cu+2Fe3+=Cu2++2Fe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②样品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③溶解样品的过程中消耗硫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04mol
④V=224
⑤V=336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5.将等物质的量的Na2O2和Al同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混合气体4.48L(标准状况下),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滴入1mol/L盐酸至沉淀恰好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3
B.加入的固体过氧化钠为7.8g
C.当滴加200mL盐酸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
D.最终消耗的盐酸为400mL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6.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耐高温性质稳定)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C内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干燥管的________(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
(3)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处酒精灯。
(4)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铝是一种轻金属,被称为金属界的“万金油”,应用范围极其广阔,含铝的化合物如氧化铝、氢氧化铝等在工业上用途十分广泛。
(1)写出金属铝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滴汞滴在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上,放置在空气中等待片刻,滴在汞的地方会较快地长出“白毛”,其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a.Al2O3
b.Al(OH)3
c.HgO
d.铝汞齐
(2)某兴趣小组尝试分离Fe2O3和Al2O3的混合物,流程图,写出下列操作的名称及物质的化学式:
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试剂X__________;不溶物A__________;气体Y__________;
(3)写出Al(OH)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通常用AlCl3溶液作为制备Al(OH)3的原料,写出在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100mL
2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7.8g
Al(OH)3沉淀,则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5)氢氧化铝是应用广泛的无机阻燃添加剂,阻燃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OH)3Al2O3+
3H2O根据方程式解释氢氧化铝能做阻燃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属,其目的是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mL
0.1mol/L
KI溶液,加入6mL
0.1mol/L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
19.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混合物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甲
乙
丙
混合物质量/mg
255
385
459
生成气体/mL
280
336
336
(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量的?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算出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求得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求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求得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20.某学习小组在研究CH4还原Fe2O3的实验中,发现生成的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查阅资料得知:在温度不同、受热不均时会生成具有磁性的Fe3O4。为进一步探究黑色粉末的组成及含量,他们进行如下实验。
(1)往黑色粉末中滴加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
(2)用以下装置可以说明产物有Fe3O4存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相应的药品,接下来的一步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证明黑色粉末是否含Fe3O4,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加足量盐酸,充分振荡使黑色粉末完全溶解,滴入KSCN溶液,观察现象。请分析此方案是否可行,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
高一上学期第三章训练卷
化学答案(二)
1.【答案】D
【解析】Al2O3熔点高,所以Al2O3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具有两性无关,故A错误;NaHCO3加热易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所以NaHCO3可用于制备纯碱,与NaHCO3溶液呈碱性无关,故B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易钝化,可用作贮运浓硝酸,与铝具有良好导热性无关,故C错误;答案选D。
2.【答案】A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相同体积的氢气时,消耗HCl、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3∶1。
3.【答案】C
【解析】如果FeCl2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故选C。
4.【答案】A
【解析】Fe(OH)2是一种白色固体,A错误;煤油能减少FeSO4溶液与氧气接触,可以避免试管中部分氧气对氢氧化亚铁的氧化,B正确;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Fe3O4,可通过化合反应:4Fe(OH)2+2H2O+O2=4Fe(OH)3制取Fe(OH)3,C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5.【答案】B
【解析】铁在自然界中分步较广,含量较多,冶炼较易,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铁合金,A正确;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从合金定义可知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B错误;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所以铝制饮料罐应回收利用,C正确;青铜(主要含有Cu、Sn)是铜合金中的一种,D正确;答案选B。
6.【答案】C
【解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用KSCN溶液可检验废液中的Fe3+,不能检验亚铁离子,B错误;铁的金属性强于铜,可以把铜离子置换生成铜,因此可用置换法回收废液中的铜,C正确;Fe3+能溶解Cu说明铁离子氧化性强于铜离子,但Cu比Fe金属性弱,D错误。答案选C。
7.【答案】D
【解析】Fe(OH)2为白色;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8.【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中的转化关系分别为:,;B项中Al不能经一步反应转化为Al(OH)3。
9.【答案】A
【解析】n(Fe)==0.02mol,n(FeCl3)=0.025L×2mol/L=0.05mol,发生反应2Fe3++Fe=
3Fe2+,剩余n(Fe3+)=0.01mol。生成n(Fe2+)=0.06mol。
10.【答案】B
【解析】剩余固体比原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原混合物中氧原子的质量,则n(O)==0.05mol。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则n(Cl?)=2n(O)=0.05mol×2=0.1
mol,则n(HCl)=0.1mol,需1mol·L?1盐酸的体积至少为=0.1
L。
11.【答案】CD
【解析】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适量CO2反应可生成Na2CO3,Na2CO3与HCl溶液反应可生成NaCl,均能一步反应实现,故A正确;Mg与Cl2在点燃时反应生成MgCl2,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Mg(OH)2与H2SO4反应可得MgSO4,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故B正确;Al与O2点燃时反应生成Al2O3,Al2O3与H+反应转化为Al3+,Al3+在弱碱环境下转化为Al(OH)3,Al(OH)3与NaOH反应转化为NaA1O2,由上述分析可知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故C错误;FeO与HCl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NaOH反应生成Fe(OH)2,Fe(OH)2与O2和H2O反应生成Fe(OH)3,不能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故D错误。
12.【答案】AC
【解析】氮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N2是氧化剂,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是还原剂,A正确;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B错误;AlN的摩尔质量为41g·mol-1,D错误。
13.【答案】C
【解析】100mL
3mol·L?1
NaOH溶液中n(NaOH)=0.3mol,100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n(AlCl3)=0.1mol,则:①将NaOH溶液分多次加到AlCl3溶液中,只发生反应:Al3++3OH?=Al(OH)3↓,且0.1molAlCl3最后都全部转化成0.1mol
Al(OH)3,现象为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②将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NaOH溶液中,依次发生反应:Al3++4OH?=AlO+2H2O,Al3++3AlO+6H2O=4Al(OH)3↓,且0.1mol
AlCl3最终全部转化成0.1mol
Al(OH)3,观察到的现象为先没有沉淀后出现沉淀;所以二者现象不同,最终均生成0.1mol
Al(OH)3沉淀,则沉淀质量相等,故答案为C。
14.【答案】B
【解析】①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则生成的滤渣3.2g为铜,金属铜可以和三价铁反应,所以滤液A中一定不含有+3价铁离子,故①错误;②最后加热得到的3.2g固体为三氧化二铁,其物质的量为:,Fe元素的物质的量为,铁元素的质量为,则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故②正确;③根据②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反应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故③正确;④最后溶液中溶质为过量H2SO4和FeSO4,而铁元素物质的量为0.04mol,说明参加反应硫酸物质的量为0.04mol,含氢离子0.08mol,其中部分氢离子生成氢气,另外的H+和合金中的氧结合成水了,根据②可知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它结合氢离子0.06mol,所以硫酸中生成氢气的氢离子为:0.08mol-0.06mol=0.02mol,即生成0.01mol氢气,标况体积为0.01mol氢气的体积为2.24L,故④正确,⑤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为:②③④,故选:B。
15.【答案】AD
【解析】A.将等物质的量的Na2O2和Al同时放入足量的水中,分别进行的反应是:2Na2O2+2H2O
=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两个反应中过氧化钠和单质铝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可以认为是物质的量相等混合,方程式相加得到总反应为:2Na2O2+2Al+4H2O=2NaAlO2+2NaOH
+O2↑+3H2↑,由方程式可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3∶1,故A错误;B.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3∶1,一共4.48L(0.2mol),所以氢气为0.15mol,氧气为0.05mol,带入总方程式计算出Al为0.1mol、过氧化钠为0.1mol,质量为7.8g,故B正确;C.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时是氢氧化铝恰好完全沉淀,所以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NaCl,其中Na元素完全来自于加入的0.1mol过氧化钠,所以Na为0.2mol,NaCl就是0.2mol,由Cl守恒得到:需要的HCl为0.2mol,所以,滴加200mL盐酸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故C正确;D.最终沉淀恰好完全溶解的时候,溶液中只有NaCl和AlCl3,因为初始加入的过氧化钠和单质铝的物质的量都是0.1mol,所以Na为0.2mol,Al为0.1mol,所以NaCl和Al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和0.1mol,其中含有Cl?共0.5mol,所以加入的HCl为0.5mol,需要的盐酸体积为500mL,故D错误;故选AD。
16.【答案】(1)3Fe+4H2O(g)Fe3O4+4H2
(2)碱石灰(或无水CaCl2、硅胶等) n
(3)铁粉的载体,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 A B
(4)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的是H2
【解析】硬质玻璃管的反应是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Fe3O4
+4H2,其中氧化剂是水。干燥管中盛放的是固体干燥剂,通常可以是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使用干燥管应是粗口进气,细口出气。石棉绒成分为硅酸盐,它耐高温且性质稳定,是铁粉的载体。收集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检验方法通常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的是H2。
17.【答案】(1)
a
过滤
NaOH溶液
Fe2O3
CO2
H2O+AlO+H+Al(OH)3Al3++3OH?
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0.3mol或0.7mol
Al(OH)3在高温下能分解出H2O,其他产物无毒,且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1)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Al失去电子,水中H得到电子,反应转移6e-,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将一滴汞滴在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上,放置在空气中等待片刻,滴有汞的地方会较快地长出“白毛”,这是因为铝汞齐的存在,这时的氧化铝不再是致密结构,生成疏松的白色氧化铝成毛刷状,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与氧气生成氧化铝,而汞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生成的白毛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答案选a;(2)Fe2O3和Al2O3的混合物加入试剂X后通过操作a得到偏铝酸钠溶液和不溶物,则操作a为固液分离,名称为过滤;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试剂X为NaOH溶液;Fe2O3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不溶物A为Fe2O3;氢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强碱,但不溶于弱酸,则偏铝酸钠可通入CO2反应产生Al(OH)3,故气体Y为CO2;(3)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发生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O+AlO+H+Al(OH)3Al3++3OH?;常用AlCl3溶液作为制备Al(OH)3的原料,在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4)100mL2mol/L
AlCl3溶液中AlCl3的物质的量为0.1L×2mol/L=0.2mol;沉淀的质量是7.8g,其物质的量为
=0.1mol,①若碱不足,由Al3++3OH?=Al(OH)3↓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3=0.3mol;②碱与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3∶1,小于4∶1,
则由
Al3++3OH?=Al(OH)3↓
0.2mol
0.6mol
0.2mol
Al(OH)3+OH?=AlO+2H2O
(0.2-0.1)mol
0.1mol
则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为0.6mol+0.1mol=0.7mol;(5)Al(OH)3在高温下能分解出H2O,阻燃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OH)3Al2O3+3H2O,其他产物无毒,且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氢氧化铝是应用广泛的无机阻燃添加剂。
18.【答案】(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Fe2+
Fe3+
H2O2+2Fe2++2H+=2Fe3++2H2O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解析】(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2)Cl2可将Fe2+氧化成铁离子,自身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产生干扰,所以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4)根据Fe2+的检验方法,向溶液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碘易溶于CCl4,在CCl4中呈紫色,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5)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铁离子做了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
19.【答案】(1)乙 因甲、乙生成H2的体积不等,则产生H2体积小的,说明还有酸未反应,因此甲中盐酸过量,混合物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H2:×385
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合金过量
(2)336mL 1mol·L?1
(3)255mg和280mL 1∶1
【解析】(2)在乙或丙中,因盐酸反应完全,则可根据
2HCl~H2↑
2
1
n(HCl)=×2=3×10?2mol,c(HCl)==1mol·L?1。(3)在甲中,混合物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可根据混合物质量255
mg,生成气体280
mL计算。根据Mg~H2,Al~H2得:n(Mg)×24g·mol?1+n(Al)×27g·mol?1=255×10?3g;n(Mg)+n(Al)=,求得:n(Mg)=0.005mol,n(Al)=0.005mol,n(Mg)∶n(Al)=1∶1。
20.【答案】(1)Fe
打开止水夹K
不可行,混合物有铁,铁能还原Fe3+,同时Fe2+也可能被氧化成Fe3+
【解析】(1)还原Fe2O3的实验中,发现生成的黑色粉末各组分均能被磁铁吸引,应为铁或四氧化三铁,或为二者混合物,往黑色粉末中滴加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金属铁;(2)按如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然后打开止水夹K通人氢气,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的酒精灯;(3)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溶解后,滴入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铁离子存在,一种是有铁离子存在,但Fe3+和过量的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方案不正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