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原子核与核能
单元过关检测(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1.2021年,日本政府决定2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此行为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因为核废水中含有钴(Co)等63种不能过滤的放射性物质。钴60会通过衰变生成镍(Ni),同时会放出γ射线,其半衰期为5.27年,在医学上常用于癌症和肿瘤的放射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为Co→Ni+e,属于衰变
B.钴60不可以作为示踪原子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C.钻60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是利用其衰变产生的射线
D.温度升高钴60的半衰期不变
2.1934年,约里奧?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核,产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X,并放出一个中子:。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3.下列有关核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B.贝克勒尔发现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C.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D.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应方程是
4.氚核是最简单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的半衰期为12.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氚核衰变放出的新核是
B.氚核衰变放出的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来源于核外电子
C.氚核衰变生成的新核平均核子质量小于氚核的核子平均质量
D.10个氚核经过12.5年,一定有5个发生了衰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立性
B.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结构就越稳定
C.光电效应中的光电子和β衰变中产生的β粒子都来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D.地球上的核电站与太阳内部主要进行的核反应类型相同
6.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其衰变方程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的衰变
C.与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
D.方程中的X来自于内质子向中子的转化
7.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的圆,如图所示,圆的直径之比为,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发生的是衰变
B.图中1是新核的轨迹
C.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衰变方程为
8.中子衰变后转化成质子和电子,同时放出质量可视为零的反中微子,其核反应方程为已知∶中子质量mn=939.57MeV/c2,质子质量mP=938.27MeV/c2,电子质量me=0.51MeV/c2,c为光速,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考虑中子的初动能。若质子的动量p=3×10-8MeV·s·m-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产物中子、质子、中微子总动量为零
B.质子的动能为0.043MeV
C.电子和反中微子的总动能为0.747Me
D.电子和反中微子的总动能为0.833MeV
9.关于原子核的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线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用任何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的半衰期
10.关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中的是发生核反应时释放的核能
C.根据,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
11.中子活化是指将样品用中子照射后,样品中的原子经中子俘获而变得具有放射性的过程。俘获中子后的原子核通常会立即衰变,释放出粒子同时生成新的活化产物。经中子照射后发生反应,最终生成并释放一粒子,若、、和的质量分别为、、、,相当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方程式
B.具有放射性,能衰变成和
C.生成物的质量减少
D.反应将吸收能量约
12.关于原子核及其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核聚变发生,必须克服库仑力做功
B.核裂变反应中,生成物的比结合能大于反应物的比结合能
C.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于核内一个质子转化成一个中子的过程
D.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压强等条件来调控核衰变反应的速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共52分)
13.查找华人科学家在粒子物理领域的成果和事迹,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14.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粒子质量为,初速度为,氮核质量为,质子质量为,氧核的质量为.
写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
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1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氟-18(BF)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氟一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像(如图1),根据P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氟-18的衰变的方程式及正负电子发生湮灭的方程式。
(2)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求探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长,
(3)根据氟-18的衰变规律(如图2)(纵坐标表示任意时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与的原子数之比),氟-18的半衰期为多长时间?经过5小时人体内氟-18的残留量是初时的百分之几?
16.钚的放射性同位素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和α粒子,而铀核激发态立即衰变为铀核,并放出能量为Eγ=0.097MeV的γ光子。已知的质量mPu为239.0521u、的质量mU为235.0439u和α粒子的质量ma为4.0026u且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α粒子的动能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
衰变方程为
Co→Ni+e
属于β衰变,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
B.
钴60半衰期较长,则不可以作为示踪原子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钻60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是利用其衰变产生的射线,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外界条件不影响半衰期,则温度升高钴60的半衰期不变,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30,电荷数为15,即原子序数为15。
故选B。
3.D
【详解】
A.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A错误;
B.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B错误;
C.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C错误;
D.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应方程是
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故A错误;
B.氚核衰变放出的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来源于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故B错误;
C.该反应释放能量,所以氚核衰变生成的新核平均核子质量小于氚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因为存在质量亏损,故C正确;
D.半衰期对大量样本才有意义,对少数不具有统计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立性,A正确;
B.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结构越稳定,故B错误;
C.光电效应中的光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β衰变中产生的β粒子源自原子核内部,故C错误;
D.地球上的核电站是核裂变,太阳内部主要进行的核反应是核聚变,故B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电子,A正确;
B.半衰期非常稳定,不受温度,压强,以及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影响,B错误;
C.与和电子X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C错误;
D.方程中的X来自于内中子向质子的转化,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在磁场中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的圆可知,反冲核带正电,放出的粒子带负电,所以应该是衰变,选项A错误;
B.图中1应是粒子的轨迹,选项B错误;
C.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选项C错误;
D.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公式
解得
又已知两圆直径之比为,可知反冲核的电量是粒子的7倍,选项D正确。
故选D。
8.BC
【详解】
A.反应前中子的动量为零,则核反应产物电子、质子、中微子总动量为零,选项A错误;
B.根据
质子的动能为
故B正确;
CD.反应放出能量
电子和反中微子的总动能为
0.79MeV-0.043MeV=0.747MeV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BC。
9.CD
【详解】
A.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穿透本领最低,A错误;
B.β射线为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而形成的电子流,B错误;
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正确;
D.用任何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的半衰期,D正确。
故选CD。
10.ACD
【详解】
A.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所以A正确;
B.中的是物体蕴含的能量,不是发生核反应时释放的核能,所以B错误;
C.根据,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所以C正确;
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时,释放出核能,根据爱恩斯坦的质能方程,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所以D正确;
故选ACD。
11.BD
【详解】
A.反应方程式为
A错误;
B.由题意知,俘获中子后,生成的具有放射性,B正确;
C.反应前后生成物质量变化为
说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C错误;
D.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吸收的能量为
D正确。
故选BD。
12.AB
【详解】
A.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由于原子核都带正电,要使它们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A正确;
B.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会增加,B正确;
C.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于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的过程,而非质子转化成中子,C错误;
D.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AB。
13.见解析
【详解】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黄旭华说,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这是黄旭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刚一问世,即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这份绝密报告,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然而,当时的中国要造核潜艇,谈何容易?1959年秋,赫鲁晓夫访华,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搞不了。对此,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主席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自己造核潜艇的决心。”黄旭华说,这种激励难以言表。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没办法,只能‘骑驴找马’,搜罗核潜艇相关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上天,带来核潜艇下海的希望。5个月后,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文革时期政治运动不断,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一个侦察兵已把最佳路线侦察出来,就没必要重走他侦察时的路线了。”黄旭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核潜艇潜入深海,才能隐蔽自己,在第一次核打击后保存自己,进行第二次核报复,从而实现战略威慑。
1988年4月29日,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数百米深的深潜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核潜艇上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铜板,深潜后承受的外压是1吨多。这么大的艇体,有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不严,都是艇毁人亡的结局!”深潜试验遭遇事故并不罕见。上世纪60年代,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便在深潜试验时沉没,艇上一百多人全部遇难。对参试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心理考验。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核潜艇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直往参试人员的耳朵里钻。黄旭华全神贯注地观察并记录着各种数据。
成功了!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人们握手,拥抱,喜极而泣。
1988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核潜艇横空出世,使我国从此摆脱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
深海,潜伏着中国核潜艇,也深藏着“核潜艇人”的功与名。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说。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
14.(1)(2)(3)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以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根据动量守恒和质能方程可正确解答该题;
【详解】
①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α粒子轰击氮核方程为:
②设复核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③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点睛】
利用动量守恒和质能方程解答原子物理问题是考查的重点,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5.(1)
;;(2);(3);
【详解】
(1)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则有,氟-18的衰变方程:
正负电子湮灭方程:
(2)由质能方程得:
由能量守恒得:
化简得:
(3)氟-18的半衰期为:
当时,由可得:
16.(1);(2)
【详解】
(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衰变方程为
故衰变方程为
(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为
根据质能方程可知,放出的能量为
这些能量是铀核的动能、粒子的动能和γ光子的能量之和,即有
所以可得
设衰变后的铀核和粒子的速度分别为和,由动量守恒有
又由动能的定义知
根据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可得
联立可得
所以,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