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上一轮教材实验的结果,修订后的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加以利用。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的规律引入,教材从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了层次,降低了教学难度。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由易到难,更体现数学味。
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要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学生注重把握表述的语言的度,为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地发展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课件。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一、情景导入感知规律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篮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篮的交错排。(用课件呈现课本中的情境图)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课件出示主题图)
板书:找规律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发现规律、研究规律、运用规律、并去找生活中的规律。
二、教学例1。
(1)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学生:有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男女同学围成跳舞。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
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2)按发现的规律在图上圈一圈。课件出示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3)
教师小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课件出示。
3、说一说身边的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比较详细、具体,先让学生自己去找的排列规律,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同时利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一组”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圈出、画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也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四、闯关游戏,运用规律(利用多媒体)
第一关:说一说,欣赏规律的美。
第二关:我想送给围裙妈妈一件礼物。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的形式,由易到难,有梯度题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五、回归生活、寻找规律(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了什么。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得规律来点缀我们的生活。
六、作业
让学生设计一串手链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规律美,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己设计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美,并且通过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再次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与能力。】
板书设计????
??????????????????????找规律
?
?一组???重复出现???????颜色??形状??方向
大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上完这一节课,我有几点感受:
1、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一开始,要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的规律引入,通过口头描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在美的感受中学习有趣的数学。我认为这部分上的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有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增加学生探索的心里,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中。接着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理解规律。从而可以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供学习的空间。
3、运用规律,创造规律
这部分教学,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小朋友基本上都能自己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自己创造规律。其实不仅图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很好,可以增加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说明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调整,得到最佳教学效果。